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的人性面
- (美)道格拉斯·麥格雷戈等
- 1015字
- 2022-05-12 17:50:52
主編的話
楊斌 教授
清華經管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開設leadership類的課程伊始,我就打定主意,認真地稱呼它作“領導之道”。倒不是為了簡單地省“力”求異,而是包含些許自己的念想在里頭。
一是想突出TO BE(是)與TO DO(做)的不同。聽者習者,是想有些即刻好用的法子、技藝,能夠克敵制勝,佳績可期。送他們來念課參訓的法人、大人們,也有不少抱有希望收獲回去更趁手的兵器。這都再正當不過了。“力”掌握于個體,服務于集體,可以度量,可以培養,可以作價,可收可發。但正當,不代表正確。那些后綴著“ship”的名堂,常常因為它忘懷了知識(K),超越了技能(S),融進了品性(A)。你所變成的,你所就是的,于他人可以發見、欣賞,但卻不那么容易遷移,或遷移成了卻了無生意。“成為領導者”,“作為領導者”,與“具備領導力”“諳熟領導學”不同。其不同,我想先從不用“力”做起。
二是想坦陳“坐而論道”的局限,為師的難。看成是本事,提高得靠實踐、歷練;看成是心性,則需要更長時間的積淀,抑或機緣遭逢的悟到、綻放。而寫出來,講出來,lost in words,幾乎是一定的。開個詩歌課是個多難的事兒呢?詩歌鑒賞課上的七嘴八舌,或讀幾句就走心呆坐,但還沒有逼到要叫人“寫出詩句”或“活出詩意”。所以,要認命。也就是自說自話的說道(也最好還別布道),不敢輕易說有多少科學,但經過了組織與梳理,遵從邏輯,有所體系,不怕人說是well organized common sense(精裝常識)——這年頭常識常遭忽視。總有“聽者有心”并愿意起而行之,反求諸己,自我修煉,把看到聽到的“常識道”,與本身的使命、本心化成,內化調制為自己的“非常道”。誰之功?回首向來蕭瑟處,百姓皆謂我自然。
再說千遍又何妨?領導這個詞,在這里,在我所選的這些書里,不是職位,不是功績,不是命令鏈條,不是炫目浩蕩。它是一個或是一些人,讓人更是人,讓組織更向上,讓社會更向前,讓這些變化更有機地發生的實踐。
為什么用卓越?討論領導,常用的是有效,充滿著還原論的機械;說偉大,又太多Kitsch表達。卓越各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如果說領導像愛情一樣,是世界上最容易觀察到的卻又最不容易理解的現象的話,卓越則更是多維多樣,甚至,很多時候領導者之卓越、之所以卓越,與你“純樸真摯、勸人向善”的意識形態存在矛盾。所以,我特意編選的這個“卓越領導之道”書系中的書,都有些思想上的耐人尋味,而不怎么是用力地鼓吹感召,都有些無心栽柳的邊緣意識,卻正合了這不確定時代的道道。
希望你通過閱讀而享受思考,通過領導而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