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代女性農民工城市適應性研究
- 李艷春
- 1018字
- 2022-05-30 11:08:56
3.3 遷移途徑
在遷移距離上,一些農村女性只是在農閑時到鄰近城市打工,她們參與的是季節性遷移,屬于短距離遷移,也即非永久性遷移。有學者研究發現,女性由于婚嫁等社會原因而發生的短距離遷移向以謀求經濟利益為特征的長距離遷移轉變(Fan,1999:954-988)。對于非永久性遷移者而言,她們根本無意在城市長期生活,因此也就談不上城市適應問題。只有那些進行長距離遷移并且決定在城市久居的女性,才涉及城市適應問題。
本書利用“你目前的工作是通過什么方式獲得的”了解在京農民工就業的途徑(調查結果見表3-4)。數據呈現的大致趨勢是,無論是男性農民工還是女性農民工,有四成左右的人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北京尋找工作的。對此可以這樣理解,在京農民工通過勞務市場、勞務中介等機構實現發展個人的目標,這說明務工者的自主因素在尋求工作機會方面占主導地位,而且自己尋找工作的女性農民工比例比男性農民工高出4個百分點之多。可見這些女性并不滿足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越來越多的女性農民工開始具有獨立性與自主性,她們渴求自身的發展,有著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渴望,更愿意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到城市里打拼,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除此之外,依靠朋友或老鄉、親戚介紹來京工作的女性農民工比例和男性農民工比例分別為44.8%和48.3%,這表明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之外,血緣、地緣、學緣等因素對于農民工尋找工作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途徑。
同時,調查結果也表明,通過“用工單位到家鄉招工”和“家鄉勞動部門組織輸送”這兩種方式找到工作的男性農民工與女性農民工的比例分別只有3.9%和4.7%。可見,近年來,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盡管有關部門不斷呼吁和提倡“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有序地轉移”,但是各級政府及各類組織發揮的作用還相當有限。
表3-4 在京農民工的遷移途徑

再來看其他學者的相關調查。表3-5是不同學者在不同時點上針對不同地區農民工的遷移途徑進行的調查結果匯總。考慮到調查時間的不同,再加上不同學者的研究目的差異導致統計口徑及統計方式不盡相同,我們無法對其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比較,但是其呈現出來的趨勢還是可見一斑。數據表明,無論是第一代農民工還是新生代農民工,其跟隨親屬或同鄉出去打工的比例最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這種途徑進入城市的比例逐漸降低,依靠自身的努力這一途徑將取而代之,漸漸成為農民工進城的主要途徑。可見,同父輩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更具獨立自主性,更加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表3-5 其他學者的農民工遷移途徑研究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