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嚴謹而堅毅的“馬大哈”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源于《詩經·小雅》,意為鹿鳴之聲,父母希望她平安快樂、自由自在。據考證,詩句中的“蒿”即為青蒿。呦呦這個名字和青蒿這種植物,跨越2000多年以這種奇特的方式聯系在一起。屠呦呦是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的女孩,父母很寵愛她。為她取名的父親,或許從未想到女兒會與那株小草結下不解之緣,繼而讓傳統中醫藥在抗擊瘧疾方面大放異彩。屠呦呦說:“在我的童年,我目睹了民間中醫配方救人治病的場景。然而,我從沒有想到我的一生會和這些神奇的草藥關系如此緊密。”

屠呦呦是寧波人,老家在寧波市海曙區開明街一帶,房子是民國初期的建筑。這套房子的主人是屠呦呦的舅舅姚慶三。姚慶三是經濟學家,曾任香港甬港聯誼會會長,對香港中銀集團的發展以及祖國的金融事業,貢獻良多。很小的時候,屠呦呦就住在外婆家,她一直在那兒長大。屠呦呦是一個很戀舊的人,她曾托中學同學拍下老屋的照片寄到北京。姚宅目前保存完好,主體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廳、大廳、正樓、后屋組成。前廳和大廳為面闊三間二弄的二層樓房,飾車木欄桿,廊樓板端面有卷草紋雕飾。正樓為面闊三間一弄、進深五柱的高平屋,五脊馬頭山墻。后屋為三間一弄硬山式高平屋。對于家鄉的樣子,屠呦呦記憶清晰,至今她的普通話中還夾雜著鄉音。

聽聞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后,姚宅一時間吸引了當地市民的目光,繞路或特地來此的市民不少。當年冷清的姚宅,一下子成了旅游勝地。木板門臨街緊閉著,靜止的門環也示意著“生人勿入”。不少游人選擇在門前駐足,拍照留影。當地文保管理行政部門建議,將這幢見證了屠呦呦成長的老房子升格為文物保護單位。當然,將歷史建筑升級為文保單位,有一套嚴格的程序要走。“其實這里不是我家,是我外婆家。抗日戰爭開始之后,我就住到外婆家里了,一直到上完高中考到北京醫學院才出來。我父母過世了,我也很多年沒有回去了。”屠呦呦說。

1948年春至1950年春,屠呦呦在寧波效實中學讀高一高二。學校資料庫里還保留著屠呦呦當年的成績單,因為效實中學歷來考試都比較難,所以她的分數看起來并不是很高。

1950年,由于效實中學和寧波中學一些班級的合并調整,屠呦呦轉學到了寧波中學。

寧波市效實中學全體學子致屠呦呦校友的賀信中寫道:“您于1948年春到1950年春在效實學習,畢業后致力于醫藥學的研究,成為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并因此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獎,這是您的榮耀,是中國醫學界的榮耀,也是我們效實人的榮耀!作為效實學子,我們對您的成就表示由衷的自豪和敬意。您堅持自己的夢想,選擇生藥學進行研究,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我們欽佩您的執著、刻苦,我們相信您那勇攀科學高峰、致力于為全人類健康作貢獻的精神,一定會激勵一代又一代的效實學子刻苦學習,不斷通過自己的努力構筑更美好的未來……”

屠呦呦在寧波中學的班主任、寧波市政協原主席徐季子用兩個詞語概括他對屠呦呦的印象:“屠呦呦,優秀、幽靜。當年,我是屠呦呦所在班的班主任,也是政治老師,我們當老師的都很喜歡她。”在徐季子的記憶里,屠呦呦是個好學生,聰慧、靈巧,不是一個捧著書死讀的人,本身就有學習上的天賦。

寧波中學保存的檔案顯示,屠呦呦的父親經商,母親沒有工作。屠呦呦的高中同班同學陳效中是清華大學的老教授,初中時與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釗是同學,高中時與屠呦呦是同班同學。后來大家都考到了北京,兩家人經常走動。時隔幾十年,陳效中還能追憶起那段青蔥歲月。陳效中說,屠呦呦是高二時從效實中學轉到寧波中學的,在班上不聲不響,成績在中上游,并不拔尖。據陳效中回憶說,工作以后每次寒暑假回家鄉,屠媽媽都會讓他帶好吃的土特產給寶貝女兒,“屠呦呦特別喜歡吃香螺,屠媽媽就做成腌香螺給她捎去”。

屠呦呦在寧波中學的校友翁鄮康說,當時他們一同在寧波中學讀高三,男女同學之間很少說話,其實也并不是特別熟悉,只是覺得她為人很低調,表現也不是很突出,但是讀書很認真。“她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樸素,在同學當中,也不是特別引人注目,屬于默默無聞型。”

屠呦呦十分低調,極少接受媒體采訪。在普通人看來,她有些神秘,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個十足的“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讓我幫忙找找,我打開她的箱子,發現里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么停當。同學們見了后都笑話她。她家務事不靈光(擅長),成家后,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她的先生分擔得較多。”這是中學校友陳效中對她的印象。“她還有點馬虎。”陳效中回憶說,“有一次,我們幾個人來寧波開會,她因為有事單獨回北京,結果火車停靠途中站點,她下車走走時,火車卻開走了。”盡管在生活上“不拘小節”,但工作中的屠呦呦十分嚴謹,兢兢業業,碰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表現出異于常人的堅毅。誰能想到,一個在學術上成就不斷的人,生活中也有不擅長卻可愛的一面。

寧波中學教政治課的班主任徐老師曾回憶屠呦呦說:“不是很活躍,話不多,很愛讀書,總是低頭看書,從小就是一個愛做學問的人,總是在很認真地讀書,不愛參加娛樂活動。”

一夜之間,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喜訊,在寧波兩所母校的校友群、朋友圈里傳遍了。一位校友在朋友圈里說:“這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一位值得我們驕傲的校友,正在接受全世界人民的注目禮!”寧波中學校長李永培非常激動:“這是寧波中學莫大的光榮,也是寧波中學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喜訊!她為寧波中學的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他的著作在各大書店、網站上火爆一時,一些熱門書甚至賣斷了貨。諾貝爾獎效應在屠呦呦身上再次顯現,只是屠呦呦是科學家,研究的青蒿素也是非常專業的東西,她發表的論文和著作本來就很少,書店里能夠買到的也就是《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可這本書也是醫學專業領域內的著作,除非專業人員,普通讀者根本無法讀懂。于是乎,古代漢醫方劑著作《肘后備急方》便出其不意地火了起來。

《肘后備急方》是中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書中對天花、恙蟲病、腳氣病以及恙螨等的描述都屬于首創,尤其是提倡用狂犬腦組織治療狂犬病,被認為是中國免疫思想的萌芽。有趣的是,《肘后備急方》本身并沒有特別突出用青蒿治療瘧疾這一藥方,但屠呦呦和其研究團隊研制成功后,出版社也以此為賣點,在封面上大字標明“國家一類藥物‘青蒿素’就源自該書治療瘧疾的一首單方”。在中國中醫科學院門口的書店里,一個年輕的姑娘圍著書柜轉了一圈,似乎要找什么書,后來又拿出手機,指著一篇報道屠呦呦獲獎的新聞,問售貨員:“有這個《肘后備急方》嗎?”售貨員說這是一本很老很老的書了,店里沒貨,女孩只好失望地離開。在淘寶網上,這本書也突然升溫,過去很長時間都沒有銷量的書店,從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當天下午開始,銷量陡增。一時間,網上也驚現屠呦呦早年的親筆書信,且被高價拍賣。對此,屠呦呦表示,對自己的書信在網上拍賣一事并不知情,也不同意書信被拍賣。

面對眼前的熱鬧,屠呦呦始終不愿多談。她說:“做了一輩子中醫藥,今天我只希望青蒿素能夠物盡其用,也希望有新的激勵機制,讓中醫藥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成果,更好地發揮其護佑人類健康的作用,這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屠呦呦生活在北京四環內一座建成十多年的小區里。獲諾貝爾獎后,在屠呦呦家的單元樓門口坐著一位保安,這是其他單元樓沒有的“配置”。很明顯,保安是小區專門安排在這里為屠呦呦“擋客”的。屠呦呦身體不太好,尿糖有些高。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屠呦呦還是會去單位,還是堅持做研究,因為她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

▎屠呦呦漫畫像 (李亞 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广水市| 宿松县| 佛学| 井冈山市| 遵义县| 海晏县| 天水市| 滁州市| 平潭县| 漳州市| 天门市| 启东市| 任丘市| 武清区| 彩票| 和硕县| 永宁县| 抚州市| 阜新市| 柏乡县| 永仁县| 十堰市| 枝江市| 临城县| 宣威市| 望奎县| 肥西县| 环江| 莱州市| 交口县| 宜昌市| 罗城| 永仁县| 互助| 黑水县| 苏尼特左旗| 洛南县| 武安市| 资源县|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