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歷史小說對俄國的意義

普希金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在普希金的文學遺產中,不僅有800余首抒情詩、眾多的詩體小說和詩體悲劇,還有數部中長篇小說、數十篇短篇小說和散文。

普希金的散文創作稍晚于他的詩歌創作。保存至今的普希金的第一首詩作《致娜塔莉亞》寫于1813年,而他流傳至今的最早一篇小說《娜堅卡》則作于1819年。之后,普希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將主要精力投入了詩歌創作中,直到19世紀20年代后半期,他的創作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散文高潮”。

1827年,普希金開始寫作長篇小說《彼得大帝的黑孩子》,之后,他每年都進行小說創作,直到1837年去世。普希金最重要的小說作品,除了我們下面將要詳細介紹的《上尉的女兒》,還包括《戈柳希諾村的歷史》《別爾金小說集》《羅斯拉夫列夫》《杜布羅夫斯基》《黑桃皇后》《基爾扎里》《埃及之夜》等,其中,這部《上尉的女兒》是普希金知名度較高的小說。

19世紀上半期,以英國作家司各特的作品為代表的“歷史小說”在整個歐洲都很流行,這類小說被大量譯成俄文,引起讀者廣泛的閱讀興趣。這使得普希金強烈地感覺到,俄國也應該有自己的歷史小說。《彼得大帝的黑孩子》和《羅斯拉夫列夫》是普希金創作歷史題材小說的兩個嘗試,但前者未完成,后者僅為一個短篇,于是,普希金在1833年決定創作一部新的歷史小說。一向關注祖國歷史和農民問題的普希金,將目光投向普加喬夫的農民起義,應該說是很自然的。普希金寫作俄國歷史小說和在創作中反映農民起義這兩大夙愿最終借助《上尉的女兒》得以同時實現。

1833年1月31日,普希金為《上尉的女兒》擬定了最初的創作提綱。同年7月至8月,普希金前去普加喬夫起義發生的地區旅行,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他收集到的資料如此豐富,他的考證態度如此翔實,竟然使得他在創作小說的同時撰寫出一部真正的歷史著作《普加喬夫史》。據說,在俄國的史學研究中,普希金的這部歷史著作至今仍然是研究相關問題時重要的參考資料。1836年年初,《上尉的女兒》終于完成。

1836年10月25日,普希金在回答書刊審查官的詢問時這樣寫道:“米羅諾娃姑娘的名字是杜撰的。我的小說的基礎,是我從前聽說的一個傳說,說一個背叛其職責、加入了普加喬夫匪幫的軍官,由于其年老的父親跪在女皇腳下求情而獲得了女皇的寬恕。正如您所能看出的,小說與史實相距甚遠。”在這里,普希金顯然想以所謂的“杜撰”色彩來使小說通過審查,但最終還是有一個章節被迫刪去了。

普希金的這段話,也道出了小說和歷史著作的不同。小說中的普加喬夫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但是他與小說主人公的相遇和交往卻是作者的想象;小說中的格里尼奧夫也有人物原型,即一位名叫斯萬維奇的俄國軍官,他投靠普加喬夫,暴動失敗后被流放西伯利亞。

除此之外,小說中的內容大都為普希金的藝術構思。在這一點上,小說的題目是耐人尋味的:一部旨在描寫普加喬夫起義的小說,不僅沒有以普加喬夫的名字來命名,甚至也沒有“突出”貫穿整部小說的男主人公格里尼奧夫,而將“上尉的女兒”瑪莎作為小說的書名。

作者似乎旨在讓讀者通過棱鏡的兩次反射來觀察普加喬夫的起義。這樣的處理使得作者可以更為自由地對普加喬夫的性格進行塑造,可以將愛情線索穿插進主人公與起義首領的交往過程中,可以通過格里尼奧夫串聯起兩個陣營以及兩個陣營中的代表人物,使小說的線索更加豐富,人物的命運充滿更多的起伏。

比如,作為小說原型的斯萬維奇在普希金的筆下就被一分為二,演化成“正面的”格里尼奧夫和“反面的”施瓦勃林這兩個角色。此外,普希金對普加喬夫的復雜情感在小說中也得到體現。小說作者無疑是欣賞普加喬夫的,因而寫到了他的勇敢和剽悍,他的寬宏和感恩,以及民眾對他的擁戴和他對統治者造成的巨大沖擊;但是,普希金又不得不譴責他的殘酷和犯上,不得不寫到他的失敗和臨刑。對普加喬夫的這種矛盾情感,反而使普希金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普加喬夫,而這樣的情感是難以在冷靜客觀的歷史著作中得到展現的。或許正是因此,普希金才在寫作《普加喬夫史》的同時又創作了《上尉的女兒》,在作為歷史人物出現的普加喬夫之后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作為文學形象的普加喬夫。

小說《上尉的女兒》以貴族彼得·安德列耶維奇·格里尼奧夫對自己青少年時代的回憶開始。他還在娘胎時便被父親在軍中注冊,從小隨馬夫薩維里奇長大,同時接受一位法國家庭教師的教育。17歲時他被父親送入軍中,來到奧倫堡的白山要塞。在老仆人薩維里奇的陪同下,已經是“近衛軍中士”的格里尼奧夫踏上從軍路。

在奧倫堡附近,格里尼奧夫和薩維里奇遭遇暴風雪,一位“向導”把他們領到客棧,這位向導就是遭到官兵追捕的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為了表示感謝,格里尼奧夫把自己的一件兔皮襖送給“向導”,還賞了他酒錢。

白山要塞坐落在離奧倫堡40俄里[1]遠的地方,格里尼奧夫來到這里后,發現要塞就像一個破破爛爛的小村落,但是要塞司令米羅諾夫上尉一家人卻親切可愛,司令夫人就像操持家務一樣管理著要塞。格里尼奧夫與米羅諾夫一家相處甚歡,在這里閱讀和寫詩。他把自己寫給“上尉的女兒”瑪莎的詩拿給軍官施瓦勃林看,卻遭到后者嘲笑,同樣也在追求瑪莎的施瓦勃林還諷刺了瑪莎,兩名貴族軍官因此發生爭吵,進行決斗,格里尼奧夫在決斗中負傷。

瑪莎終日照看負傷的格里尼奧夫,兩人相愛。格里尼奧夫寫信給父親,要求父母準許他與瑪莎成婚,可父親拒絕這樁親事,格里尼奧夫因此陷入痛苦。1773年10月初,米羅諾夫上尉接到一份密電,得知普加喬夫在亞伊克河[2]流域發動起義,上尉著手備戰。普加喬夫的部隊來勢兇猛,米羅諾夫上尉率眾奮力抵抗,但寡不敵眾,要塞被攻占,施瓦勃林甘愿投敵,后被任命接管要塞。瑪莎被迫留在了要塞。不愿投降的上尉夫婦被絞死,但格里尼奧夫卻被普加喬夫赦免并釋放,因為普加喬夫曾在落難時接受過格里尼奧夫的幫助,此時通過薩維里奇的哀求認出了這對主仆。格里尼奧夫在前往奧倫堡之前去神甫家看望瑪莎,兩人依依惜別。普加喬夫又派人送給格里尼奧夫一匹馬和一件皮襖,作為回報。

格里尼奧夫來到奧倫堡,但奧倫堡同樣遭到普加喬夫起義軍的圍困。格里尼奧夫接到瑪莎來信,說施瓦勃林正強迫自己嫁給他,格里尼奧夫心急如焚,帶著薩維里奇連夜趕回要塞。他們在途中被叛軍俘虜,格里尼奧夫與普加喬夫再次見面,格里尼奧夫說瑪莎是自己的未婚妻,自己要前去救她。普加喬夫讓格里尼奧夫坐上自己的馬車,兩人一同前往白山要塞。這座要塞的“主人”此時已變成施瓦勃林,但普加喬夫伸張正義,幫助格里尼奧夫,要求施瓦勃林釋放瑪莎。兩位有情人終于相見,并在普加喬夫的準許下離開要塞。格里尼奧夫讓薩維里奇把“孤女”瑪莎送往父母的莊園,自己則留在軍中。

普加喬夫的起義被鎮壓之后,格里尼奧夫由于“通敵”行為被捕,受到審判,將被終身流放西伯利亞。為了拯救格里尼奧夫,瑪莎來到圣彼得堡求見女皇,在花園里她遇見一位端莊雍容的太太,這位太太原來就是女皇本人,聽了瑪莎的訴說之后,女皇下令赦免格里尼奧夫。當天,顧不得再看一眼圣彼得堡,瑪莎便啟程返鄉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襄垣县| 文山县| 东山县| 雷州市| 仁布县| 洛扎县| 勐海县| 丽江市| 泾川县| 志丹县| 无极县| 兴和县| 乐清市| 沙田区| 苗栗县| 庄浪县| 扬州市| 房产| 靖远县| 宜君县| 厦门市| 英超| 新田县| 勃利县| 石阡县| 天镇县| 宁化县| 高安市| 井陉县| 洮南市| 乐山市| 石台县| 清水县| 右玉县| 葵青区| 调兵山市| 亚东县| 廊坊市| 兰考县|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