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尷尬

85歲的屠呦呦,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這是一件值得舉國歡慶的重大事件,畢竟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太深太久,尤其是屠呦呦一無博士學位、二無留洋背景、三無院士頭銜,她卻成了全世界科學家的榜樣、中國科學界獲得諾貝爾獎第一人。

這個被學術界邊緣化了的女人,自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后,在長達40年時間里,只有1977年署名“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的一篇論文和2009年的一本專著。直到2011年,這個很特別的中國名字,被拉斯克獎砸中。諾貝爾獎頒給一直默默做事的屠呦呦,也說明學術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要踏踏實實做出來。

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科學與技術的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但是有人一直對之無視甚或刻意貶低,這其中,最為方便也最頑固的一個理由就是“中國科學家沒能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為何無法獲得諾貝爾獎?持此論者的理由很簡單:中國的政治、經濟、教育體制是獲獎的障礙。比如有人認為,“有關部門真的想拿諾貝爾獎的話,首先要做的是改革中國的教育和科研體制”。也有人曾斷言:“在中國受了中小學12年教育的人,不管后來大學是讀哈佛、耶魯還是牛津、劍橋,注定不可能拿到諾貝爾獎”!“因為想象力被修理得沒有了”。(屠呦呦不光中小學,連大學也是在中國讀的。)有“教育專家”也說:“我們離諾貝爾獎越來越遠。”一些“媒體經濟學家”則認為,對于中國在科技上與美國縮小差距,“在目前體制下我覺得不要有太多指望”,過150年也“沒戲”。

“中國注定與諾獎無緣”論者,他們批評起中國科研體制來義憤填膺、慷慨激昂,但是,他們本人是否具備起碼的科學態度是很成問題的。當然,也有不少人預言中國科學家近期內將獲諾貝爾獎。與“主流”輿論相比,科學家們對中國科技進步的觀察與判斷,則要公允得多、客觀得多,遺憾的是,他們的觀點不僅沒有得到媒體的尊重,反而遭到了嘲諷。

“中國科學家得諾獎就是做夢!”雖然網絡輿論里常常出現的這種話聽起來刺耳,但一直以來也沒有有力的證據反駁,直到屠呦呦成為中國大陸首個獲得自然科學領域諾獎的科學家,瞬間把“中國科學家得諾獎就是做夢!”這類話摔個粉碎。對此,屠呦呦本人表現得比較淡定,表示獲獎并不那么意外,這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

屠呦呦也讓人看到,無論是諾貝爾獎還是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或是《科學》《自然》等國際刊物,都只是一種評價手段。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堅持學術方向、堅定學術追求、堅守學術信仰,沒必要妄自菲薄,更沒必要被牽著鼻子走。有些人還在懷疑“諾貝爾獎沒有照顧中國人”,這種缺乏信心的表現已經不合時宜——科學大獎不會照顧任何人,只要有了足夠的資格,自然就會被關注到。

不能否認,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正在抵達科研前沿。但是,科研領域也有浮躁之風在萌生。一些人片面注重論文數量,不重質量;關注利益交換,缺乏奉獻精神;熱衷沽名釣譽,不重求實創新;甚至,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剽竊成性,弄虛作假……科學的通途有很多走法,無論頭銜和身份,無論領域和方法,“科學家”才是唯一的、純粹的標簽。有人描述得很形象:真正鐘情于科學的人出發點并非想去拿獎,也許一輩子不會有驚艷的成果,有人可能用畢生精力,也只是在科學的某個關口書寫了四個大字:“此路不通。”沒有對科學的熱忱,沒有對真理的執著,沒有對國家和人民的擔當,沒有理想信念,注定難以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大家。

從幕后走到舞臺中央,屠呦呦平靜地說,總結這么多年來的工作,我覺得科學要實事求是,不是為了爭名爭利。屠呦呦當年發明青蒿素,并不是沖著得獎去的,而是為解決現實的醫學難題。盯著功利的獲獎目標去搞科研,只會與獎勵漸行漸遠。踏踏實實做研究的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給中國科學界、學術界帶來了更多的信心,只要能進一步完善科研評價制度,讓更多科學家能安心投入科研,在國家加大科研投入的背景下,我國科學家會更多地獲得世界級的科研成果,也有更多問鼎諾貝爾獎的可能。

屠呦呦的成功是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的成果。她長期收集整理大量的歷代醫籍、本草、地方藥志的單方、驗方,走訪中醫研究領域的眾多前輩專家,進行反復實驗研究,組織鼠瘧篩選,夜以繼日埋頭實驗室,反復進行抗瘧實驗研究,歷經千辛萬苦,最終研制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這是中西藥結合研究的杰出案例,是中國醫學“引進來、走出去”的經典成就。

屠呦呦喜獲諾獎還激活了中醫藥是非的爭議。近百年來,西醫東漸,占據國內醫學的主流地位,與之相對應的是中醫邊緣化。諾貝爾獎“花落”屠呦呦,反對中醫的人自然不愿給獲獎成果貼上中醫的標簽,而力挺中醫的人則認為當之無愧。其實,屠呦呦的獲獎提醒我們,中醫和西醫不是對手,需要的是聯手,共同為呵護人類健康作出中國人獨特的貢獻,為醫改這個世界級難題提供中國式解決辦法。中醫藥界需要打開封閉的圍墻,敞開胸懷接納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讓古老的中醫藥再立新功。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獲獎,更在于她獲獎之前幾十年的沉默。屠呦呦無論在獲得拉斯克獎之前還是之后,都遭遇了種種爭議和非議,但屠呦呦不作回應、不說廢話,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幾十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回應爭議和非議。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既為她堅守了幾十年的沉默做了一個注腳,也體現了她自身的價值,更回應了各種爭議和非議。眾所周知,屠呦呦無論獲得拉斯克獎還是諾貝爾獎,都不是個人能夠主宰的事情。屠呦呦個人能夠主宰的,唯有搞好科研、搞出成績、得到世界認可。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空前不該絕后。她獲獎,給中國科學界帶來的絕不只是一座獎杯,更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和科研評價機制提供了指引和反思空間。透過這面多棱鏡反求諸己,也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固強補漏。中國還有多少科研成果與屠呦呦相近的科學家?繼屠呦呦之后,還有多少中國人有望登上諾貝爾獎領獎臺?以當下中國科學界擁有的資金和人才優勢,如果始終尊重科學家的創造力,保持學術自由與獨立,健全學術規范,并有一套完備的激勵機制,中國科學界的前景將不可限量。

無論圍繞屠呦呦的質疑有多大,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她標志著一個石破天驚的開始,和一個無限可能的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义区| 新竹市| 星子县| 汕尾市| 西安市| 六安市| 永吉县| 米泉市| 招远市| 淳化县| 饶阳县| 剑河县| 馆陶县| 屏南县| 涞源县| 昭平县| 泰宁县| 永年县| 临夏市| 冀州市| 普陀区| 越西县| 陆河县| 望城县| 仙桃市| 余江县| 沙河市| 宜都市| 安阳市| 南平市| 五寨县| 同仁县| 池州市| 西吉县| 隆昌县| 柳州市| 宣城市| 锡林浩特市| 昆山市| 隆化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