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精準扶貧下的特色小鎮發展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精準扶貧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在2020年實現全國脫貧的目標指引下,各地精準扶貧工作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精準扶貧的核心并不是“輸血式”地給予資金幫助,那只能實現短暫的、形式上的扶貧,而真正實現扶貧的應該是用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實現“造血式”扶貧。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從精準扶貧的目標出發,促進一批產業集聚區的落地建設,便成為當下特色小鎮的一個發展類型。

田園綜合體,可看作是精準扶貧引導下特色小鎮發展的一個演變形式。2017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將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原文提到:“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1.5.1 發展適配條件與特征

①以產業為基礎: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產業,企業承接農業,以農業產業園區的方式提升農業產業,尤其是現代農業,形成當地的基礎性產業。

②以文化為靈魂:田園綜合體要把當地世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演藝等發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活動和鄉村生活的苦樂與禮儀,還原村子原貌,開發一個“本來”的村子。

③以體驗為活力:將農業生產、農耕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出售,讓城市居民身臨其境體驗農業、農事,滿足愉悅身心的需求,形成新業態。

④創新鄉村消費:旅游業可作為驅動性的產業選擇,帶動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地彌合城鄉之間的差距。而解決物質水平差距的辦法,是創造城市人的鄉村消費。

⑤城鄉互動:解決文化差異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城鄉互動。田園綜合體正是一種實現城市與鄉村互動的商業模式。關于城鄉互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空間上把城市人和鄉村人“攪和”在一起,在行為上讓他們互相交織,使文化得以融合。

在新型城鎮化構架下,田園綜合體實際上由五個部分構成:景觀吸引核、休閑聚集區、農業生產區、居住發展帶、社區配套網。

①景觀吸引核,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價值的關鍵所在,是打造田園綜合體的關鍵。田園綜合體通常位于地形豐富多變、景觀資質良好的地段,往往依托觀賞型農田、瓜果園,觀賞類苗木、花卉展示區,濕地風光區,水系風光區等,可以使游人身臨其境地感受田園風光和自然美景,放松身心、體會農業魅力。

②休閑聚集區,是為滿足游人的各種休閑需求而創造的綜合休閑產品體系,實際上是各種休閑業態的聚集。主要包括農家風情建筑(如莊園別墅、小木屋、傳統民居等)、鄉村特色活動場所(特色商街、主題演藝廣場等)、休閑娛樂項目等。休閑聚集區使游人能夠深入有鄉村特色的生活空間,體驗鄉村風情活動,享受休閑農業帶來的樂趣。

③農業生產區,通常選在土壤、氣候條件良好,有灌溉和排水設施的農業用地上,主要的基礎生產項目有:農作物、果樹、蔬菜、花卉園藝、畜牧業、森林經營、漁業等。可以引入現代農業科技開展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農業體驗并實現農產品的有效流通。同時還可以開展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普教育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等項目。通過濃縮的典型農業科技和農業傳統知識的推廣,向游人展示農業獨具魅力的一面,增加農業知識,加深對農業的了解。

④居住發展帶,是田園綜合體邁向城鎮化結構的重要支撐。旅游各要素的延伸帶動農業產業與休閑產業發展,形成以農業為基礎、休閑為支撐的泛休閑農業產業,通過產業融合與產業聚集,形成人員聚集,農民城鎮化居住、產業人口聚集居住、外來游客居住、外來休閑居住、外來度假居住等五類人口相對集中居住,從而形成了依托休閑農業產業的城鎮人口以及為此建設的居住社區,構建了城鎮化的核心基礎。

⑤社區配套網,是田園綜合體必須具備的城鎮化支撐功能。服務于農業、休閑產業的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被稱為產業配套。而與此結合,服務于居住需求的居民,同樣需要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公共服務。由此,形成了產城一體化的公共配套網絡。

1.5.2 田園綜合體型特色小鎮的難點與突破點

1)整合資源,解決人地矛盾,梳理可用的有效空間

鄉村旅游資源(包含人工打造的鄉村旅游資源)決定了項目地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的核心導向。土地資源決定了田園綜合體的規模,影響著鄉村旅游產品的配比結構。

在“島式圈層”田園綜合體的開發模式中,鄉村旅游資源和鄉村土地為最外圍圈層,內部通過運用合理的綜合開發手段,以農業深層次開發(如循環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規模化發展為主,輔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科研、教育、醫療、培訓等其他產業,并形成產業間的聯動。此外,項目地在發展農業的同時,還可以發展以當地農作物為主的創意農業,并適時開展農業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等鄉村旅游項目。

2)培育田園綜合體的休閑吸引物體系

鄉村旅游休閑功能是田園綜合體開發的主導,合理地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鄉村旅游產品,使其成為整個田園綜合體的重要吸引點,撬動鄉村旅游市場。同時,各個鄉村旅游休閑項目之間通過有機組合而形成的若干條旅游線將扮演重要的連接線角色,串聯起田園綜合體的各個圈層。

鄉村旅游休閑項目可融合鄉村觀光、游樂、休閑、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園綜合旅游休閑,如休閑垂釣、農場動物園、采摘、農事體驗等鄉村旅游項目。在具體開發中,可根據各自資源、文脈等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休閑項目,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3)延展田園綜合體的業態支撐體系

結合鄉村生態環境、生態景觀等生態優勢,可分期、分步、合理地建設生態化鄉村休閑度假酒店、鄉村特色商業街、“鄉村Mall”等商業設施,作為田園綜合體的商業配套板塊,綜合性地整合休閑、購物、娛樂等多項功能,為整個區域提供較高品質的服務。

4)增量土地增值空間,發展新型鄉村休閑地產

鄉村休閑地產以生態化的鄉村環境為導向,主要指以居住功能為主體的小區、產權式酒店等鄉村居所型地產。適合開發的鄉村休閑地產可大致分為幾類,如鄉村景觀地產、鄉村度假地產、鄉村養老地產以及鄉村主題地產(包括創意地產、民俗地產、酒莊等多種類型),并可融入低碳、環保、節能、科學、高效益等現代化理念。鄉村休閑地產是田園綜合體開發的最核心板塊,是贏利的核心所在。

1.5.3 案例與模式:無錫田園東方

田園東方項目位于“中國水蜜桃之鄉”無錫惠山區陽山鎮,是一個以生態高效農業、農林樂園、園藝中心為主體的農林、旅游、度假、文化、居住綜合性園區(圖1.1、1.2)。田園東方項目旨在激活鄉村、感知田園城鄉生活,將生活與休閑相互融合。為原汁原味地呈現江南農村田園風光,選址于拾房村舊址。在原有村落格局較好保留的基礎上,設計賦予新的生命活力。該項目投資50億元,是國內首個田園綜合體項目。其開發歷程詳見圖1.3。

圖1.1 田園東方項目平面

圖1.2 田園東方主體產品

圖1.3 田園東方開發歷程

項目整體規劃設計以美麗鄉村的大環境營造為背景,總面積416公頃,其中213公頃種植水蜜桃。以田園生活為目標核心,將田園東方與陽山的發展融為一體,貫穿生態環保的理念。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等產業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三產”(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的結合與共生(圖1.4)。特色專業的旅游服務和會員制度假體驗服務,提供全面的生活和度假服務,是長三角最具特色的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

1)主營項目

打造特色文旅產業,包括婚慶公園、露天劇場、桃花源商業街、湯泉花語客棧等,提供包括采摘、垂釣、庭院中的小型游憩設施、生物動力有機農場體驗等活動。加強慢行系統建設,包括步行系統、非機動車系統和水上觀光系統三部分。建設親子活動基地綠樂園,包括白鷺牧場、螞蟻餐廳、螞蟻農場、螞蟻王國、螞蟻廣場,以及窯烤區和DIY教室等。

2)住宅別墅

住宅規劃為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草原風格的聯排別墅,戶型面積為97~230平方米,別墅戶戶鄰水,住宅區規劃平面形似佛手,名為“拾房桃溪”。

3)文化市集

拾房文化市集是田園東方于2013年11月與清境集團合作打造的一座田園創意文化園,規劃包括主題餐廳區、牧場區、綠樂園戶外活動區、售賣區、書院、主題民宿區、華德福校舍在內的多個主題園區。

4)市場客群

在工作日和旅游淡季,項目利用配套的會議中心引入一些商務會議客群作為補充,客群比例只占10%~20%;而重頭戲還是休閑度假客群,占到80%~90%。對于置業客群,近80%來自于無錫本地,周邊城市(如蘇州、常州等)占20%左右;置業客群主要以本地客群為主,上海等大城市旅游客群的置業意愿比較低。

5)運營策略

項目以區域開發的思路來開發,前期通過小尺度配套物業確保持久運營。首先引入文旅板塊頂級資源提升土地價值,采用旅游消費和住房銷售同步進行的“旅游+地產”綜合盈利模式。后期進行配套完善,做到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整個項目采取開放式的運營模式。其盈利模式詳見圖1.5。

圖1.4 “三生”“三產”結合

圖1.5 田園東方盈利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平县| 宁阳县| 青龙| 怀来县| 江津市| 关岭| 兰西县| 扶余县| 新河县| 灵川县| 定安县| 突泉县| 峨眉山市| 安岳县| 黄大仙区| 阿鲁科尔沁旗| 扎囊县| 宣城市| 方正县| 延川县| 修武县| 荔波县| 建昌县| 山阳县| 凤翔县| 临沂市| 临颍县| 都江堰市| 金平| 丹棱县| 永清县| 贵州省| 宜宾市| 贵德县| 临颍县| 九龙城区| 康马县| 铜川市| 神农架林区| 漯河市|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