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大師課:俄羅斯卷
-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 2883字
- 2022-05-26 15:00:45
第一節 俄國詩歌的太陽
普希金在俄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莎士比亞在英國、泰戈爾在印度的地位。俄國人對他的認同和崇拜非同一般,“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所有這些稱呼都很了不得。
普希金在中國的認知度也很高,我們的中學課本上就有他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國人從小熟知的童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曾被改編為連環畫、拍成了動畫片,這個故事最早也來自普希金寫的一首敘事詩。今天我要分享的作品就是普希金的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這是普希金的代表作,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俄國文學史上的一部杰作。
我個人對俄國文學感覺非常親切。從十四五歲讀中學起,我就接觸到19世紀的俄國文學,并喜歡上了它,而且不知不覺地,我從俄國文學中受到很多感染。后來,我終于走上了學習、研究、講授和翻譯19世紀俄國文學的道路。一眨眼的工夫,90年過去了,我還是很熱愛俄國文學,所以,很希望借這個機會來分享我的體會,分享幾十年來我讀俄國文學的一些感悟。
俄國作家、俄國文學作品這么多,為什么我偏偏選擇了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作品呢?
除了考慮到普希金對于俄國文學的重要性,以及這部作品在作家整體創作中的中心地位,這也和我個人的偏好有關。在接觸俄國文學的過程中,我用心最多的有三位作家:普希金、屠格涅夫和列夫·托爾斯泰。
實際上,這三位作家的創作活動分別是俄國19世紀文學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的代表。從他們的作品中,我看出了俄國文學繼承和發展的脈絡,俄國作家與世界文學的關系以及他們對世界文學的影響。這三位大師讓我對俄國文學和整個文學世界的認識擴大了,也讓我對人類社會生活的了解更加深入。
其中,我最早“打交道”的作家就是普希金,我對他的作品也最偏愛。早在學習俄語之前,我就讀過一些普希金的小說和詩歌的中文譯本。而說到《葉甫蓋尼·奧涅金》,1949年,北大黨組織送我和其他幾十位同學去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學習俄語。我在那里的秋林公司買到一本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俄語原版書,當時這樣的書很稀有,我把它捧在手上翻看,真是欣喜若狂。當時我的俄語水平很低,還不能完全讀懂,但我還是如饑似渴地反復朗讀它。
直到1951年,我回到北大讀俄語系二年級的時候,才能把這部約400個十四行詩節的詩體長篇小說完整背下來。在朗讀、背誦和四處求教的過程中,我漸漸熟悉了這部作品。后來,在我的老師和領導何其芳同志的鼓勵下,我開始翻譯《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作品陪伴了我很多年,走過這些年,我更加熱愛它,更加熱愛普希金和俄國文學。
你可能已經很了解普希金了,畢竟作為最早被介紹到中國來的外國作家之一,中國讀者接觸普希金的作品已有100多年,普希金的作品被譯介的情況很可觀,讀者們也都很認可普希金的地位。俄國的文豪其實很多,和普希金大體處于同時代的優秀詩人也有不少,比如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十二月黨人”詩人群等。
普希金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能配得上“俄國文學之父”這樣的稱號呢?
我想,這個問題如果弄清楚了,對我們理解普希金的創作特點以及《葉甫蓋尼·奧涅金》的開創性將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你去翻查俄羅斯的歷史,就會發現,和歐洲其他民族相比,俄羅斯民族形成的時間比較晚。在文學的發展歷程中,大量的優秀作品也是到19世紀才涌現出來的。都說“時勢造英雄”,俄國文學的“英雄”普希金正好出現在俄羅斯民族文學發展的關鍵性時刻。
在普希金出現以前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俄國文學受西歐文學,尤其是法國文學的影響很大,對歐洲趨之若鶩,缺少自己本民族的創造和特色,沒有重大的思想和藝術的發展。他的前輩卡拉姆辛、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等,雖然在俄國文學長廊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但他們的很多作品從產生之初就很明顯帶有模仿歐洲文學的痕跡,還不能說是真正屬于俄羅斯民族的文學作品。
而到19世紀初,普希金這個偉大的天才出現了。他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前輩的成就,又從歐洲文學大師莎士比亞、拜倫、歌德、伏爾泰等人那里汲取營養,創造出不朽的業績,才終于為俄國文學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俄羅斯民族文學才真正開始了它輝煌的歷史。
說了這么多,也許你要問了,普希金作品的獨創性和民族性究竟體現在哪里呢?
普希金不僅僅是位杰出的詩人,還是位優秀的小說家、劇作家。小說方面,他寫出了俄國散文體小說中的經典《上尉的女兒》,這本書也是我在小說創作過程中重點學習的對象。高爾基曾經給予這部小說很高的評價,他說俄國的散文小說是從這部小說開始的;果戈理也說:“同《上尉的女兒》相比,我們所有的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看來似乎都是一碗油膩的菜湯。”
這里我先以詩歌形式為例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你讀譯文還感受不到普希金的詩歌在格律上的韻味——這其實也是翻譯外文詩歌的難題和缺憾——但如果你有能力閱讀原文或者有機會聽到俄語朗誦的話,會發現,普希金的詩歌格律形式多種多樣、變化萬千而又別具美感,充分顯露了他的智慧和才華。
普希金使用了在他之前以及他同時代的一切詩歌形式。他喜愛創作即興小詩,比如我們熟悉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就是一首八行的小詩。
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也創作長達數千行的鴻篇巨制,像《青銅騎士》,我前面提到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后面要講到的《葉甫蓋尼·奧涅金》,等等,都是普希金寫的敘事長詩。
總之,從哀歌到頌詩,從書信到獻詞,從回憶到題記……六行、八行、十四行,有韻、無韻,普希金真可以說是才華橫溢,氣象萬千。
而在普希金所運用的這些豐富多彩的詩歌形式中,有許多是他自己獨創的。以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普希金代表作《葉甫蓋尼·奧涅金》為例,他為這部作品“獨家定制”的十四行格律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這種格律后來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奧涅金詩節”。
《葉甫蓋尼·奧涅金》究竟是小說還是詩歌?
它是一部詩體長篇小說。
所謂詩體長篇小說,就是用詩歌的形式寫的長篇小說。談到詩體小說,我們還有必要提一下普希金在這方面所做的創造性貢獻。這種藝術形式,是普希金從拜倫那里學來的,普希金又加以發展和改造,使它成為俄國文學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
在普希金所寫的長詩中,有許多是詩體小說,他甚至特別在題目下注明體裁,對《高加索的俘虜》注明是“中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注明是“長篇小說”。由于普希金的創造和提倡,在當時俄國詩壇,幾乎人人都在寫詩體小說。這種體裁在整個19世紀俄國都有人寫,直到20世紀,還有俄國作家在用這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正因為普希金的這些“創舉”,19世紀俄國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才會評價說:“普希金之前,俄國詩歌不過是歐洲繆斯的一個聰敏好學的小學生而已……但,由于有了普希金,俄國詩歌便從一個膽怯的小女學生一變而為一個天才的經驗豐富的巧匠了。”這樣的評價,普希金是當之無愧的。
這節我們介紹了普希金在俄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他的特別之處。那么,《葉甫蓋尼·奧涅金》這樣一部具有獨創性和重大意義的作品究竟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為什么評論家別林斯基會稱它是“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呢?這個故事到底好在哪里?下一節,我們就來講講《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主人公,這或許能幫你回答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