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章
【題解】
從本書第一章起,老子就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但這個本原“道”,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呢?對此問題,學術界的解釋不同,出現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種觀點。本章中,老子進一步發揮第十四章關于“道”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的觀點,明確地提出“道”由極其微小的物質組成,雖然看不見,無形無象,但確實存在,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在本章里,老子還提出“德”的內容是由“道”決定的,“道”的屬性表現為“德”的觀點,集中地描述了“道”的一些特點。一章、四章、十四章、本章和二十五章,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道”的性質問題的重要篇章。
【原文】
【譯文】
大德的行動就是遵循規律。
【原文】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195]。惚兮恍兮,其中有象[196];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197],其中有精[198]。其精甚真,其中有信[199]。
【譯文】
道這個東西,是隱約不清、沒有形體的。它是那樣的恍惚迷離,但其中確實有一定內容;它是那樣的迷離恍惚,但其中確實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邃而難以認識,但其中卻有精氣。這精氣清晰可知,真實而又可信。
【原文】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200],以閱眾甫[201]。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202]以此。
【譯文】
從古到今,道的作用是不變的,憑借著它就可以了解萬物開始時的情況。我憑什么知道萬物本始的情況呢?就是憑借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