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常識六書:給孩子的國學常識
- 李異鳴主編
- 958字
- 2025-03-24 18:22:35
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了隋朝。因曾受封隋國公,故改國號為隋,定都長安。楊堅即隋文帝。589年,隋滅陳,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統一了全國。隋文帝在位24年,605年,卒于仁壽宮。隋文帝死后,其子楊廣繼位,年號大業,是為隋煬帝。隋朝初期,由于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農民的耕作面積大量增加,糧食產量得到提高。長安、洛陽官倉里儲糧多達千萬石,少的也有數百萬石。手工業也有新的發展,造船技術達到很高的水平,能建五層樓高的宏偉戰艦。洛陽的商業盛極一時,居住著數萬家富商。封建經濟一片繁榮。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加強中央集權,隋煬帝時,把選拔官吏的權力全部收歸中央,以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又設進士科,用科考的辦法選取進士。開科取士把讀書、應考和做官三者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揭開了中國科舉史上新的一頁。
隋朝雖然富足,但隨著隋煬帝的耽于享樂、好大喜功而漸漸走上亡國之路。605年,隋煬帝剛剛繼位,他馬上大興土木,征調百萬人建東都洛陽,造華麗的大宮殿供自己享用。不久,隋煬帝又下令開鑿一條足以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全長四五千米;東北通到涿郡,東南直達余杭。大運河的貫通,客觀上加強了南北經濟的交流,但對于煬帝的游樂卻更加有利。煬帝曾三次乘坐龍舟巡游江都,隨行船只幾千艘,綿延200余里,所經之州縣都必須供應食物。為了進一步擴大統治,煬帝還不斷向外擴張。大業十二年(612年)至大業十四年(614年),他三征遼東高麗(今朝鮮半島),但均以失敗告終。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迫使農民紛紛離開土地,農田大量荒蕪,饑荒連連。無休止的征戰也讓隋朝的國力大大受損。611年,山東長白山農民首先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起義軍逐漸匯合成幾個強大的集團,如河南瓦崗山的翟讓、李密,河北的竇建德,江淮地區的杜伏威等。瓦崗軍在河南瓦崗起義后,很快攻占了隋朝的大糧倉興洛倉,隋朝的政權搖搖欲墜。618年,隋將司馬德戡和宇文化及乘“驍果軍”騷動,在江都發動兵變,殺死了隋煬帝。隋政權覆亡,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僅歷兩世即亡的朝代(另一個為秦朝)。值得一提的是,隋朝時積累下的豐盈的物資財富,為后世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在隋之后,中華民族即迎來了引以為豪的盛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