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世界喜劇史上的全能劇作家

莫里哀(1622年—1673年)是17世紀法國最有名的喜劇家,他生活的時代距離我們已經有300多年了。這300多年間,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欣賞習慣,更是與過去大不相同。但是,他的作品至今還受到人們的歡迎,經常在世界各國的舞臺上演出。就拿我們國家來說,近幾年,不僅有國內的劇團在上演他的作品,而且每年都有外國的劇團來演出。300多年過去了,他的作品為什么還有生命力,還有欣賞價值?這值得我們好好探討。

中國讀者開始認識莫里哀在200多年前。那時還是清朝統治時期,有一個外交官喜歡莫里哀,于是寫文章向國人介紹莫里哀。到了20世紀初,也就是距今100多年前,中國新文化運動剛開始的時候,就有人比較全面地介紹莫里哀的生平和作品。有人把他的作品譯成中文,有人把他的作品加以改編,搬上舞臺。

大家一定知道,中國話劇界成就最高、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就是曹禺。1925年,曹禺在南開中學上學時,他的戲劇生涯剛起步,那時他演過一出叫《財狂》的戲劇,而這出戲就是他根據莫里哀的一部叫《吝嗇鬼》的著名喜劇改編而來的。《吝嗇鬼》可能是莫里哀在中國最受歡迎的喜劇之一,1934年,西安、太原、南京這三個地方都在上演這部喜劇;1981年,江蘇省、北京市、貴州省、甘肅省、遼寧省分別有五個劇團上演這部喜劇。

莫里哀最受中國觀眾歡迎的作品除了《吝嗇鬼》,還有《達爾杜弗》《貴人迷》《司卡班的詭計》等。至今為止,《達爾杜弗》在中國舞臺上演出不下二十輪。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莫里哀是中國觀眾最熟悉、最喜愛的外國喜劇家之一。

另外,作為一個喜劇大師,莫里哀對中國戲劇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但凡寫喜劇的人,沒有不向他學習的,丁西林、顧仲彝、李健吾、陳白塵,還有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等中國戲劇界有名的劇作家,他們的創作都受到莫里哀的影響。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說,一個喜歡喜劇、喜歡文學的人,都應該了解這位法國劇作家。

下面,我就先來給大家介紹莫里哀這個人傳奇的一生。“莫里哀”其實不是這個作家的真名,而是他的藝名。他的真名是“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Baptiste Poquelin)。他出生在巴黎的一個富商家庭。父親是經營室內裝飾的,也就是賣地毯、掛毯、帳子、窗簾這類東西。他父親的生意做得不錯,富裕之后,就用錢買了一個官職。當時正是法國的封建時代,經過幾十年的內戰,國家總算統一安定了,進入一個專制王權統治的時期。朝廷為了維持宮廷和軍隊,用賣官鬻爵的辦法來籌錢。那時,貴族已經沒落,資產階級開始富裕起來,于是一些有錢人就用錢買官做,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莫里哀父親買了一個小官職,叫作“王室侍從”,職責是到宮里伺候國王的日常起居。

莫里哀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也算是個小少爺了。他父親也希望他子承父業,將來當個商人。但是莫里哀從小喜歡戲劇,不喜歡經商。父親看出他的想法,把他送進一所貴族學校,后來還讓他學習法律,希望他將來當個法官。那時,許多人家就是走這樣的路,躋身社會上層的。但是,莫里哀既不喜歡經商,也不喜歡當法官,他總是迷戀舞臺,有空就去看戲,有時甚至客串一番,當個票友。1643年,也就是他21歲的時候,他不顧父親的勸阻,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成劇團,到劇場演戲。不幸的是,莫里哀和他的伙伴缺乏舞臺經驗,又不善于經營,2年之后,劇團就負債累累,無法維持。債主們把他們告上法庭。莫里哀作為劇團的負責人之一,兩次被關進牢房。

莫里哀的父親以為他吃了苦頭,一定會回頭,選擇回家經商。不料,莫里哀非但沒有放棄演戲,干脆參加了一個流浪劇團,跟著劇團離開巴黎,到外省去演戲了。

流浪劇團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他們沒有固定的演出地點,一般是在城鎮的集市、廣場臨時搭個臺就演出,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在旅店的空地上搭臺演戲。演上幾天,觀眾對他們的劇目看膩了,他們就得趕緊收拾東西,駕著大車,走上泥濘的道路,尋找下一個演出地點。到了一個新的演出地點,先要得到當地政府的允許,他們才能演戲,這時,當地人就會乘機進行敲詐,教會也會來刁難。莫里哀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依舊堅持自己的理想,一干就是13年。

艱苦的流浪生活對莫里哀來說,既是一番考驗,同時也是最好的學習。他走出巴黎,走向外省的城鎮和鄉村,這才真正了解了法國社會的現實。這段經歷培養了他對民眾的感情,也使他熟悉了民間戲劇。這些都對他日后的創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莫里哀在外省演出時,接受民眾的審美習慣,主要演喜劇。他的表演特別受大家的歡迎,不久,他就成了劇團的負責人。為了劇團的發展,他開始自己寫劇本。莫里哀一連寫了幾個好劇本,這樣一來,他的劇團因為劇本新,演出精彩,就在外省出了名。

1658年,也就是莫里哀36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改變他一生的大事。那年,有人向國王路易十四推薦了莫里哀的劇團。路易十四那時還年輕,喜歡看戲,就召莫里哀來王宮演戲。于是,莫里哀率領劇團重返巴黎,在盧浮宮為國王演出。他演了一出在外省常演的拿手好戲,國王和太后看了開懷大笑。國王當時就下令把莫里哀的劇團留下,還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劇場作為演出場地。這樣,莫里哀就在巴黎定居了下來,從此開始了一個新的創作時期。

1659年,莫里哀來巴黎后創作的第一個劇本《可笑的女才子》上演,立刻就轟動了巴黎,一炮打響。這出戲用鬧劇的手法,把當時上流社會流行的矯揉造作的風氣大大地嘲笑了一番。這出戲的成功使他找到了自己創作的方向:喜劇不是單純的逗樂、搞笑,喜劇應該把現實社會中的不良風氣作為嘲笑的對象。接著,他延續這個方向不斷寫作,在思想上、藝術上越來越成熟,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其中反響最大的一出戲是《太太學堂》。

《太太學堂》用喜劇手法有力地諷刺了封建社會的夫權思想,于是引起一批封建思想衛道者的攻擊,說它淫穢輕佻、有傷風化、詆毀宗教,說它不合規則,不像一出戲,等等,他們想把這出戲一棍子打死。莫里哀馬上予以回擊。他把舞臺當作“論壇”,連續上演兩出戲,與反對派展開論戰,一出是《〈太太學堂〉的批評》,另一出則是《凡爾賽宮即興》。在劇中,他對反對派的謬論一一批駁,而且把自己從《可笑的女才子》的成功中得來的經驗提升到理論的高度,提出真知灼見。他認為喜劇就是要面對現實,講真實,“表現本世紀人的缺點”;他反對死守規則,他認為:對喜劇來說,一切規則中最大的規則,就是要逗人發笑,通過笑來達到糾正歪風邪氣的目的。經過這一場論戰,莫里哀的創作方向更加明確了。從此,莫里哀進入了他創作的“豐收時期”。

1664年,他寫出了自己最優秀的作品《達爾杜弗》。這個劇本在思想、藝術上的成就都超過以往,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它的諷刺矛頭直指當時上流社會的偽善風氣,所以,剛一上演,這出戲就遭到攻擊,連王太后、大主教也出面,要求國王禁止它公演。莫里哀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但是他并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目標。他一方面努力爭取《達爾杜弗》的公演權,另一方面堅持按照既定的方向,寫出一批揭露、諷刺社會上種種不良風氣的高水平作品。他的那些備受好評的作品,如《唐璜》《憤世嫉俗》《吝嗇鬼》《喬治·當丹》《貴人迷》等,都是在1664到1670年這6年間,也就是他42歲到48歲時寫成的。在這幾年中,他幾乎每年都能寫出兩部好戲,有時竟多到四部。這六年是莫里哀創作的豐收期。

莫里哀晚年過得并不愉快,長期的操勞使他的身體很快變差。他既是劇團的團長,又是劇團的劇作家,還是劇團的臺柱子,許多新戲上演時,都是由他扮演主角,那時沒有專職的導演,莫里哀本人就是導演。工作如此之多,還要不停與反對派周旋,其勞累程度可想而知。

在40歲出頭的時候,他就得了肺病,經常咯血。他的病越來越嚴重,有時甚至不能工作,只能靠牛奶維持生命。當然,他是不會停止工作的,他還是堅持寫作、演戲。《司卡班的詭計》《女學者》這些名著,就是他晚年完成的杰作。

1673年,他寫出了自己最后一部作品《沒病找病》。當年2月10日,劇本公演,他抱病登臺,自己擔任主角。2月17日是劇本第四場公演的日子。那天莫里哀感到身體不舒服,他的妻子和學生勸他休息,取消當天的演出。他不同意,他說,劇團里幾十個伙伴在等著今天的開支去生活,不能對不起他們。他忍著病痛登臺,把戲演完。卸完妝,回到住所,一會兒就咯血不止,最后血液把氣管堵住,莫里哀窒息而死。

莫里哀就是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回顧他的一生,我將其歸納為三句話:

第一,他終生堅持自己的理想,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把一生獻給了自己鐘愛的喜劇事業。

第二,他在實踐中摸爬滾打,不斷探索,從而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喜劇家。他既是劇作家,又是演員、導演,還是劇團團長,堪稱全能戲劇家。

第三,他從民間學習,從傳統學習,從外國喜劇學習,承前啟后,在世界喜劇史上立下了豐功偉績。

在這一節里,我介紹了喜劇家莫里哀不平凡的一生。下一節,我將帶你走進莫里哀的代表作《達爾杜弗》,親身體驗莫里哀的精彩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云县| 嘉善县| 嘉定区| 阿拉善盟| 肇东市| 松原市| 隆林| 蓬溪县| 竹山县| 化州市| 广水市| 苏尼特左旗| 岗巴县| 甘德县| 开阳县| 镇江市| 北安市| 临沂市| 星子县| 江孜县| 习水县| 沁水县| 乃东县| 虹口区| 长葛市| 渭南市| 西乌珠穆沁旗| 漾濞| 黄石市| 临汾市| 延安市| 南京市| 商水县| 大兴区| 澜沧| 阜平县| 黑河市| 大城县| 江陵县| 普格县|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