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分清事情的主次緩急:精明人的做事之道(1)

行事要有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清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達到良好結果。實際上懂得美麗生活的人都是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的,他們在處理一年或一個月、一天的事情之前,總是按分清主次的辦法來安排自己的時間。

1.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選擇無處不在:選衣服、選朋友、選工作、選時機、選環境……人人在選擇,人人被選擇。選擇,是為了“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選擇的過程是一個痛苦而快樂的過程,忍痛割愛將得到更多的快樂。

成功的機遇來到你面前,最終能不能為你效力,能不能替你創造財富,這還要看你的選擇能力。

選擇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有時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個人如果有時間坐下來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時,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對當初選擇的后悔。有人說:“人生的悲劇說穿了就是選擇的悲劇。隨便選擇將失去更好的選擇。”我們姑且不論前半句話是否是事實,但就成功而言,后半句話則值得重視。

小汪是北方一所名牌大學的高才生,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畢業時,一家國內知名企業執意要挽留他,另外也有幾家外資企業要接收他,但他認為,憑著他的文憑和學識,完全有能力在高一級的企業或機關任職,于是他斷然拒絕了這些企業的聘請。經過一番異常激烈的競爭,小汪終于在一家中央直屬機關上了班。在機關里,上司把他安排在大量數據的統計整理之中,這與他學的專業相距十萬八千里。小汪最初的熱情在消退,變得心灰意冷起來。工作不斷出現失誤,而且由于出差時私自旅游而耽誤了工作,受到主管領導的嚴厲批評。幾年過去了,小汪原來的專業知識不但沒有派上多大用場,反而慢慢忘得一干二凈了。有些時候,小汪也想過要調動工作,但專業知識已經忘得難以補救回來了。又過了幾年,因為他的工作沒有多大起色而被單位炒了魷魚。這時他才深切體會到“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道理。

就每個選擇職業的人來說,充分認識自我是最關鍵的一著棋。如果小汪能夠充分認識自己,不拒絕當年國企或外企的聘請,用己之長,避己之短,那么,他的命運便會截然不同,或許此時正邁步在人生事業的巔峰上。

蘇聯心理學家索爾格納夫認為,在發揮自己的最佳才能時,不要把“想做的”和“能做的”以及“能做得最好的”混同起來。而這,又常常是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

高才生小汪選擇的職業,只是他最初想做的,而且在他看來,他也是“能做”的。數據統計和整理對于一個計算機專業的高才生來說,當然算不上什么,而關鍵的問題就在于,他選擇的并不是自己“能夠做得最好的”,這就是悲劇的根源所在。

索爾格納夫還說,每一個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應該做的,而要做他可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帥杖,就拿槍;沒有槍,就拿鐵鏟。如果拿鐵鏟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帥杖而總是打敗仗要強千百倍,那么拿鐵鏟又何妨?索爾格納夫這個比喻,生動地說明了選擇的重要性。

一個人在無法選擇工作崗位的時候,至少他永遠有一樣可以選擇,那就是好好干還是得過且過。而這樣的選擇,往往在根本上決定了將來的被選擇。

選擇意味著放棄那些不合理的方案,同時,選擇還意味著必須接受這一選擇所帶來的一切結果,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以下是關于選擇的建議:

(1)放棄完美化的要求,從現實入手

完美化的思想會讓人產生不切實際的愿望,如“如果……”“要是……”等,為了等待這些假設,我們就會長時間地陷入內心沖突之中,并因此失去原有的自信。其實,我們面前的目標,現在都不可能是“最好的”,都需要我們做出努力之后才有可能變成“最好的”。所以,立即行動才是關鍵。

(2)推遲大的決策,從小處著手

有些心理沖突是因為過早地要做出“最終決定”,可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多,一時難于做出選擇。

(3)切斷退路,讓自己別無選擇

帶來心理沖突的每一個目標對于我們都各有利弊,因此任何選擇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們往往無法精確衡量得失之間的大與小。與其花太多的精力去做細致的比較,不如隨機選取其一,專心致志地為之努力,這往往會使我們獲得更豐富的回報。

曾經有一比喻:“把一對夫婦安置到人跡稀罕的大森林里去生活,想必他們不會有離婚的念頭,因為別無選擇,他們將致力于鞏固彼此的關系。”事實是,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領域,別無選擇都會是最好的選擇——它能使我們集中個人有限的精力,去走好自己的路。

走最快的路,還得少猶豫。要是走到每個路口都坐下來想半天走哪條路更快,那可能就是走得最慢的了。人生需要選擇,也需要放棄,選擇與放棄是成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條件。每個人需要做的事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要在眾多復雜的事間做出選擇,這時就需要你保持頭腦清醒,理智地選擇。

2.做事要有眼光,分清輕重緩急

有些人,在處理日常生活時,總想一下子做完,看到哪件急哪件,撿了西瓜就丟芝麻。他們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以為每件事都很重要,每件事都要做好,結果不但時間被忙碌打發掉,事情也會一件都做不好。

善于做事的人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后順序的。而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于一個想做成事的人是很關鍵的。

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之間,你首先去辦哪一個?面對這個問題你或許會很為難。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做事沒有“心計”的人就是這樣,這正如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所說:“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這些人被這句話不幸而言中,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把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排列。他們以為工作本身就是成績,但這其實是大謬不然。

不妨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最缺的是什么?可能有許多人都有同感,我們最缺的就是錢。在這個時期,我們可以認為,對于我們的一生而言,學習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最緊急的,而錢對我們是緊急的(我們會舉出許多理由,如我們已經長大了,不想要父母的錢等等),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十字路口,我們選擇什么?

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的早早就選擇棄學從商,有的依然選擇在校學習,而還有更可悲的人,無論他是棄學經商還是在校學習,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實際上,懂得美麗生活的人都是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的,他們在處理一年或一個月、一天的事情之前,總是按分清主次的辦法來安排自己的時間。

(1)把重要事情擺在第一位

商業及電腦巨子羅斯·佩羅說:“凡是優秀的、值得稱道的東西,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要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利。”羅斯認識到,人們確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不等于事情會自動辦得好。你或許要花大力氣才能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而始終要把它們擺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費很大的勁。下面是有助于你做到這一點的三步計劃:

①估價。你要用上面所提到的目標、需要、回報和滿足感四原則對將要做的事情做一個估價。

②去除。去除你不必要做的事,把要做但不一定要你做的事委托別人去做。

③估計。記下你為達到目標必須做的事,包括完成任務需要多長時間、誰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等資料。

(2)精心確定主次

在確定每一年或每一天該做什么之前,你必須對自己應該如何利用時間有更全面的看法。要做到這一點,你要問自己四個問題:

①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上帝的安排。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一個沉重的責任,按上帝指定的目標前進。可能再過20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公司的領導、大企業家、大科學家。所以,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明白自己將來要干什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持之以恒地朝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把一切和自己無關的事情統統拋棄。

②我需要做什么?要分清緩急,還應弄清自己需要做什么。總會有些任務是你非做不可的。重要的是你必須分清某個任務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你去做,這兩種情況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自己只負責監督其完成。

③什么能給我最高回報?人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能給自己最高回報的事情上,即他們會比別人干得出色的事情上。在這方面,讓我們用帕累托定律(80/20)來引導自己:人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這樣使用時間是最具有戰略眼光的。

④什么能給我最大的滿足感?有些人認為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就一定能給自己最大的滿足感。但并非任何一種情況都是這樣。無論你地位如何,你總需要把部分時間用于做能帶給你滿足感和快樂的事情上。這樣你會始終保持生活熱情,因為你的生活是有趣的。

(3)重緩急開始行動

在確定了應該做哪幾件事之后,你必須按它們的輕重緩急開始行動。大部分人是根據事情的緊迫感而不是事情的優先程度來安排先后順序的。這些人的做法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懂得生活的人不能這樣,而是按優先程度開展工作。以下是兩個建議:

①每天開始都有一張優先表。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曾會見效率專家艾維·利。會見時,艾維·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他的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更多行動。他說:“應該做什么,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聽你的,在合理范圍之內價錢由你定。”

艾維·利說可以在10分鐘內給舒瓦普一樣東西,這東西能使他的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然后他遞給舒瓦普一張空白紙,說:“在這張紙上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等舒瓦普寫完后,他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大約5分鐘。艾維·利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紙條拿出來,做第一項。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項。著手辦第一件事,直至完成為止。然后用同樣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緊。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情。”

艾維·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干。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整個會見歷時不到半個鐘頭。幾個星期之后,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后來有人說,5年之后,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而其中,艾維·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沒。這個方法還為查理斯·舒瓦普賺得1億美元。

②把事情按先后順序寫下來,定個進度表。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于你成就大事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而把一周、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好,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樣做給你一個整體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圖,從而有助于你達到目的。

總之,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分清輕重緩急,做出最恰當的決定,最合理的安排,生命才有意義。

做事時,要想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就必須注意做事的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輕重,否則,會導致很壞的結果。

3.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人需要有一些浩然之氣,有了它就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人品就能更加清高。清高不是對人,而是對物。對物多一分清高,做人少一分俗氣。

在大千世界中,有許多我們愿意而且應該做的事。同時,在有些時候或某些情況下,許多事情是我們所必須做的。哪怕是一生只能做一次,哪怕因此而中斷了自己生命的延續,我們都必須不顧一切地勇往直前。這些事大到國難當頭為國捐軀,小到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

與此相反,在這個世界中,有許多我們不必做而且不該做的事。即使生命遇到威脅也不能干,比如背叛自己的祖國。

自然,在大千世界中,有許多我們可求也該求的東西,有許多我們不可求也不該求的東西。說得簡單一點兒,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什么該為,什么不該為,我們要在必要時刻做出選擇。

該如何選擇呢?

1948年,朱自清的胃病越來越重,這天,朱自清在家里躺著,吳晗來到他家,遞給他一份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援面粉的宣言書。朱自清看了,沒有說話,只是顫巍巍地提起筆,在宣言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不到兩個月,朱自清便逝世了。朱自清的胃病,對食品是必須嚴格選擇的,在那時面粉是不可多得的好食品,如果他不簽字,別人也能理解。但他還是簽了,雖然他的死并不一定僅僅因為這些。我們可以想象,他忍受不了美國面粉的侮辱,卻忍受得了病痛的劇烈折磨,這種選擇顯然是他自己的志向。

亞圣孟子曾說過,不要我所不要的東西,不干我所不干的事。求我所必求,為我所必為;當取則取,當舍則舍,如此而已。我所不要的東西,既包括我們不該要的東西,也包括我們不必要的東西。不該要的東西不要,比如來路不明的不義之財;不必要的東西也不要,比如名不副實的空銜虛譽。不該要不必要的東西,如果要了,人就變成了外物的奴隸,本來受人驅遣被人役使的外物便轉即控制了我們自己。更厲害的,貪小利而忘大義,派生出不滿的欲壑,長成吞象的蛇心,最終會一個跟頭栽進萬劫不復的深淵,永世不得“超生”。

相同的道理,不干我所不干的事。干不可以干的事,往往會損害別人,會被千夫所指,會受制裁。即使不受制裁,稍有良知,也會日不安夜不寧,問心慚愧有余。良知即便全失,也免不了擔驚受怕,飲食難安,夜不成寐。干不愿干的事,就必須勉強自己,甚至要強迫自己,不能隨心所欲,也無法盡心竭力,雖是舉手之勞,也會覺得苦不堪言。事情干不好不說,嚴重的還會因此扭曲自己、改變自己,最終失去精神的舒展和心靈的自由。

話又說回來,不要自己不要的東西,不干自己不干的事,說說容易,真正做起來其實很難。比如,現在有人給你來送禮,要還是不要,就可能十分的傷神費心。這里,不但有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取舍,同時還有人情面子、人際關系的考慮。說到底,我們都是凡人,是凡人就難以超凡入圣。

這里的關鍵,只怕還在于我們自身。一句話,當取則取,當舍則舍。只要來得正,黃金美玉不嫌重;不當取則不取,來路不正,一瓢一飲也算重。至少,心術不正的禮總是不能接受的,該打回去也還得打回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清镇市| 沈阳市| 濉溪县| 米林县| 莎车县| 德清县| 宜阳县| 汝城县| 潞西市| 娄烦县| 芦溪县| 故城县| 莒南县| 乐平市| 福建省| 同江市| 民和| 裕民县| 苍梧县| 微博| 卫辉市| 岑巩县| 荣成市| 通道| 永城市| 济南市| 巴彦县| 曲沃县| 定兴县| 沾益县| 揭东县| 宜宾县| 乐东| 崇信县| 化州市| 阆中市| 赫章县| 新沂市| 丹江口市|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