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

社會流動是社會學研究中一個重要而熱門的領域(王章輝、黃柯可,1999:1~5)。在中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社會變革中,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中國人口遷移空前活躍。2014年,全國流動人口為2.53億,其中,農民工總量為2.74億,外出農民工為1.68億,本地農民工為1.06億(國家統計局,2015)。

在諸多遷移目的地中,北京以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長久以來就對外來人口具有無窮的吸引力,成為外來務工人員的首選遷移地。實際上,北京因其高速的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巨大蓄水池。統計數據顯示,到2014年末,北京市總人口為2152.0萬,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18.7萬[1],我們不難推算出北京外來人口之龐大規模。

在席卷全國的遷移浪潮中,有一個令人關注的社會現象:男性在流動人口中占據主體地位的狀況正在發生改變,女性流動人口所占比例越來越高。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男性遷移人口與女性遷移人口的性別比是123.1,其中省內遷移性別比為119.3,省際遷移性別比為139.1。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根據0.1%抽樣數據推算,女性流動人口數量達到7385萬,已經占據“半壁江山”(段成榮等,2009)。可以預計,伴隨城市化的推進,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里的女性流動人口數量會快速增長。從國際上看,女性移民也呈現相同趨勢。非洲、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20世紀移民的主要特點是出現了移民的女性化(Crush and Dodson,2010)。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流入發達國家的女性移民數量已經超過男性。據聯合國人口司估計,2000年全球移民女性占到48.8%。遷移到歐洲和北美的女性移民比例分別為52.4%和51.1%。2003年進入美國的70萬移民中有55%是女性。一些發展中國家(如阿根廷)女性移民的比例也高于男性(Sam & Berry,2006:408)。

以上事實表明,中國出現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類似的遷移趨勢。一方面,計劃經濟體制倡導的就業平等使中國女性最大限度地得到與男性同等的就業權利與就業機會,勞動參與率非常高;另一方面,伴隨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大城市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激增;再加上家庭式遷移方式的出現,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農村女性勞動力選擇到城市就業,在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農村女性已經來到城市,然而遷移與性別關系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Liang and Chen,2004:425)。現有的城市生活研究沒有對女性給予特別的關注,性別因素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重視,針對女性這一流動群體如何適應城市生活的研究更加有限,她們的勞動價值往往被低估,甚至被忽略(楊云彥,2001)。

事實上,中國大地上數以千萬計的農村女性勞動力同男性勞動力一樣,是社會變革和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在付出青春與汗水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為中國的城市建設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她們離開家鄉來到城市,如何適應城市是其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正如聯合國秘書長2006年在《國際移徙與發展》報告中所說,“移徙的成功在于移徙者和東道國社會的相互適應。為了完成這一適應過程,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盡早促進遷徙者在其居留的目的國融入當地社會,符合移徙者和東道國社會的最大利益”(聯合國秘書長報告,2006)。因此,如何讓這些外來者盡快適應城市,使其實現從農民工到市民的轉變,不僅是黨和政府應該關注的,也是學術界應該關注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景德镇市| 天长市| 昌都县| 林西县| 年辖:市辖区| 临颍县| 辽源市| 西宁市| 宜宾县| 小金县| 渑池县| 恭城| 若尔盖县| 舟曲县| 平乐县| 扶绥县| 双峰县| 红安县| 仪征市| 溧阳市| 西乌| 司法| 巴东县| 马山县| 永济市| 枞阳县| 吐鲁番市| 桂林市| 余姚市| 沛县| 大埔县| 浦北县| 玉屏| 永靖县| 丹阳市| 宣武区| 三穗县| 长沙市| 灵台县|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