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
【題解】
上一章敘述了大道廢棄后社會的種種病態表現,本章則針對社會病態,提出治理的方案。在前一章里,老子說“智慧出,有大偽”,因而主張拋棄這種聰明智巧。他認為“圣”“智”產生法制巧詐,用法制巧詐治國,便成為擾民的“有為”之政。拋棄這種擾民的政舉,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實的利益。本章中,許多本子引到“少私寡欲”結束,把“絕學無憂”作為下一章的開端。本書主張把此句放在本章,“絕學無憂”正可以與前句“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并列。
【原文】
絕圣棄智[163],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164],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165],故令有所屬[166]:見素抱樸[167],少私寡欲,絕學無憂[168]。
【譯文】
拋棄聰明才智,百姓就會得到百倍的利益;拋棄仁義,百姓就能做到孝慈;拋棄機巧與貨利,盜賊就不會產生。以上三種巧飾之物,不足以治理天下,因此要讓民心有所歸屬:行為單純,內心淳樸;減少私心,降低欲望;拋棄學問,就能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