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樓中:豐子愷與上海
- 徐玲芬
- 1126字
- 2022-06-09 10:29:05
三
除了創辦學校、開展藝術教育,豐子愷與同人在上海實施藝術興學的另一大成果,就是辦《美育》雜志,倡導“美的思想”。
1919年冬,吳夢非、劉質平和豐子愷三人與劉海粟、姜丹書、張拱璧、呂澄、歐陽予倩、周湘等聯合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美育團體“中華美育會”,并在1920年4月20日創辦了中國第一本美育學術雜志《美育》月刊,吳夢非任總編輯,豐子愷為編輯之一,并擔任廣告部主任。其創刊號的刊名由豐子愷請弘一法師題寫。
從《美育》第1期上的《本志宣言》可看出該刊的辦刊宗旨是:要以美育界的同志為引領,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大力開展“藝術教育的運動”。
豐子愷他們認為,當下國人最缺乏的就是“美的思想”,需要更多的人來研究藝術的問題。美育界的同志,要趁著新文化運動的呼聲一天高似一天的好時機,用藝術教育來建設一個“新人生觀”,救濟一般煩悶的青年,改革教育,并希望用“美”來代替神秘主義的宗教。
他們公認,“美”是“人生一種究竟的目的”,“美育”是新時代必須盡力去做的一件事,所以創設一個中華美育會,會集全國的同志,創辦《美育》雜志,來推進藝術教育的大發展,就是大勢所趨。
《美育》雜志由此誕生了,其宣言是:“本志是我國美育界同志公開的言論機關。亦就是鼓吹藝術教育,改造枯寂的學校和社會,使各人都能夠得到美的享受之一種利器。”
中華美育會從1919年由上海專科師范學校和愛國女學的教職員發起以后,有南京、北京、山東、浙江、江西、江蘇、上海、福建等地學校教職員紛紛加入,會員一下子達到數百人。
《美育》雜志編輯部設于上海藝術師范大學內。雜志初為月刊,后為不定期刊,至1922年4月停刊,共出了七期。
《美育》雖然只出了七期,其影響卻很深遠。豐子愷、吳夢非等都在該雜志上發表了大量關于美育理論等方面的論文,發動和組織美育界共同研究美育,探索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中實施美育的方法,既注重美育的一般理論原理和規律的研究宣傳,更注重美育的實踐和藝術教育的經驗總結與交流,以及藝術知識的介紹。
1919年,豐子愷在《美育》第1期上發表《畫家之生命》。之后,又在《美育》上發表了《忠實之寫生》《文藝復興期之三大畫杰》《藝術教育的原理》等一系列文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同時,《美育》所開辟的《美育界紀聞》《調查·研究·通訊》等專欄,及時報道國內美育界的活動情況。每期還附有銅版紙印刷的畫頁,如第1期刊有李叔同的油畫《女》,第3期刊有畫家吳法鼎的木炭素描《少年》,第7期刊有豐子愷的人體素描《習作》。此外,《美育》還刊載新創作的歌曲,也注意介紹外國的美育實施情況和新藝術動向。
從1920年暑假開始,中華美育會主辦夏季圖畫音樂講習會,目的是“利用夏假鼓吹美育,期于短時間內傳布圖畫音樂之智識技能”。豐子愷曾承擔講習會工作,擔任授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