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情緒痛苦:以EFT為基礎的整合心理療法
- 陳玉英
- 1211字
- 2022-05-26 11:35:34
前言
本書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謝曾經風塵仆仆從歐美各地親赴中國帶領培訓項目的各位老師:加拿大的萊斯利·S.格林伯格教授、蘇格蘭的羅伯特·艾略特(Robert Elliott)教授、美國的朗達·高德曼(Rhonda Goldman)教授、愛爾蘭的拉迪斯拉夫·提姆拉克(Ladislav Timulak)教授等,他們把自己多年研究EFT的精華傾囊相授。正是這些精華構成了本書內容的基礎。對我來說,與其說我是本書的作者,不如說我是編者。我把自2013年以來從每一位老師那里學習EFT的心得整理成書,以便讓中國的EFT愛好者能夠更清晰地理解EFT的概念與操作實務。
在遇見格林伯格教授之前,除了獲得心理學博士,我還學過薩提亞家庭治療、中德班的動力學療法,完成了中美精神分析聯盟(CAPA)三年的學習。當時在接待來訪者時,我已經能夠大致理解并找到來訪者問題的原因了,但是,“如何改變”才是來訪者最需要的。遇見EFT后,我明白了,原來情緒是促進來訪者改變最關鍵的因素!弗洛伊德也曾經這么說過,但他沒有教我們如何做。格林伯格教授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來訪者的情緒解析得很清楚。他先對來訪者的情緒進行分類,讓我們知道來訪者的哪些情緒是重要的、要跟隨的,哪些只是表象,是需要繞過的。分類之后,我們還要區分適應性情緒與非適應性情緒,之后喚起健康的情緒,轉化不健康的情緒。我從來沒有遇見一位把如何助人改變解析得如此清楚的老師。上過EFT初階課程之后,我發現,它幫助我把過去的所學都整合了起來,我知道怎么做治療了。這是EFT在專業上對我的幫助。
在個人成長方面,EFT讓我看見自己原來是一個經常“打斷情緒”的人,并且教會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讓自己的大腦與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恢復連接,我終于明白“修通”是怎么回事了。在學習EFT的過程中,我知道如何將對情緒的理解應用在自己和來訪者身上了。
EFT最核心的兩個技巧,一個是修復自我的內在沖突,另一個是修通與過去重要他人的未竟事宜。這些都是動力學的重要概念,而EFT用具體的流程圖和兩把椅子帶領來訪者進入體驗中,把內在的沖突外在化,或者重現創傷事件中的重要他人,喚起來訪者一直縈繞于心的長期痛苦,回到過去,重新經歷當時情境中的重要時刻。但這一次,在治療師與來訪者成年自我的陪伴下,過去那個無力反抗的孩子重新表達內在健康的情緒與需求,獲得一種矯正性的情感體驗,從而讓那個一直以來未完成的體驗循環得以修通。
在學習EFT的過程中,理解理論框架和每一個任務如何開展比較容易,一年就可以完成。然而,修通自己、成為能夠與來訪者同在并能夠與來訪者調諧共情的咨詢師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格林伯格教授早就宣告,一般來說,需要6~10年才能培養一位成熟的EFT治療師。這個成熟意味著修通自己,在情感上和身體上都能夠覺察到自己與來訪者的情緒,同時,治療師的感知能力是最重要的:看得見來訪者微微泛出的淚光、聽得出來訪者聲音中細微的變化,這一切“功力”都讓我們不僅成為一個更好的助人者,更讓我們成長為一個慈悲又敏銳的人。
希望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助人者一起學習探索情緒痛苦。
陳玉英
2021.3.3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