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倀倀莫怪少時年,百丈游絲易惹牽……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

——《倀倀詩》

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二月四日,蘇州閶門內皋橋南吳趨里一家唐姓市民家庭里,一個男嬰呱呱墜地。因為是寅年所生,按中國古時以天干地支及十二生肖紀年的歷法,屬虎,所以名“寅”,字“伯虎”。后來,又因“虎”而更字“子畏”。蘇州舊有盤、閶、胥、葑、婁、相六門,而閶門最繁華,俗稱金閶門、銀胥門。閶門是蘇州西城門,據交通要津,真是“銀燭金釵樓上下,燕檣蜀柁水西東。萬方珍貨街充集,四牡皇華日會同”(《姑蘇雜詠》之一),市面繁榮,店鋪櫛比。伯虎的父親唐廣德,便在這繁華之地開著一家酒肆,以此養活一家老小。在《與文徵明書》中伯虎說“計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滌血,獲奉吾卿周旋”,就是他童年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

唐姓不是蘇州的大姓,也沒有什么顯赫之輩。唐家世居吳趨坊,五代行善積德,鄰里稱贊。然而福祉似乎并沒有降臨這個積善之家,唐家人丁不興旺。從伯虎的曾祖父直到父親,都是單傳,無有支庶。到唐廣德,娶妻邱氏,生下二子一女。唐寅是長子,三娶而生有女,許配王氏子。弟弟叫唐申,字子重,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小伯虎六歲,亦有“佳士”名,娶姚氏,生子名長民,卻于正德三年(1508)秋天病卒,其時伯虎才三十八歲。妹妹則出嫁后遇到不善良的丈夫,很早就亡故了。唐家在蘇州沒有顯達關照,加之人丁不旺,當然家產也不會豐厚了。

伯虎相貌英俊,天資聰穎,是唐家的白眉。他的朋友、曾任吏部尚書的楊一清寫詩贈他,有“豐姿楚楚玉同溫”之句(楊一清《用贈謝伯一舉人韻,贈唐子畏解元》),可以想見伯虎生得十分俊俏儒雅。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俗傳的《三笑姻緣》《八美圖》等彈詞,因為唐伯虎自稱“六如居士”就妄自猜測,硬派唐伯虎是位“六指翁”,說他左手大拇指上長著一個枝指,并且在尋芳獵艷、偎紅倚翠的當兒,還全仗著這個枝指做他的才子招牌,有的地方還全仗它作護身符,解了急難,還成全了好事。這簡直可笑之至,也無聊之至。所謂“六如居士”,是因為伯虎中年后信佛,《金剛經》云:“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伯虎覺得人世間的功名富貴就像夢幻泡影露電這六件東西一樣空洞縹緲,故自號“六如居士”。至于枝指,倒是《明史》記載祝允明生枝指,故取名枝山。彈詞作者將它移派伯虎,真正是張冠李戴了。

唐家家道小康,開酒店的小業主也就是中等人家的生活水平。唐廣德為人豪爽,愛喝酒,但身體卻不好。對于伯虎三兄妹,唐廣德最喜愛小女兒,直到自己纏綿病榻,垂死之際,還對小女兒放心不下。(見唐伯虎《祭妹文》)

如果說,唐廣德最喜愛小女兒,那么他對長子伯虎則寄托了改換門第的希望。明代的科舉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學校和科舉更緊密地結合,科舉必由學校,進學校成了科舉的必由之路。這樣,就給普通市民提供了進入政權的機會。唐伯虎的祖上從沒有出過讀書人,現在家庭薄有積蓄,伯虎又天資聰穎,于是唐廣德便把希望寄托在伯虎身上,指望到這一代能夠出個儒官,光宗耀祖。因此,他花錢請了舉業師來教唐伯虎。由于全家指望唐寅讀書做官,所以伯虎得以“不問生產”,“閉門讀書,與世若隔,一聲清磬,半盞寒燈,便作阇黎境界,此外更無所求也”(《答周秋山》)。這段話當然是伯虎回憶自己幼年讀書的專心,但是也可以看出唐家清寒的家境和虔誠的期待。

對于一個天才少年來說,讀書無異于開拓了一個新天地,這是一個何等絢麗、何等神奇、何等輝煌的天地啊!酗酒的喧嘩、狼藉的杯盤、粗俗的談論都一掃而空,而代之以淡淡的書香、深沉的思考和韻味悠長的吟詠,伯虎整個靈魂都被吸引了。日后,他曾寫有《聞讀書聲》:

公子歸來夜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才有讀書聲便佳。

這也可以看作他自己苦學少年時的真實思想記錄。他就像后來在“項脊軒”中“盱衡天下”的少年歸有光一樣,似乎也不怎么把天下放在眼里。伯虎整日讀書寫字,甚至不能辨識門外的街道里巷。成化二十一年(1485)左右,十五六歲的唐伯虎參加府學生員考試,“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初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明代的學校有兩種:國學和府、州、縣學。國學是中央一級的學校,府、州、縣學是地方學校。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錄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伯虎考入了府學,也就進入了舉人、進士的養成所。在這里,他可以受到科舉課程的訓練,然后去應鄉、會試。一般人看來,當然是一個大的勝利,當然“驚稱之”了。然而伯虎的父親卻不然,據伯虎的密友祝允明后來為他寫的《墓志銘》記載,對于伯虎的勤學,其父唐廣德說了一句極其深刻的話:“這個孩子日后一定能成名,但是恐怕難以成家立業啊!”我以為,除了中國俗話說的“知子莫若父”的道理以外,這個酒店主應該是有較高明的悟性和洞察力的。

無疑,唐伯虎繼承了他父親的悟性和洞察力,這位文化很低的酒店老頭的智慧潛伏在血液里,后來卻在兒子身上開出了奇花異果。此外,伯虎還遺傳到祖、父們對酒的喜好。他一生迷花迷酒,直到后來貧病交加時,還自我安慰說:

高情自信能忘我,隱者何妨獨潔身。

無所不知方是富,有衣典酒未為貧。

(《效白太傅自詠》)

末兩句說,學識淵博才是真正的富裕,只要剩有衣衫能典賣換酒喝也就不叫作貧窮了。揶揄調侃而又略帶自負,字里行間透出一派醺醺的酒氣!

伯虎不僅一生喜好喝酒,而且因酒而結下文緣和畫緣。舊時蘇州金閶門一帶的酒店大都臨河而筑,正確點說是店門在街上,小樓則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塢。店堂內有一個窟窿,沿著一條窄窄的石磴走下去,可以從浸泡在河里的一個扁圓形的篾簍里拿出活魚,制肴下酒。定好下酒魚后,即可從一架吱嘎作響的木扶梯上樓。窗樓外水光山色,風帆點點,青山隱隱,野鴨驚飛,極具江南的文化情調。據說,后來做過溫州太守的蘇州名士文林常常到唐廣德的店中喝酒。據《明史》說,文林是文天祥的后代。據王世貞所作《文先生傳》說,文林的先代文俊卿在元朝曾做過佩金虎符鎮守武昌的都元帥。到文林的祖父,被招贅入吳,才成為吳人。文林在一觴一飲之間,發現了唐廣德讓大少爺唐寅一心念書的良苦用心,更驚異地發現了唐寅竟是一個天才少年!于是文林誠摯地讓唐寅與自己的兒子文璧交游,又介紹唐寅向自己的朋友周臣學習繪畫,一遇上斯文朋友的應酬場合,就叫唐寅也來參加。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當然與他的天賦有關,而天賦與識拔之間又存在著謎一樣的關系,這是讓數千年來中國士人掩卷困惑、關注、痛苦、喜悅的不變的主題。因此,鐘子期死而俞伯牙砸琴斷弦,終生不再奏曲;諸葛亮去世而李嚴認為自己不會再獲重用,終于自刎;因此,韓退之極其沉痛而深刻地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span id="2h0gcpd" class="kaiti">(韓愈《馬說》)這句話竟然使千百年來中國士人唏噓感嘆,銘刻在心?,F在,命運使唐伯虎認識了文林,也就認識了文林的兒子文璧,文林的朋友周臣、沈周等,使他走出了酒店狹隘的生活圈,走進了蘇州文人——而且是第一流文人的交際圈。

文璧,字徵明,以后就用徵明為名,改字徵仲,號衡山。他與伯虎同年。文徵明具有聰穎的天賦,后來也成了名聞天下的詩、文、書、畫全才;此外,他性情剛直純正,不慕榮利,終生不狎妓。據說唐伯虎與祝枝山想對文徵明開個玩笑,一天邀文徵明同游竹堂寺,伯虎先悄悄囑咐鄰寺路旁的妓女:“這次同來的文君,在青樓中素稱豪俠,但性情難以接近,你好好下功夫,我們再賞賜你?!奔伺c頭答應了。于是,到了那日,伯虎三人途經妓家時,妓女對文徵明百般挑逗,纏住文不放,聰明的文徵明只是遺憾地說:“你們兩位在與我開玩笑!”說罷掙脫了妓女的糾纏,大笑著與伯虎、枝山告辭。

還有一次,伯虎見徵明對聲色不感興趣,就與朋友們在石湖泛舟縱飲,預先叫來妓女,隱藏在船艙中,徵明不知底細,上船后與他們飲酒談笑。酒到半酣,伯虎脫下帽子,解開衣服,高聲唱歌,又叫出妓女:“快給文先生敬酒!”文徵明大吃一驚,想告辭,但又四顧湖水茫茫,而幾個妓女又圍了上來,糾纏不休。徵明大叫著,急得要往水里跳。幸虧湖上劃來了一只舴艋小舟,徵明叫過來,跳了過去,算是逃過了這一劫。

就是這樣兩個性情截然不同的人,竟成了終生不渝的莫逆之交。伯虎敏感自傲,徵明醇厚謙恭,伯虎脫略大度,徵明謹言慎行,兩人在文學上同稱“吳中四才子”,在繪畫上同列“吳門四大家”,極得相輔相成之妙旨。他們長大后,伯虎曾在給徵明的一封情詞懇切的信中說:“寅往往因口舌而觸忤權貴,往往因縱酒而遭受處罰,往往因沉溺聲色花鳥而蒙犯罪責。徵仲無論是遇到權貴也好,飲酒也好,聲色也好,花鳥也好,都淡泊無心,而有自己的主意在其中。雖然他眼前有千萬變化,但他身上卻有著不可動搖的東西?!弊詈?,伯虎下一結論:

昔項橐七歲而為孔子師,顏、路長孔子十歲;寅長徵仲十閱月,愿例孔子以徵仲為師,非詞伏也,蓋心伏也。詩與畫寅得與徵仲爭衡;至其學行,寅將捧面而走矣。

(《唐伯虎全集》卷五《又與徵仲書》)

“捧面而走”,就是羞愧地逃跑,說得十分客觀而冷靜。所以后來袁中郎評這封信:“真心實話,誰謂子畏狂徒者哉?”徵明對伯虎也很佩服?!短撇⑤W事》介紹了一則笑話:

有吳士游外郡,遇一縉紳先生,問金閶寫生,孰為擅場。答以文徵仲。又問文所服膺何人,曰“唐子畏也”??N紳首肯,曰:“良然。嘗見文先生私篆,云‘維唐寅吾以降’。”聞者掩口。

“維唐寅吾以降”是“維庚寅吾以降”的誤讀。這是屈原《離騷》中的一句。因文徵明生于明成化六年,是庚寅年,故用此句來刻成閑章。這當然是一個令人捧腹的笑話,但文徵明佩服唐伯虎在當時應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文徵明繪畫老師是大名鼎鼎的沈周,世稱“沈、文”。唐伯虎的繪畫教師則是周臣。周臣(?—1535),字舜卿,號東村。他的教師是陳暹,曾入宮廷。周臣畫宗南宋,和沈周取法“元四家”的路數不同。一般文人并不怎么推重周臣,這是一種門戶之見。周臣的山水、人物畫,技巧熟練,功力深邃,與同樣師法南宋人的“浙派”諸名家相比,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唐伯虎師承周臣的畫派,山水、人物、仕女、花鳥無所不工,不但擴大了老師的門庭,而且都能自出新意。王穉登《吳郡丹青志》評論道:“唐寅畫法沉郁,風骨奇峭,刊落庸瑣,務求濃厚,連江疊巘,不窮。信士流之雅作,繪事之妙詣也。評者謂其畫,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伯虎的畫,人們都認為要比他老師好,據說曾有人問周臣,為什么不及學生,周臣答得十分妙:“只少唐生數千卷書?!边@是說在文學修養上不如伯虎的緣故。文學、繪畫本屬孿生姊妹,文學修養當然有助于藝術表現力。周臣的話是極有見地的。伯虎十分尊崇老師的畫,他在《題周東村畫》中說:

鯉魚風急系輕舟,兩岸寒山宿雨收。

一抹斜陽歸雁盡,白紅蓼野塘秋。

色彩絢麗,動靜相宜,可以想見周臣山水畫面之美。

得遇名師,當然是人生事業的極大幸運。在周臣、文林、沈周等前輩的指導下,伯虎學習繪畫是十分刻苦的。他從周臣那里繼承了李成、范寬和南宋四家的傳統,對元代趙孟、黃公望、王蒙等的畫法,也進行過苦心鉆研。在成天寫生臨摹、潑墨揮毫的同時,這個英俊少年也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未來是什么呢?改換家庭商賈的門第?或是使一家大小過上富裕的生活?或是自己竟蟒袍玉帶,位列朝班?他也覺得模模糊糊的,說不上來,他有首《畫雞》詩,很好地體現出他的少年的上進心: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少年伯虎除了畫畫,興趣最濃的就是讀書了。必須指出的是,少年伯虎最愛讀的書并不是科舉課程的“舉業之書”,而是被時人視為“無用”的古文辭。當時,應付科舉考試的八股文被稱為“時文”,與此相對,古代文學作品便被稱作“古文辭”。為了謀取功名,一般讀書人多鉆研時文,而忽視古文辭,認為古文辭不但沒有用處,而且對舉業還有妨礙。這就像《儒林外史》中周學道罵魏好古的:“‘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該用心做文章,那些雜覽學他做甚么?”但是,真正有志氣有才氣的文人,雖說為了出路也不得不鉆研時文,但在內心深處卻看不起它,認為只有古文辭才是真正的學問。伯虎孜孜攻讀的,正是周秦兩漢魏晉六朝隋唐五代宋元的古文辭。這時候,一個怪杰突然跳進了他的生活圈子。此人就是祝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33歲中舉,后會試多次,皆不得一第。后來補官廣東興寧知縣,歷官應天府通判。這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一生詩酒狎妓,沉迷酒色。他在《口號二首》中曾坦率地承認“日日飲醇聊弄婦,登床步入大槐鄉”。賣詩文所得錢,多用來飲酒買醉,以致死后無錢下葬。祝枝山比唐伯虎年長十歲。當十五六歲的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入蘇州府學,初次引起了世人注意時,二十五六歲的祝枝山正因提倡古文辭而名聲大振,他隱約地感覺到少年伯虎的萬丈才華,感覺到這個少年“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氣”(祝允明《唐六如墓志銘》),于是主動屈尊前來造訪,不料伯虎少年氣盛,卻白眼相向,不予理睬。出身名門的祝枝山閱歷豐富,當然理解正在成長著的身體和精神大抵會使少年人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感覺,這種感覺使他們顯得朝氣蓬勃而又有點不可一世。于是,枝山一再拜訪,結果每次都碰壁,掃興而歸。后來,也許是為祝枝山的誠意所感動,或者是為祝枝山的名聲吸引,最大的可能是喜好古文辭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伯虎終于也伸出自己的手。有一天,他忽然送了兩首詩給祝枝山,表露了自己的心跡。這兩首詩現已不可得見,據枝山在《唐六如墓志銘》中說,“乘時之志錚然”,大約是抒寫少年豪氣一類的內容。對此,年長的祝枝山表現出充分的理解,他也寫了答詩。在答詩中,他勸伯虎還是“少加宏舒”為好。他說,世上萬物凡變高,就會變得細小,因此沒有聽說華山的頂峰可以建造城市;只有蒼天既高遠又包含一切,因此為萬物所宗仰。伯虎閱后,覺得惺惺相惜,兩人以此開始了持續終生的友誼。

祝枝山與唐伯虎的結交不如說是在“古文辭”的大纛下的集合。祝枝山不僅自己力攻古文辭,而且還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者,其中有都穆、文徵明、唐寅、楊循吉、徐禎卿、張靈等人。其中需做特別介紹的是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祖籍琴川,后徙家吳縣?!睹魇贰繁緜鞣Q他為“吳中詩人之冠”。弘治十八年(1505)舉進士,因身材瘦小,未能選入翰林院,任大理寺左寺副,后因囚犯走失,貶職為國子監博士。正德六年(1511)病死于北京,年僅33歲。徐禎卿早期詩標格清妍,詞采婉約,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句,評者以為“沉酣六朝,散華流艷”。中進士后,交游李夢陽、何景明,“悔其少作,改而趨漢魏盛唐”。名列前七子之中,影響之大僅次于李、何。王世貞評其詩說:“徐昌谷如白云自流,山泉泛然,殘雪在地,掩映新月;又如飛天仙人,偶游下界,不染塵俗?!?span id="bztkk5j" class="kaiti">(王世貞《藝苑卮言》)徐禎卿又是前七子中的理論權威,所著《談藝錄》為李、何擬古理論的代表作,清代王士禛《漁洋詩話》還將其與鐘嶸《詩品》、嚴羽《滄浪詩話》并提,認為是他最推崇的三部“古人論詩”之作。無疑,徐禎卿在文學上對于伯虎是影響很大的,他們的交誼也很深厚。徐禎卿有幾首寄給伯虎的詩,都寫得情真意摯,如《唐生將卜筑桃花之塢,謀家無資,貽書見讓,寄此解嘲》長歌抒懷,結尾嘆道:

唐伯虎,真俠客。

十年與爾青云交,傾心置腹無所惜。

擊我劍,拂君纓。

請歌鸚鵡篇,為奏朱絲繩。

胡為擾擾蒼蠅之惡聲?

我今蹭蹬尚如此,嗟爾悠悠世上名。

的確是金石知己的肺腑之言!到弘治八九年(1495、1496)間,包括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禎卿等四人的“吳中四子”開始出名,其時祝允明三十六七歲,唐寅、文徵明二十六七歲,徐禎卿十六七歲。也就在這時期,畫家以沈周為首,加上文徵明、唐寅、仇英的“吳門四大家”開始出名。其時沈周年近七十,仇英約三十歲。這真是一個星漢燦爛的江南才子群!

這個江南才子群活躍在15世紀中葉的蘇州。蘇州的自然環境很優美,北濱大江,南臨太湖,河流縱橫,拱橋相望。西南郊的虎丘、寒山寺、橫塘、石湖,是唐宋以來許多詩人歌詠的勝地;靈巖山有吳宮和西施的遺跡,天平山怪石參天,上方山塔影穿云,太湖則煙波浩渺,島嶼連綿,其中最著名的是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兩山不僅古跡多,風景美,而且名茶佳果著稱于世。這當然是適合江南才子群成長的自然環境。同時由于蘇州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有不少工商業者或是附庸風雅,或為美化環境,或為交際應酬,不惜用重金購買書畫,這就使得當時的書畫家能夠擺脫封建統治者的豢養而靠自由出賣書畫來生活。如文徵明有所謂“生平三不肯應”之說,就是不賣畫給藩王貴族、宦官和外國人。這反映了他對欺壓人民的貴族、宦官和帶有侵略野心的外國人的鄙視,但也說明他能自食其力,有恃無恐。唐伯虎更自豪地直言不諱:“閑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明白無誤地說明了藝術品已經走向商品化,走向了市場。蘇州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藝術家的生活和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當然是適合江南才子群成長的社會環境。

生活在15世紀中葉的蘇州的江南才子群是極有特點的,他們狂人林立而又從不文人相輕,詩酒歌筵而又提倡自食其力,熱熱鬧鬧,風流瀟灑,欣賞聆聽著盛況空前的虎丘山曲會,徘徊在月落烏啼、漁火閃爍的楓橋,醉臥在瀝瀝春雨輕敲篷艙的太湖畫舫,狂呼豪飲于市樓櫛比的金閶銀胥……

唐伯虎就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会宁县| 新民市| 宜昌市| 静乐县| 弥勒县| 潢川县| 思茅市| 南康市| 大兴区| 平昌县| 军事| 胶南市| 那曲县| 讷河市| 阜南县| 湖南省| 锡林郭勒盟| 盈江县| 天水市| 中宁县| 晋州市| 和平区| 安西县| 西充县| 墨脱县| 金华市| 长沙县| 砀山县| 樟树市| 腾冲县| 铁岭市| 新巴尔虎左旗| 常熟市| 惠来县| 金川县| 开原市| 镇江市| 山丹县| 逊克县| 乐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