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思維六堂課
- 胡偉清
- 689字
- 2022-05-23 16:55:30
知識還是決定性的力量嗎
我們小時候,把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樣的名言背得滾瓜爛熟,當然主要是為了寫作文時引用。
那個時候,我們的知識主要來源于教師和書本。因此,我們就對教師和書本頂禮膜拜。那時的書很少,家里很多古書舊書都被當成“四舊”收繳了—除了教材,我所記得的就是“毛選”“語錄”系列書和幾本魯迅先生的書。以至于后來在寫報刊文章掙稿費時,編輯還說我的文章有“魯味”,大概就是小時候留下來的,有“兒時的味道”。
當然現在書多了,多得看都看不過來,不僅有紙質書,還有電子書,用一部手機就可以下載上千本,增加一本也不會增加重量,很是方便。想想原來每次在出差前,就要為到底帶哪幾本書而費心,而現在不用費心了,全帶上!
我這一代從“知識饑餓”時期過來的人,對書本確實有點“饑不擇食”的,什么書都想看,只可惜時間有限,生命有涯,必須取舍。
現在,由于知識不再主要來源于教師和書本了,所以教師也不如從前那么受人尊重了,書本也不如之前那么受人崇拜了。
經濟學告訴我們,資源的價值與其稀缺性有關。越是稀缺的資源,其價值就越高,所謂“物以稀為貴”。此外,資源的價值,還與其獨占性有關,你有而別人沒有的資源,其價值就越高。當然,資源的價值,其依據主要還是使用價值,越有用的資源,價值越高。
依以上三點,知識已經不再稀缺,“百度一下”即可獲得;知識也不再被“知識分子”所獨占,誰都可以從網絡上搜尋到;更要命的一點是,對于我們來說,知識的使用價值正在下降,因為有了人工智能。當然,這里所說的,不包括那些暫時處于“保密”階段的知識。
據此判斷,知識還是力量,但已經不是決定性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