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常識六書:給孩子的國學常識
- 李異鳴主編
- 796字
- 2025-03-24 18:22:31
契丹
中國北方古代民族名,是鮮卑族宇文部的一支。388年,北魏破之,于是避居于潢水、和龍一帶從事游牧,向魏朝貢;另有少數契丹人內遷,與漢人雜居。契丹在北朝時,分八部,隋唐時分十部(一說為八部)。當時,突厥稱雄北方草原,契丹酋長就輾轉臣服于唐與突厥之間。唐太宗貞觀以后,契丹酋長窟哥率部歸順,唐置松漠都督府,其各部分置十州,授窟哥為松漠都督,賜李姓。武則天時,契丹首領李盡忠因營州都督的欺凌,起兵反抗,以數萬族眾擊破唐朝兵力。武后又發兵進討,仍被契丹打敗。后借奚與突厥的兵力,才將其擊退。此后,契丹對唐有朝貢,也有沖突,直到842年,才與唐恢復臣屬關系。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日漸強大,于916年稱帝,國號契丹。1066年復號大遼。契丹在建國之前,902年秋,阿保機率騎兵侵入長城以南,在今山西、河北一帶掠獲漢人近十萬,牛羊駝馬不計其數。此后不時南侵,讓擄掠來的漢人從事農耕和手工業生產。契丹的財富日益增多,游牧地區逐漸出現了定居放牧。契丹建國后,積極學習中原文化,同南唐、吳越都有外交往來,吐蕃、吐谷渾、黨項等都來朝貢。由于境內有大量的漢人居住,上層契丹人在優裕的生活中,學習詩文,有的參加科舉,有的通習契丹文、漢文,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在北部山林草原地帶,多數契丹人仍從事放牧、狩獵,但由于也受到新文化的影響,從前的農牧隔閡已經明顯弱化。在信仰上,契丹人信薩滿教,敬天神。在契丹后期,佛教也很盛行。另外,在科學技術、醫藥方面,契丹也有出色的貢獻。1125年,金朝滅遼,契丹人多歸附于金,一部分于遼亡前隨耶律大石西遷,建立西遼(1124年—1211年);有的擁雅里轉移;有的隨庫烈兒北撤。到了金代,歸附的契丹人不斷起義,以后投附蒙古并參加南征。契丹人多同化于漢人、蒙古人中。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今達斡爾族較多地保留了契丹傳統,是契丹的后裔。契丹國勢曾遠及中亞,故中世紀中后期西方國家多以契丹指北部中國,蒙古西征后轉指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