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金枝(全兩冊)
  • (英)詹姆斯·喬治·弗雷澤
  • 7字
  • 2022-06-14 18:40:30

第一章 林中之王

第一節 狄安娜和威爾比厄斯[1]

透納[2]的那幅名為《金枝》的畫,已是眾所周知了吧?畫面上閃耀著畫家豐富想象力的光輝,其中浸透了透納超凡脫俗的心靈,連那最優美的自然景色也多了一絲神秘色彩。畫中晶瑩剔透、如夢似幻的內米湖[3]被古人稱為“狄安娜的明鏡”。在阿爾巴丘陵蒼翠的叢林間,那一汪幽靜的湖水,只要看上一眼就會讓人永生難忘。畫面中,雖然有兩座意大利風格的村莊和一座宮殿沉眠于湖邊——它那陡峭的階梯式花園一直延伸到此,但整體上給人的感覺還是那樣靜謐,靜謐得甚至有些荒涼。啊,在那寧靜的湖邊和蕭瑟的叢林里,狄安娜的身影還是徘徊不去嗎?

這片風景秀麗的林區,在古代卻反復上演過奇特的悲劇。在湖水北邊的懸崖峭壁(現代的內米村就在這座山上)下,曾經有一片圣林和一座狄安娜·娜莫倫西斯(即林神狄安娜)的圣殿。有時,人們會稱這片湖泊為阿利奇亞湖,稱這片叢林為阿利奇亞叢林。距離這里大約5公里遠有一個叫作阿利奇亞的小鎮(現在的拉-利奇亞鎮)。那片湖泊躺在阿爾巴山腳下一片小火山口般的洼地里,在它和那個小鎮之間,是一片險峻的山坡。在內米的圣林中,有個可怕的人影不分晝夜地圍著一棵大樹徘徊,不曾有片刻離去。他是個祭司,也是個謀殺者。他拿著一把出鞘的寶劍警醒地四下張望,就像有敵人會隨時偷襲一樣。總有一天,他要搜尋的那個人會殺死他并成為新祭司。這就是這座圣殿的規定:后來者只有殺死現任祭司才能成為新一任祭司,直到另一個更強大或更狡詐的人殺死他。

祭司職位雖然極不穩定,卻有“王”的稱號。但是,有哪個王者會像他那樣總是忐忑不安、噩夢纏身呢?年復一年,無論嚴寒酷暑,無論晴天雨天,他都必須一個人不停地警惕著、巡視著,不能有一時一刻的放松,不能讓體力和功夫有一絲一毫的退步,否則,他就會陷入危難之中,甚至喪命。有時候,頭上的白發就等于死亡判決書上的印章!來圣殿祈禱的那些溫文爾雅且虔誠的信徒不喜歡看到一個老邁的形象,因為它就像遮住藍天和驕陽的烏云一般,使得這明媚的風光黯然失色。衰老這種不吉利的形象,和意大利湛藍的天空、蒼翠的叢林、波光瀲滟的湖水出現在一起,是多么格格不入啊!我們不妨想象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清冷的秋夜,樹葉蕭蕭落下,西風呼嘯而過,像是為行將就木的老人演奏的一曲悲歌。一個迷路的游客看到后會做何感想?一定充滿憂傷。遠景是預示著暴風雨即將到來的厚重烏云,烏云下方籠罩著黑色的鋸齒形輪廓的樹林,寒風在樹枝間嗚咽,落葉在腳下悲鳴,冰冷的湖水拍打著湖岸;近景是朦朧的月亮透過云層和稠密樹枝窺視一個鬼魂般的人影,那人肩上扛著一把寒光閃閃的鐵器,正在明暗不定的樹林中逡巡。

我們無法在古希臘羅馬找到答案來解釋這種詭異的祭司傳承制度,因為那里沒有相似的制度。我們只好另辟新徑。這種一直流傳到羅馬帝國時期的風俗,明顯帶有野蠻時期的特點,和當今文明的意大利社會顯然相去甚遠,突兀得就像是一堵遠古石崖袒露在一片修剪整齊的草坪上。近來對人類早期歷史的研究表明,人類從古至今的思想基本相似,人類最初質樸的人生哲學,雖然表面有不少差異,但基本上是相似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在其他地方找到一種和內米祭司傳承制度類似的野蠻風俗;如果我們能知道這種風俗因何而起;如果我們能證明這種起因在人類社會中并不少見,且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各種大同小異的風俗;如果我們能證明這些起因和由此引發的各種習俗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并未消亡,那我們無疑就找到了內米祭司傳承制度的起因。因為缺少直接證據,我們對祭司一職起源的推斷,可能永遠都只是推斷。但隨著我所指出的這些條件的逐漸形成,這些診斷也許將或多或少成為可信的。本書的目的就在于,通過滿足這些條件,給內米祭司傳承制度一個合理的解釋。

首先,我要講一些事實和一些相關的傳說。傳說內米那地方對狄安娜的崇拜起源于奧列斯特[4]。殺了托里克半島(克里米亞)的國王圖亞茲之后,奧列斯特帶著一捆藏有托里克狄安娜神像的柴火,和姐姐一起逃到了意大利。他死之后,尸骨被人從阿利奇亞抬到羅馬安葬,埋骨的地方就在卡彼托[5]山上的薩圖恩[6]神殿前——康科德[7]神殿旁邊。喜歡古典文學的人想必熟悉托里克半島上狄安娜女神血腥的祭祀儀式。據說所有外鄉人上岸后,都會被帶到她的祭壇前作為祭品殺掉。不過,這個儀式到了意大利,血腥程度有所降低。在內米的圣殿外有一棵特殊的樹,它的枝條是不許砍折的,只有逃亡的奴隸才被允許折下它的枝條。如果真有哪個奴隸能做到,他就獲得了和祭司單獨決斗的資格。如果他殺死祭司,就可以接替祭司職位,并獲得“林中之王”的稱號。古代的民眾稱這改變命運的樹枝為“金枝”。埃涅阿斯[8]在去兇險的陰間探訪之前,曾經在西比爾[9]的指引下折下過它的枝條。傳說,逃亡的奴隸象征著奧列斯特,和祭司決斗則是關于托里克狄安娜以活人為祭這段往事的回憶。這種通過決斗來傳承王位的規矩一直遵行到帝國時代。卡利古拉[10]行事怪誕,曾經派一個身強體健的流氓殺了內米祭司,只因他嫌這位祭司任職太久。有個希臘的旅行者曾經在安東尼時代去意大利游歷,觀察到那時祭司一職仍然是頒發給決斗獲勝者的獎勵。

我們至今還能在內米看到關于狄安娜崇拜的一些重要遺址。遺址上發現的還愿供品表明,她在信徒的眼里不只是一個女獵人,更是一個能夠降福賜子并使孕婦順利分娩的女神。另外,在祭祀她時,最重要的環節似乎是點燃火炬。她的祭祀每年8月13日舉行。在一年中最熱的這一天,熊熊的火炬照亮了整個圣林,湖水倒映著紅艷艷的火光。這一天意大利家家戶戶都要在爐火邊舉行神圣的祭祀。安放在女神圣殿里的那些青銅小像,右手也都高舉著火炬。那些戴著花環的女信徒舉著燃燒的火炬走進神殿許愿,她們堅信她能聽到她們的心愿。沒有人知道,是誰在內米的神龕中為克勞狄皇帝和他的家人點上了長明燈,保佑他們平安順遂。但樹林里那些祈求神靈護佑家宅平安的陶燈,應該是底層平民自己點上的。如果真是這樣,這種風俗和羅馬天主教教堂點燃圣燭的傳統不是很相像嗎?正是因為內米狄安娜圣殿里的燭火長明不熄,她還有一個稱號,叫作“維斯塔”[11]。在廟宇的東北角有一個建在三層臺階上的巨大圓形地基,上面可以看到鑲嵌開鑿過的痕跡。這應該是狄安娜作為維斯塔神的神殿,和古羅馬城大廣場上的女灶神殿十分相像。通過殘留在地基上的陶制侍女頭像,我們可以知道,圣火是由守護女神的圣女們照料的。不管是在遠古時期還是在近代,拉丁地區的人都普遍崇拜由圣女守護的長明燈。另外,在一年一度的祭典中,人們不再狩獵,而是將花環戴在獵狗的頭上,年輕男女則沐浴潔身以表達對女神的崇敬之情。在盛大的節日慶典上,人們把新釀的美酒、用樹葉包裹的熱面餅和掛在枝條上成串的蘋果端上宴席,主菜則是一整只小羊羔。

狄安娜并不是獨自管轄著她的內米小樹林,她的圣殿里還供奉著兩個低階神靈。一個是伊吉利婭[12]——泉水女神。從玄武巖中奔涌而出的泉水形成一條美麗的瀑布沖向拉莫爾湖。“拉莫爾”這個名字來源于現代內米村中的水磨坊。奧維德[13]描繪過那條河從鵝卵石上流淌而過的潺潺聲,又說他常喝那條小河里的水,孕婦相信伊吉利婭和狄安娜一樣有降福賜子并使女人順利分娩的能力,所以經常去向她祈愿。傳說這位女神曾是賢明的國王紐瑪[14]的妻子或情人,他倆在圣林的深處幽會。正是透過這種神交,他獲得了女神特殊的靈感,寫出的古羅馬法。普魯塔克[15]將這個傳說和其他人神相戀的傳說加以比較,比如庫柏勒[16]和年輕英俊的阿蒂斯[17]的愛情,比如月神和俊美的恩底彌翁[18]的愛情。還有一些資料認為,情人們幽會的地方是羅馬卡迪那城門外的樹林而非內米叢林;在一個漆黑的山洞里流出的,也是另一個伊吉利婭泉。古羅馬女灶神的侍女們為了清洗女灶神殿,每天都要用頭頂著陶罐從這眼泉水中打水。泉眼處的石頭在朱文諾[19]時代都是天然鑲嵌在大理石里的,一群窮困潦倒的猶太人因為玷污了那處圣地,被罰像吉卜賽人一般跪在圣林里。假設流入內米湖的泉水就是真正的伊吉利婭圣泉,第一批從阿爾巴山搬到臺伯河西岸的遷徙者將清泉女神帶過來,并安置在城外叢林里。通過殘存在圣殿里的浴室和眾多支離破碎的陶制人像,可以知道伊吉利婭圣泉水曾經被當成治病的圣水。求醫者可能是以人像為祭品向女神祈愿或還愿。這種習俗至今在歐洲的許多地方還能看到。泉水治病救人的效果似乎一直保持到今天。

威爾比厄斯是內米的另一位低階神靈。傳說他和正直純潔的希臘英雄希波呂托斯就是同一個人。在和半馬人喀戎學會狩獵后,他開始每天和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20]一起在叢林中打獵。他為能陪伴女神而自豪,拒絕了其他女人的愛情,后來的種種悲劇都由此而起。阿佛洛狄忒[21]被他的嘲諷激怒,慫恿他的繼母菲德拉[22]去追求他。對于繼母的不正當要求,希波呂托斯自然不肯答應。菲德拉受不了他的鄙視和譏諷,居然誣告他強暴。忒修斯,即希波呂托斯的父親、菲德拉的丈夫,居然是非不分,相信了妻子的讒言,找到父親波塞冬,讓他為自己報這場子虛烏有的大仇。于是,當希波呂托斯駕車從薩羅尼克灣上空經過時,海神便讓一頭兇猛的公牛沖出大海。拉車的馬匹忽然受驚,將希波呂托斯甩到車下,拖拽而死。狄安娜喜歡希波呂托斯,所以將他背到藥神阿斯科拉比厄斯那里,并說服藥神救活了這個俊美的年輕獵手。一個注定要死的凡人居然能逃出生天,這讓朱庇特[23]十分惱怒,將多管閑事的藥神推下了地府。為了讓心儀之人躲過天神的怒火,狄安娜將希波呂托斯藏在一團厚厚的云層中,又以增加他年齡的辦法改變了他的外貌,把他背到遙遠的內米叢林,交給泉水女神伊吉利婭照顧。從此以后,希波呂托斯便改名為威爾比厄斯,在意大利的這片叢林中隱居,再沒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后來,他成了這里的王,這片叢林就成了他獻給狄安娜的圣地。他的兒子小威爾比厄斯并沒有因為父親的悲慘遭遇而心生畏懼,他駕著幾匹烈馬,和拉丁人一起攻打埃涅阿斯和特洛伊。據我們所知,除了內米,還有其他很多地方把威爾比厄斯尊崇為神,比如坎帕尼亞[24],那里有專門供奉他的祭司。因為他被馬殺死過,所以阿利奇亞的森林和神殿嚴禁馬匹進入。隨意接觸他的神像也是要受到處罰的。有人認為他就是太陽神。不過塞爾維烏斯認為:“他其實是一個陪在狄安娜身邊的與她關系十分親密的神。就像阿蒂斯陪著眾神之母、厄里克托尼俄斯陪著密涅瓦[25]、阿多尼斯陪著維納斯[26]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探明這種關系真正的性質。值得注意的是,透過這個神話人物波瀾起伏的人生經歷,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格外堅韌的生命力。在古羅馬的年歷活動中,有個叫希波呂托斯的圣徒也在狄安娜的祭日(即8月13日)那天被馬拖死了。我們由此斷定這個人和那位希臘英雄其實是一個人,他以異教徒的身份死了兩次,但是又幸運地作為一個基督教圣徒而復活過來。這些說明狄安娜在內米受崇奉的故事,我們無須詳細論證就能看出并非歷史真實,只是用來解釋某些崇拜儀式起因的神話。而這種解釋所使用的手段,也僅僅是在這些崇拜儀式和某些國外的儀式之間找出或想象出某些相似點。于是,對于儀式的種種特點便有了很多不同的解讀:這里說崇拜狄安娜的發起者是奧列斯特,那里說不是奧列斯特而是希波呂托斯。這些內米神話的差異顯而易見,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作用,就是為找出這類崇拜的屬性提供一個可以比較的標準。另外,通過這些故事,我們還可以知道這種崇拜真正的起源已經消失在遠古的迷霧中,這不正從側面證明這種崇拜有著悠久的歷史嗎?因其歷史久遠,比起官方的歷史傳說,內米那些民間傳說或許可信度更高一些。老加圖[27]信誓旦旦地說過,那片圣林是古羅馬塔茲庫蘭的執政官伊吉列斯·貝別斯或伊吉列斯·萊文埃茲,代表塔茲庫蘭、阿利奇亞、拉努維烏姆·勞倫圖姆、柯拉、蒂布爾、波米迪亞和阿迪亞等地的人民獻給狄安娜的。通過這個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圣殿起源于公元前495年左右,因為古羅馬人大概是在這一年劫掠了波米迪亞,并使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我們怎么能相信阿利奇亞那種野蠻的祭司傳承制度,是由文明程度已經非常高的社會,比如古羅馬的各個城市,聯合起來特意設立的呢?這種制度肯定起源于史前時期,當時意大利所處的歷史階段比我們已知的要野蠻得多。還有一個故事認為圣殿的創建者是曼涅斯·伊吉列斯。這與其說是增強了還不如說是動搖了上述傳說的可信性。關于曼涅斯曾經有一個諺語:“在阿利奇亞有很多曼涅斯”,由此引出了曼涅斯建造圣殿的說法。對于這個觀點,有人解釋說,曼涅斯·伊吉列斯曾經是一個聲名顯赫且古老的大家族的祖先。但另一些人則駁斥道:難道阿利奇亞出現過很多畸形的丑八怪?他們認為曼涅斯這個詞是從“mania”演化來的,而“mania”是用來嚇唬小孩的妖魔鬼怪。古羅馬的一個諷刺詩人曾經用曼涅斯來稱呼那些躺在阿利奇亞的山坡上,靜候香客施舍的乞丐。因為這些不同的說法,因為阿利奇亞的曼涅斯·伊吉列斯和塔茲庫蘭的伊吉列斯的不同之處,也因為這兩個名字聽起來很像神話中的伊吉利婭,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些聯想。但是,我們又不能對加圖的記錄置之不理,將它視為一個胡編亂造的虛假傳說,畢竟加圖是一個有名望的人,他又把那個傳說記載得非常詳細。于是,我們反倒從這個傳說中得出了這個結論:古羅馬的城邦聯盟修葺過,甚至重建過圣殿。總之,它證明了這個國家的很多最古老的城市,甚至整個拉丁聯邦,在遠古時期都曾將這片樹林視為圣地加以崇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水县| 广汉市| 庆城县| 镇江市| 奉新县| 浏阳市| 新疆| 东辽县| 三亚市| 鄂托克前旗| 房山区| 塘沽区| 扬州市| 庆城县| 新平| 珠海市| 永善县| 河北区| 岳池县| 土默特右旗| 辉县市| 遵化市| 介休市| 无锡市| 通州区| 德江县| 遂川县| 涞源县| 枣阳市| 苏州市| 南宁市| 绥芬河市| 工布江达县| 巴林左旗| 正定县| 五寨县| 北票市| 东阳市| 通道| 台湾省|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