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一件事:定位——成功從自我定位開始(3)
- 成功有約:20歲必須知道的9件事
- 單之
- 3482字
- 2014-10-08 10:59:24
阻礙你成功的有時不是你沒有目標,而是目標太多。記住:黑熊之所以掰了許多玉米而只剩下一個,就是因為老是為了下一個玉米而丟掉上一個。
12.可以不斷抉擇,但不能不斷決定
有一只老鼠跑迷宮去找干酪,它跑這條通道,轉過彎,越過這個障礙,“什么,沒干酪?好。我要定了那塊干酪。我聞得到它就在某處。”
這只老鼠于是跑另一條通道,轉另外幾個彎,越過另幾個障礙,直到找到干酪。它那些抉擇沒有一項是錯的;各項抉擇都只是一個教訓,說干酪不在那兒。
老鼠一旦知道干酪不在一個地方,它就走開,有時倒退尋到干酪之路。這老鼠從不休止,也不停止選擇,它選擇找到干酪為止。
實驗室里,有個現象稱為“精靈的老鼠”。進迷宮的第一天,精靈的老鼠很快就找到干酪。第二天,精靈的老鼠直奔昨天放干酪的地點。發現干酪不在原處,它四處張望,顯然在納悶:“干酪‘應該’在此呀。哪兒去了?”老鼠上看下看、四面八方看,怪道:“這迷宮今天怎么了,到底……”老鼠于是坐下來,等干酪出現——時候顯然不早了嘛——一直等到餓死。同時,干酪就在隔條通道上。只要多做選擇——以及少做一項決定——這老鼠就會得到它要的東西。
我們經常變成精靈的老鼠,經由嘗試與錯誤我們找到一條使我們相當接近目標的路。然后,我們“決定”了:“就是這條路。”“我們為你指出了路,把你的名字畫上,”鮑伯·狄倫哀嘆道,“結果你以為那是你可以占有之處。”“這條路”不通的時候——也就是說它不再能引我們更接近我們的目標——我們照用它不誤。為什么?“因為它以前行得通。”
一個法子如果沒用,聰明一點,放掉它,無論它過去多么有用。我們必須再選擇。又不通的話,咧一下嘴,說,“哦,好吧。”然后繼續作下一個選擇——另一個方法。
有人一心求贏而不一心求輸——贏的意思是到達“目標”,不是以我們“認為”我們應該用的法子去到達目標——他們不把“輸”視同“失”。輸的結果只是又一個教訓而已。
心靈處方:
有時,如果一次決定錯了,你就再也無法對了,因為決定往往只有一次機會。
13.該繞行時就繞著走
你一定有過開車去長途旅行的經歷。當你手里拿著地圖前行的時候,突然之間,前面出現了一塊寫著“此路不通,請繞行!”的路標。而你的地圖上并沒有這個標識,于是你陷入了一個未曾預料到的窘境。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也常常會出現“請繞行”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我們采取不同的計劃、不同的步驟來達到既定的目標。
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喬·吉拉德講道:我曾經長期從事汽車銷售工作,而且做得有聲有色。對我來說,推銷員的工作能讓我得到很大的個人滿足。在我的幫助下,人們得以擁有一輛可靠、舒適、安全和價格能夠承受的新車。但在我的汽車銷售生涯中,我依然不得不面對一些改變。譬如說,為了應付1974年石油禁運的突發情況,我不得不對銷售手法做了一些調整。在過去那些日子里,汽車工業發生了許多技術上的改革;身為汽車推銷員的我,自然需要隨時對汽車有新的認識。所以,銷售汽車絕不僅僅是尋找買主、下訂單那么簡單。
你必須意識到變化隨時都可能發生,你必須為此做好充分準備。對從事推銷工作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如果你從事的正是銷售工作,那么各州每年頒布的一大堆新規定和法律你都必須一一遵守。也許將來有這么一天,不管你銷售什么樣的商品,你都必須取得銷售人資格,就像汽車技師必須通過認定一樣。實際上,在國外有些地方,零售商店掛著“有照營業”的標志是很平常的現象。
心靈處方:
在你攀登頂峰的路途上,遇到“請繞行”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你不妨挺身接受,請記住,繞行改道有時反而可以讓你有機會看到你原先可能錯過的風光景色。
14.打造人生的指南針
德國法蘭克福的鉗工漢斯·季默從小便迷上音樂,他心中自然就有這樣一張“人生指南針”——當音樂大師,盡管買不起昂貴的鋼琴,就自己用紙板制作模擬黑白鍵盤,但他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竟把十指磨出了老繭。后來,他用作曲掙來的稿費買了架“老爺”鋼琴,有了鋼琴的他如虎添翼,并最后成為好萊塢電影音樂的主創人員。
他作曲時走火入魔,時常忘了與戀人的約會,惹得女孩罵他是“音樂白癡”、“神經病”。婚后,他幫妻子蒸的飯經常變成“紅燒大米”。有一次他煮加州牛肉面,邊煮邊用粉筆在地板上寫曲子,結果是面條煮成了粥。妻子對他很客氣,不急不怒,只是罰他把糊粥全部喝掉,剩一口就“離婚”。
他不論走路或乘地鐵,總忘不了在本子上記下即興的樂句,當作創作新曲的素材。有時他從夢中醒來,打著手電筒寫曲子。
漢斯·季默在第67屆奧斯卡頒獎大會上,以聞名于世的動畫片《獅子王》榮獲最佳音樂獎。那天,是他的37歲生日。
我們羨慕那些成大事者所獲得的鮮花、掌聲,卻常常忽略了在這些成大事者背后的艱辛。我們出生時的家庭條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擁有“人生指南針”,去爭取一切我們想要的東西。
心靈處方:
你要想擁有克服盲目的方法,請你每一步都走向自己的目標:打造人生指南針。
15.成功只有5個街口?
25歲的時候,雷因因失業而挨餓,他白天就在馬路上亂走,目的只有一個,躲避房東討債。
一天他在42號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賓先生。雷因在失業前,曾經采訪過他。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夏里賓竟然一眼就認出了他。
“很忙嗎?”夏里賓問道。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夏里賓看出了他的際遇。
“我住的旅館在第103號街,與我一同走過去好不好?”
“走過去?但是,夏里賓先生,60個路口,可不近呢。”
“胡說”,他笑著說,“只有5個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說的是第6號街的一家射擊游藝場。”
這話似乎所答非所問,但雷因還是順從地跟他走了。
“現在,”到達射擊場時,夏里賓先生說,“只有11個街口了。”
不多一會,他們到了卡納奇劇院。
“現在,只有5個街口就到動物園了。”
又走了12個街口,他們在夏里賓先生的旅館停了下來。奇怪得很,雷因并不覺得怎么疲憊。
夏里賓給他解釋為什么不疲憊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記在心里。這是生活藝術的一個教訓:無論你與目標距離有多遙遠,都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個街口的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令你煩悶。”
心靈處方:
真正的成功到底離我們有多遠,有兩個答案可以選擇:第一個答案是一個街口,第二個是找不到街口。第一個答案是由你自己做主,第二個答案是由生活替你做主。
16.多才多藝,莫如獨精一門
《莊子》一書中,有兩個技藝超群的人:一個是廚房伙計,一個是匠人,廚房伙計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國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二人的共同之處,就是技藝超群,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為梁惠王宰殺一頭牛。那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幾下,一個龐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時,手觸、肩依、腳踏、進刀,就像是和著音樂的節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有幾千頭,而那刀仍像剛在磨石上磨過一樣鋒利。此時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細地把刀擦凈,收好。那神氣,就如同優雅的西班牙斗牛士。
再看匠石,他的技藝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讓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蟬翼,匠人揮斧生風,削灰而不傷郢人的鼻子。
古人講,凡是掌握了一門技藝,無論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自立。的確是如此。過去老人總對年輕人說:“縱有家產萬貫,不如薄技在身。”這是最平凡最實在的真理。一個殘疾青年,學會電腦打字,便辦起了小小打字社,交活兒及時,打的質量又高,連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來,讓他打文稿。幾個下崗大嫂,都是做飯行家,一核計,總不能老靠一點兒救濟金度日,于是辦起了“嫂子餃子館”。賣的餃子薄皮大餡,服務熱情,很快就興隆起來。和他們相比,無技之人的確是最苦。別說揚名,自立都很困難。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沒有真本領,很難在世上立足。
有些人瞧不起技藝,總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當總經理,從政做官,做科學家,理論家,等等。但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也要有機遇;二就是做大事,也常常離不開靠技藝做小事打基礎。這個基礎,包括鍛煉你的實踐能力,包括鍛煉你的意志,包括對基層實際的體察。有時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這些技藝:理發,給死者整容,修表,烹飪,園藝,茶道……只要技藝精深,在當今世界,同樣大有可為,同樣事業輝煌。聶衛平是圍棋大師,楊小燕是橋牌皇后,侯寶林是相聲泰斗,梅蘭芳是京劇巨擘,喬丹是籃球巨星,皮爾·卡丹是時裝大腕……
心靈處方:
許多原被人視為“雕蟲小技”的技藝,今天卻有了巨大的商業和社會價值,有的甚至變成一種產業,這種情況應當為有為青年注意,獨門暗器有用,因為你用的絕招除了你,沒有人能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