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常識六書:給孩子的國學常識
- 李異鳴主編
- 796字
- 2025-03-24 18:22:36
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李淵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陜西西安)為都城,后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公元7世紀時,唐朝的疆域范圍直抵中亞內陸。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開始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唐朝共延續了289年。唐朝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受其很大影響。
唐朝前期,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杰出的政治家和開明皇帝,接受亡隋的教訓,居安思危,勵精圖治,由此出現了天下升平的景象,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又針對經濟、財政、軍事各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形成了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史稱“開元之治”。這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后,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
開元時期,唐朝的兵制發生了變化,對之后的社會政治產生了巨大影響。711年,賀拔延嗣任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之名自此出現。節度使成為既掌握軍權又掌握行政權和財政權的自雄于一方的力量。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逐漸造成“內輕外重”的局面,到755年終釀成安史之亂大禍。
安史之亂爆發后,唐玄宗倉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即位,是為肅宗。他一面派將領郭子儀和李光弼統兵進討;一面向少數民族回紇借兵,以增強軍事力量。戰爭期間,叛軍內部不斷內訌,先是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后來安慶緒又為部將史思明所殺,最后史思明亦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斗爭大大削弱了叛軍的力量,唐軍逐步轉敗為勝。763年,叛軍戰敗,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結束。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但藩鎮割據的形式卻從此形成,唐王朝由統一集權走向分裂割據的局面。
唐朝后期,藩鎮割據戰爭不斷,民不聊生。859年,唐末農民戰爭爆發,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907年,節度使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史稱后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開封。唐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