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洛陽

韓子奇,佟奉全,周子貴。

落湯雞似的呆立在洛陽城門樓下,下火車時剛買的油紙傘像個被遺棄的孩子一樣被丟在一邊,隨即被匆匆路過的行人撿了去……

斑駁的城門,破舊的城墻,泥濘不堪的道路,來去匆匆面有菜色的行人……

這不是他們想象中的洛陽啊!

我的洛陽呢?

我心目當中的洛陽呢?

我那個十三個王朝建都于此,有著4000年建城史,1500建都史,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跨度最大的洛陽城呢?

我那個與西安、北京、南京并稱為中國四大古都,甚至當之無愧是四大古都之首的神京洛陽呢?

我那個《三都賦》一出,惹得全城紙價瘋狂飆升的洛陽呢?

我那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洛陽呢?

我那個“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的洛陽呢?

我那個“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的洛陽呢?

……

“古來名與利,俱在洛陽城,沒想到這千年帝都竟已淪落至此。”佟奉全望著眼前斑駁的城門樓子,眼角的淚合著雨水悄然流下。

韓子奇依舊怔怔的抬頭望著眼前的這座數千年的古城,從那斷壁殘垣之中,隱隱看到了一個正在走向落末的帝國的身影。

這座城,又何嘗不是這個擁有著數千年文明積淀的古老帝國的真實寫照呢?

自北宋起,洛陽就漸漸喪失了自己作為國都的功能,或是因為大運河管理廢弛,亦或是因為西北游牧民族的不斷入侵,總之當時的洛陽已經成為了一個省級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非是一個國家的。

現在到了民國,洛陽甚至一度淪落為縣,成為了一個縣級單位,哪怕是后世也有不少洛陽市民戲稱自己的城市為洛陽縣……

此時洛陽的交通條件十分有限,只有隴海線一條鐵路通過。公路有兩條:一條從開封經洛陽到潼關和長安;另一條從洛陽到孟津,渡黃河,經沁陽,最后到山西太原……

加上近年來不斷的戰亂,洛陽城的大帥換的比北京都勤快,民國除了給洛陽帶來戰亂之外,好像并沒有帶來其他任何的東西。

從鄭州到洛陽不過四五個小時的車程,韓子奇三人在火車上甚至都沒來得及買東西吃。

一路上韓子奇和周子貴就只顧著聽佟奉全講洛陽城的歷史和故事了,這座千年古都實在有太多太多的東西要講,帝王將相、遷客騷人、文人墨客……

細細數來,恐怕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只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下火車的時候天上已開始下起了蒙蒙細雨。

與其他車站相比,在這一站下車的旅客并不算多,非要說明人數究竟有多少的話——

雖說現在下雨了,但洛陽車站留著的商販,依舊要比在這一站下車的乘車多出不少……

三人一人買了把傘,順手又買了張手繪版的簡易洛陽城地圖,便提了行李直奔城門而來,卻不曾想過看到的竟是眼前這樣的洛陽城!

從地圖上看洛陽城內的街道,以方位有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大街以十字街為中心,八十幾條大小街,二十幾條胡同。

以十字街為中心店鋪鱗次櫛比,小巷里弄,深宅大院,幽靜秀美。古寺道觀,祠堂、石坊近百處,點綴街巷,古樸典雅。

出于職業習慣,三人不約而同的選擇在十字街找地方住宿。畢竟此處為洛陽城的正中心,周邊亦有不少專賣古玩字畫的店面,順道兒可以隨意看看,萬一撿漏兒了呢!

“嗬,我算是服了這洛陽城了,怎么說也算得上是個數千年的皇城吧,怎么就連條像樣兒的石板路都沒有呢?!”佟奉全一腳水一腳泥的沿著街邊小心翼翼的走著。

“是啊,要是武則天知道自己的神京都城變成了這個樣子,估計能氣的把棺材板兒都掀起來!”韓子奇也跟著調侃道。

與佟奉全穿著老北京布鞋不同,因為他和周子貴是青年學生的打扮,兩人腳上穿著的是正兒八經的皮鞋,這一腳一腳的泥水踩下去,泥水一旦漏進鞋里,根本就不會再流出來,當真是酸爽無比……

“這幾位大哥,下這么大雨就別在外邊兒溜達了,進來避避雨唄!”

幾人正抱怨著,不遠處一位旅店的伙計朝他們伸手招呼道。

“小店兒有吃食,有茶水,還有住的房間,進來歇歇腳換身衣服洗個澡兒,再美美的睡上一覺兒那多得勁兒嘞!”

“得,我說咱也別挑了就這家店吧!”韓子奇聞言對二人說道。

“也罷,下雨天兒就這么淋著也實在不是個事兒。”佟奉全跟著點了點頭。

三人緊走幾步,匆匆閃入店中,抖了抖身上的雨水,接過店小二遞來的毛巾,擦了臉和頭發后,這才有功夫抬頭看這客棧陳設。

店面兒雖說在十字街上,鋪面卻算不得太大,在北京城里最多也就是個二葷鋪的樣子,不過面積卻要大的多。

空曠的大堂里零星的支了幾張桌子,有效空間完全沒有利用起來,要讓北京城二葷鋪的老板們看到,估計把店小二掐死的心都有。

或許是因為下雨的緣故,店里倒是有不少客人,好在角落里還有那么一桌是空閑的,三人就勢坐了過去。

“幾位客官吃點兒什么?”跑堂的殷勤的走上前來問道。

“你們這兒都有什么特色菜啊?”佟奉全問道。

“幾位客官都不是本地人吧?”跑堂的回道,“別看我們這店兒小,但菜做的是真地道,您先來份兒牡丹燕菜,再來條長壽魚,洛陽白菜,焦炸丸子,最后一人再來上一碗牛肉湯……”

那小二推薦的菜品雖多,但一來三人一路沒吃什么東西,加上淋雨走了許久,早就又累又餓了,二來韓子奇和周子貴正是能吃的年紀,這點兒東西對他們而言自然不在話下!

很快,一桌子菜上齊了,佟奉全又要了一壺當地產的名酒杜康拿來下菜,周子貴和韓子奇二人年紀小,且還要顧著行李,就沒有一起喝酒。

飯吃到一半兒,掌柜的從后邊走了出來,來到桌前朝三人打著招呼:“三位客官吃得可好?”

“不錯,不錯!”佟奉全連連點頭,“你這店面雖小,后廚的手藝可實在有一手兒!”

“哪里哪里,您滿意就成!”掌柜的謙虛道。

“老掌柜,煩請問您個事兒?”韓子奇趁機插話道。

“這位小哥兒您說。”掌柜的道。

“咱們這洛陽城,再怎么說曾是十三朝古都,現而今城里怎么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啊?”韓子奇問道。

掌柜的低頭看了一眼三人的鞋子,搖了搖頭:“一看你們就是第一次來洛陽,這都多少年了,洛陽城早不是當年萬國來朝的帝都洛陽嘍,現在的洛陽城是無風滿街土,有雨一街泥啊……”

按老掌柜的話來講,當初鋪路的那些大理石早就不知是元、明、清什么時候就被人偷去蓋自家房子了。

自北宋之后,洛陽的地位雖一落千丈,但依舊是兵家必爭之地,幾場大戰下來,城池早被毀的七七八八,不復當年的雍容華貴。

清末鐵路開建以后,洛陽的地位更是一降再降,現在鄭州作為整個華中的交通樞紐,無疑已經替代洛陽成為了河南乃至整個華中的經濟文化中心。

“現在的洛陽,除了有個別沖著千年古都名頭來的游客以外,很少再有外人原意至此了!”老掌柜的最后嘆了口氣總結道。

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于成周,宅茲中國”;漢魏以后,洛陽逐漸成為大都城,“四方入貢,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勛卓異、光耀千秋。

洛陽“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運網;東漢時期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學肇始于此,儒學淵源于此,經學興盛于此,佛學首傳于此,玄學形成于此,理學尋源于此。圣賢云集,人文薈萃。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程頤、程顥開創宋代理學,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明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并雄“。

先后100多個帝王在這里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并列為中國四大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于此。

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牡丹因洛陽而聞名于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何時才能重現往日之輝煌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肇庆市| 武清区| 吉林省| 灵武市| 伊春市| 益阳市| 连山| 长沙县| 广南县| 兴和县| 鄱阳县| 普定县| 米脂县| 涿鹿县| 原平市| 漠河县| 卓资县| 峨山| 中西区| 霍林郭勒市| 九江县| 隆德县| 弥渡县| 龙岩市| 滨州市| 胶南市| 漠河县| 通化县| 土默特右旗| 行唐县| 荔浦县| 阳信县| 图们市| 延边| 观塘区| 旌德县| 鄂托克前旗| 昌宁县| 保德县|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