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的藝術鑒賞
- (日)堀越啟
- 795字
- 2022-06-10 14:23:16

▲圖一《宮娥》/委拉斯開茲/320.5厘米×281.5厘米/1656年
畫中有十一個人和一只狗,人物的視線大部分集中在某個位置。鏡中反映的兩個人似乎是本畫的“主角”。委拉斯開茲表達的究竟是什么呢?(請參考本書第42、170頁)

▲圖二《奧南的葬禮》/居斯塔夫·庫爾貝/315厘米×668厘米/1849—1850年
巨大的畫面中,畫的是某人的葬禮,其中隱含著高度的“批判性”。庫爾貝是一位頗受爭議的革命畫家,這幅畫是他的代表作。(請參考本書第42、171頁)

▲圖三《畫室》/居斯塔夫·庫爾貝/361厘米×598厘米/1854—1855年
畫的結構是以中央的畫家為分界線,使畫面左右呈現對立。沒錯,這是帶有“批判性”的構圖,他所描繪的可能是“繪畫所展現的世界變革”。這也是庫爾貝廣為人知的一幅畫。(請參考本書第42、131、171頁)

▲圖四《星空下的咖啡館》/凡·高/80.7厘米×65.3厘米/1888年
這幅作品是凡·高移居阿爾勒、即將與高更共同生活時所畫。這幅畫明暗對比鮮明,燦爛奪目的燈光與深色的夜空并存,是凡·高的名作之一,似乎也呈現了他當時的內心世界。(請參考本書第44、172頁)

▲圖五《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奈/130厘米×190厘米/1863年
這幅畫是馬奈的歷史性代表作,發表之初便引來“猛烈抨擊”。作品名稱、畫中裸女、單調的背景等,都激怒了當時的法國藝術界。為什么會這樣呢?(請參考本書第48、171頁)

▲圖六《夜巡》/倫勃朗/363厘米×438厘米/1642年
倫勃朗被稱為光影魔術師,這幅畫是他的代表作。這幅畫之所以會在歷史上留名,是因為它是具有躍動感的“集體肖像畫”,難以模仿。(請參考本書第62、169頁)

▲圖七《青銅時代》/奧古斯特·羅丹/181厘米×70厘米×66厘米/1877年
羅丹的成名作。因太過栩栩如生,首次展出時,被懷疑是“用真人身體翻模制作”的。(請參考本書第71、171頁)

▲圖八《蒙娜麗莎》/達·芬奇/77厘米×53厘米/1503—1519年
說這幅畫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畫也不為過。達·芬奇一生都不愿出讓這幅畫,最后由法國盧浮宮收藏。這幅畫堪稱人類的寶藏。(請參考本書第119、1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