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題解】
老子根據辯證的原理,認為貴賤善惡、是非美丑種種價值判斷都是相對形成的,而且隨環境的差異而變動。在本章里,老子將世俗之人的心態與自己的心態做了對比描述。他揭露社會上層追逐物欲的貪婪之態,并以相反的形象夸張地描述自己。文中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僅僅指他個人,而是一種有抱負、有期望的人。“眾人”“俗人”指社會上層。這些人對是非、善惡、美丑的判斷,并無嚴格標準,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說“我”是“愚人之心”,這當然是正話反說。世俗之人縱情于聲色貨利,而“我”卻甘守淡泊樸素,以求精神的升華,而不愿隨波逐流。
【原文】
唯之與阿[169],相去幾何[170]?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171],其未央哉[172]!
【譯文】
贊成與反對,相差有多遠?善與惡,相差又有多遠?然而別人所害怕的,我不能不怕。盲從之風,自古如此,就像沒有盡頭。
【原文】
眾人熙熙[173],如享太牢[174],如春登臺。我獨泊兮[175],其未兆[176],如嬰兒之未孩[177]。儽儽兮[178],若無所歸[179]!
【譯文】
眾人是那樣的歡樂,就像參加盛大宴會,又如春日登臺賞景覽勝。只有我獨自漂泊,沒有任何表現,如同一個還不會笑的嬰兒一樣。我是如此狼狽不堪,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人。
【原文】
眾人皆有余[180],而我獨若遺[181]。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182]!俗人昭昭[183],我獨昏昏[184]。俗人察察[185],我獨悶悶[186]。澹兮[187],其若海;飂兮[188],若無止[189]。
【譯文】
眾人都過著富裕幸福的生活,只有我像被遺忘了一樣。因為我有一副愚人的心腸,太無知了。世人都自我炫耀,只有我是這樣糊涂;世人都工于算計,只有我是這樣糊涂。心是那樣遼闊,就像無邊無緣的大海一樣;思緒如同飄忽不定的急風,不知何處才是歸宿。
【原文】
眾人皆有以[190],而我獨頑似鄙[191]。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192]。
【譯文】
眾人都有用,只有我冥頑無能。雖然只有我和大家不一樣,但我還要尋求道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