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普通教育制度整合和均衡發展的國際經驗

保障所有適齡人群都能接受適合的基礎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社會福利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

1.日本、韓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經驗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保障機會公平,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福利的公平性、有效性的重要內容。各國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和做法。其中日本、韓國的經驗比較相似,且與我國的文化背景和現實國情也都具有較大的相似性。

日本的義務教育比較均衡,其基礎是日本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比較均衡,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距較小。除此以外,比較重要的措施,主要有兩項:一是對農村及邊緣地區的政策傾斜。如日本專門頒布了《偏遠地區教育振興法》,規定:“市町村都道府縣及文部大臣有義務共同振興偏僻地區的學校教育。”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偏僻地方教育振興法施行令》和《偏僻地方教育振興法施行規則》,等等。對偏遠地區的教師待遇、住房保障、交通補助、學生食宿等,進行了統籌安排和系統扶持。二是實行教師定期流動制。日本于二戰后開始在公立中小學校推行教師的定期流動制度,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與探索,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教師“定期流動制”。該制度對教師的流動對象、流動頻率、實施程序、政策支持、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定。[3]據日本文部省對其教師的平均流動率推算,全國教師平均每隔6年流動一次,大多數縣的中小學校長一般 3~5年就要換一所學校,每一名校長從上任到退休,一般要流動兩次以上。[4]

韓國主要通過平準化教育,保障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平準化教育,是指平衡、標準化的教育,是指中小學教育質量在達到標準、均衡的基礎上實現統一和公平。韓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也曾經出現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擇校風”盛行等問題。1968年,韓國廢止小學升初中考試制度,1974年實行“平準化教育”,即高中通過推薦、書面材料、區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學生。與此同時,韓國也推行了教師流動制,要求教師每4年流動一次,確保學校師資水平的均衡。韓國高中階段的平準化教育,雖然還存在一些爭議,但其在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方面,取得明顯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美國以“黑白合校”推進平等教育權的實現

美國早期的教育不公平,主要體現在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種的基本受教育權長期得不到平等保障。在奴隸制時期,黑人沒有受教育權。1896年普萊西訴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以后,聯邦最高法院確立了“隔離但平等”的原則,在以后的半個多世紀里,“隔離但平等”原則成為美國教育平等權保護的主導理論。但事實上,黑人兒童并不能享受到真正平等的受教育權利。白人學校的課程設置總比黑人學校的合理、科學,經費也比黑人學校充足,其教師的工資總比黑人學校教師的工資高,以愛德華王子縣為例,白人學生的人平均學校資產是817 美元,而黑人學生的人平均學校資產僅為194 美元。[5]

二戰以后,隨著黑人民權運動的興起,黑人要求實現平等受教育權的呼聲也日漸高漲。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布朗訴教育委員會一案中宣告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制度違憲。“隔離但平等”原則被徹底否定,“隔離”本身被認為就是不平等的。隨后,美國開始全面推進黑白合校。在南方幾個歷史上的蓄奴州,黑白合校遭到地方當局和白人民眾的強烈反對,其中最著名的是阿肯色州的白人學校小巖城高中。為了推進黑白合校,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甚至派出美國陸軍101空降師的1000名士兵,強制干預并護送9名黑人學生入讀該學校。布朗案不僅確立了普遍平等的受教育權利,而且對其他的種族歧視和/或種族差別政策造成很大沖擊,極大地促進了福利保障的公平性,并對提升人力資本、促進國家認同、減少種族矛盾等都產生深刻影響。[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根河市| 孝昌县| 泸定县| 宿州市| 错那县| 枣阳市| 资讯 | 孟村| 黎平县| 大城县| 桐柏县| 三门县| 望谟县| 大庆市| 阿尔山市| 普安县| 嘉峪关市| 长兴县| 吉木乃县| 云浮市| 张家港市| 五大连池市| 阿图什市| 肥乡县| 无为县| 方正县| 阳西县| 奇台县| 河曲县| 西峡县| 诏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田阳县| 南和县| 吉安市| 仲巴县| 宝清县| 常宁市| 独山县| 灵璧县|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