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福利制度整合性與碎片化的分析框架

對于福利制度的統一性、協調性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本報告對社會福利體系整合的分析框架,主要借鑒埃納爾(Einar Overbye)等人提出的理論框架。同時,我們也兼顧以福利功能的整合性/碎片化為分析視角的理論框架。

1.埃納爾等人提出的福利制度整合性/碎片化分析框架

根據埃納爾等人提出的關于社會福利體系整合的分析框架,所有的社會福利制度都至少包含四個要素。

①進入標準(entry criteria),即進入福利制度體系的標準是什么。

②享受標準(eligibility criteria),即在福利制度體系中獲得享受社會福利的資格標準是什么。

③衡量標準(measurement criteria),即所提供的福利體系的數量、質量等。

④財務標準(financing criteria),即福利體系的籌資標準,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雇主、個人的分擔比例等。[3]

根據各制度體系在以上四個要素方面的差異,以及福利體系的整合程度(或碎片化程度),把福利體系的制度整合分為四種類型和模式。

類型1:制度體系完全整合,全國采用單一的制度體系,沒有碎片化問題。

類型2:制度體系不同,但是享受標準、衡量標準、財務標準等基本相同或類似,社會成員可以在各個制度體系之間順暢地實現福利待遇的轉移和接續。

類型3:盡管在上述四個標準中各個體系有所不同,但在各個體系之間存在協調機制,包括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預,制度體系間達成的共同協議等。

類型4:不同的人群歸屬于不同的制度體系。以上述四個標準衡量,各個體系都有所不同,且在各個體系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

表1 制度體系整合/碎片化的分析框架

2.以福利功能的整合性/碎片化為視角的分析框架

以福利功能為視角,福利體系的整合性/碎片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福利體系與其他經濟社會制度之間的整合與協調。福利體系與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國家構建,以及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的形成與演變,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福利體系與國家的行政管理體制與社會治理結構,與經濟和財政制度,以及相關的社會政策體制,都有緊密聯系。福利體系與其他經濟社會制度的整合性與協調性,也是評價福利體系整合性/碎片化的重要維度。

二是福利體系內部各個項目組之間的整合與協調。福利體系的各類主要項目,如養老、醫療、教育、社會救助等,雖然福利功能各有側重,但各類項目是一個整合的系統。如消費型福利(養老、社會救助等)和投資型福利(教育、醫療等)需要有整合和協調,否則很容易產生矛盾沖突。再如福利項目之間,如果缺乏整合與協調,可能產生錯保、漏保、重復保障等問題,導致福利保障的低效率以及無效性等問題。


[1] 穆懷中主編《社會保障國際比較》,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第276頁。

[2] 貢森、葛延風等:《福利體制和社會政策的國際比較》,中國發展出版社,2012,第3頁。

[3] Einar Overbye,2013.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s in Europe:From Limited to Broad Coverage,and from Fragmented to Integrated Systems.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航空| 武山县| 浮梁县| 铜陵市| 塔河县| 万宁市| 邮箱| 湛江市| 武平县| 定西市| 宁强县| 隆化县| 莲花县| 察雅县| 济宁市| 资源县| 翼城县| 磴口县| 丹巴县| 静乐县| 南宫市| 胶南市| 桂东县| 遂溪县| 新兴县| 武穴市| 萨迦县| 高碑店市| 广宁县| 广灵县| 五寨县| 乐山市| 泊头市| 临高县| 泊头市| 达孜县| 新田县| 涿州市| 揭西县|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