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常識六書:給孩子的國學常識
- 李異鳴主編
- 888字
- 2025-03-24 18:22:31
女真
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名,與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有歷史淵源。五代時,契丹人稱黑水靺鞨為女真,從此,女真一名代替了靺鞨。遼朝時,因避諱寫作女直。
926年,遼天顯元年,耶律阿保機滅渤海部,部分女真人隨渤海人南遷,編入遼籍,稱為“熟女真”;留居故地的女真人,因未入遼籍,被稱為“生女真”。生女真中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帶定居。他們從事農業生產,掌握了冶鐵技術,出現了私有財產,階級分化趨向明顯,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1021年—1074年,完顏部的烏古迺為部長時,開始統一生女真各部,被推為“都勃極烈(首領)”,同時受遼生女真部節度使官號而不系遼籍,成為遼朝屬國。遼朝末年,阿骨打起兵反遼,于1115年建立金朝。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成為與南宋對峙的北部封建王朝。當時,外興安嶺以南及黑龍江下游都屬金朝治下。1234年亡于蒙古。女真人在建立金朝以前,使用契丹字,建國后借用契丹字母創制女真字,有大小女真字之別,與漢文同樣成為金朝通用文字。為加強對漢區的統治,金朝不斷遷徙“猛安謀克”于中原各地,使其與漢人雜居,接受中原文化,加速封建化進程。至金末,遷徙的女真人已漸與漢人同化。元代時,遷入中原各地和散居遼東的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與華北漢人同被視為漢人,而留居東北的女真人,仍在以漁獵為生,社會發展緩慢,有的甚至仍處在原始社會階段。明初到明中葉,東北廣大地區的女真人分為建州、海西、東海(野人)三部,其住地設置有衛、所,總屬奴兒干都司名下。衛、所的長官如都督、指揮使、同知、僉事、千戶長、百戶長等,均由女真酋長擔任,明廷給予印信。1583年,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一了建州各部。1589年后,努爾哈赤相繼兼并了海西四部,征服了東海女真,統一了分散在東北的各部女真。其間,他將女真人原有的狩獵生產組織形式“牛錄”加以增定完善,創建了軍政合一的“八旗”組織。1616年,努爾哈赤稱大英明汗,沿用“金”為國號(史稱后金)。努爾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極繼位。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其余女真各部各以赫哲、鄂溫克、鄂倫春等族名通行,“女真”一名逐漸消失。1636年,皇太極改國名為“清”,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