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格里那凡夫人的建議
-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凡爾納科幻經典)
- (法)儒勒·凡爾納
- 4008字
- 2022-05-06 10:22:21
格里那凡夫人在同兩個孩子交談時,并未提及其丈夫在來信中對海軍部長官們的那份焦慮的心情,也閉口未談格蘭特船長有可能在南美洲已被野蠻的印第安人擄走的事。因為這些情況說了并沒什么用,反而會讓這兩個可憐的孩子為自己父親的命運擔憂,使他們懷有的希望頓失。既然有百害而無一利,海倫夫人也就決心對此守口如瓶,只字不提。她在回答了格蘭特小姐所提的一大堆問題之后,便主動地詢問起格蘭特小姐的生活狀況來。言談話語之中,她感覺到格蘭特小姐仿佛是她弟弟羅伯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保護人。
格蘭特小姐向海倫夫人講述了他們姐弟倆簡單動人的生活和處境,這更增加了海倫夫人對他們的同情和憐愛。
瑪麗·格蘭特和羅伯特·格蘭特是格蘭特船長唯一的一雙兒女。格蘭特船長全名叫哈利·格蘭特,他的妻子在生下小羅伯特時便去世了。當他去遠航時,便把兩個孩子托付給一位慈祥的老堂姐照料。格蘭特船長勇敢堅強,善于航海,指揮若定,又很懂得經商,是個難得的人才。他住在蘇格蘭珀思郡的敦提城,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他的父親是圣·卡特琳教堂的牧師,從小就讓自己的兒子哈利受到全面的教育,因為他認為讓孩子受到全面教育是終身受益之事,即使是對一個去遠洋航行的船長也是大有裨益的。
哈利·格蘭特開始時是個大副,后來升任船長。在開始的幾次遠洋航行中,業績突出,生意很好,羅伯特誕生幾年之后,他已經是家底厚實了。
正是在這個時候,他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偉大的計劃,使他在蘇格蘭聞名遐邇。他與格里那凡家族中的人一樣,并且也與低地[1]的一些望族世家一樣,對于侵略北方的英格蘭人心里始終懷有強烈的憤懣。他認為,他的家鄉蘇格蘭的利益就是蘇格蘭人的利益,而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2]的利益,因此,他想要憑借自己個人的實力去促使蘇格蘭利益得以發展擴大,想要在澳大利亞一帶找到一片陸地使蘇格蘭人可以移民。他是不是夢想著也像北美合眾國那樣,并且也像印度、澳洲總有一天也必然會做的那樣,爭取蘇格蘭人的獨立,脫離大英帝國?也許他真的是這么想的。也許他把自己的心思透露了出去,因此,很顯然,政府當局對他的這種移民設想是不會給予支持的。非但不予以支持,而且還要給他制造種種困難;換到別的國家,這若許的困難,也許會讓有此設想的人送命的。但是,哈利·格蘭特并不氣餒。他號召自己的同胞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而他自己則以身作則,帶頭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拿出來,建造了一條船,組成了一支精干的水手隊伍,并把一雙兒女托付給了自己慈祥的老堂姐,毅然決然地前往太平洋諸島去探險了。那是1861年的事。直到1862年5月,他都有消息傳回國內,但是到了6月,他離開卡亞俄之后,關于“不列顛尼亞號”的消息就不再為人所知了,連《航海日報》也都未再提及格蘭特船長的下落。
屋漏偏逢連陰雨,就在這個時候,哈利慈祥的老堂姐也仙逝了。自此之后,兩個孩子就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當時,瑪麗·格蘭特只有十四歲,但小小年紀,卻心高氣傲,十分堅強,不畏艱難,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小弟弟的身上,不但要養活弟弟,還得教育培養弟弟。由于她克勤克儉,聰明能干,日夜操勞,愿為弟弟犧牲一切,這個年幼的姐姐竟然把養活培育小弟弟的重任扛了下來,盡到了姐代母責。這種情況讓人聽了既心酸又感動。總之,這姐弟倆就這樣在敦提活了下來。他們安貧樂苦,堅定不移地為生活奮斗著。姐姐瑪麗心中只裝著弟弟,一心一意地考慮著弟弟的前途和幸福。她一直認為“不列顛尼亞號”已經出事,沒有希望了,父親永遠也回不來了。可是,突然間,她卻偶然地看到《泰晤士報》刊登的那則啟事,她的心又從絕望中復活了。她那份激動興奮之情,非筆墨所能描述。
她一點也沒有耽擱,立刻跑來打聽消息。即使明確得知父親格蘭特船長拋尸于荒涼海灘邊的一條船里,也要比生死不明、永遠牽腸掛肚好受一些。
她一看到這則啟事,便立刻把情況與想法跟弟弟說了;姐弟二人當天便搭上開往珀思的列車,當晚便來到了瑪考姆府。得知情況之后,瑪麗在長期的憂傷之后,心兒又活泛了,又開始心存希望。
以上就是瑪麗·格蘭特小姐對格里那凡夫人講述的痛苦經歷。她在講述時,平平淡淡,簡簡單單,但從這段經歷之中,在這漫長的艱難歲月里,我們不難看出這女孩的堅毅勇敢,令人感佩;海倫夫人在聽她講述時,不止一次地忍不住流淚,緊緊地把格蘭特船長的這雙兒女摟在自己的懷里。
而小羅伯特,他也是頭一次聽到姐姐所說的這段經歷,只見他瞪著一雙大眼,專心致志地聽姐姐講述。他現在才明白姐姐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知道姐姐所經受的一切痛苦。他禁不住一把抱住姐姐,呼喊道:“啊!媽媽!我親愛的媽媽!”這聲真情的呼喚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他是真心實意地把姐姐當作母親了。
他們這么談著談著,不覺夜已深了。海倫夫人怕兩個孩子過于疲乏,不愿再繼續聊下去,便把瑪麗·格蘭特和羅伯特·格蘭特領到已經為他們準備好的客房里。姐弟倆頭一挨著枕頭便睡著了,在做著好夢。然后,海倫夫人便讓人把少校請來,把她與格蘭特船長的兩個孩子交談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真是個了不起的小女孩!”少校聽了海倫夫人的講述之后驚嘆道。
“愿上蒼保佑我丈夫能成功地處理好與海軍部的交涉!”海倫夫人說,“不然的話,這姐弟倆就真的絕望了。”
“他會交涉成功的,”麥克那布斯應聲道,“否則海軍部的老爺們的心真的比波特蘭[3]的巖石還要硬了。”
盡管少校說得斬釘截鐵,但海倫夫人仍舊心存疑慮,一宿都沒有睡踏實。
第二天,一大清早,瑪麗·格蘭特和她弟弟便急忙起來了。他們正在城堡院子里散步,突然聽見一陣馬車的隆隆聲響。格里那凡爵士快馬加鞭地趕回了瑪考姆府。幾乎與此同時,海倫夫人在少校的陪伴下也來到了院子里,向著丈夫奔了過去。格里那凡爵士臉色陰沉,一臉憤懣。他擁抱了一下自己的夫人,但沒有說一句話。
“怎么樣,愛德華?怎么回事?”海倫夫人連聲問道。
“哼,那幫人簡直沒有心肝,我親愛的海倫。”格里那凡爵士回答說。
“他們不肯?”
“是的!他們不肯給我派一條船!他們竟然說,為了尋找富蘭克林,已經白白地浪費了幾百萬!他們硬說那幾封信語義含混,不明不白!還說什么那幾個不幸的人都已經有兩年杳無音訊了,沒什么可能找到他們了。還說什么,他們既然已經落入了印第安人手里,肯定被帶到內陸深處了,怎么能為了三個人——三個蘇格蘭人!——搜尋整個巴塔哥尼亞呢!這么做既于事無補又十分危險,說不定犧牲的人要比獲救的人還要多!總而言之,他們打心底里就不同意,把所有的不成其理由的理由全都搬了出來。他們仍舊記得格蘭特船長的那些計劃,所以,可憐的格蘭特看來是沒有希望了!”
“我的父親!我可憐的父親!”瑪麗·格蘭特撲倒在格里那凡爵士的面前,大聲呼喚道。
“您的父親!怎么回事呀,小姐?……”格里那凡爵士看見女孩跪倒在自己的面前,不禁驚訝地問道。
“哦,愛德華,這是瑪麗小姐和她的弟弟,”海倫夫人回答道,“是格蘭特船長的一雙兒女。海軍部這么干,是讓他們真的要成為孤兒了!”
“啊!小姐,”格里那凡爵士連忙扶起瑪麗·格蘭特說,“如果我早知道你們在這兒的話……”
他沒能說下去。院子里一片難耐的沉寂,不時地為斷斷續續的哽咽啜泣聲打破。格里那凡爵士、海倫夫人、少校以及靜悄悄地圍在那兒的仆人們,全都緊咬著嘴唇,對英國政府的這種態度感到無比憤慨。
一會兒過后,少校打破了沉寂,開口問格里那凡爵士道:“這么說,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是的,沒有了。”
“那好!”小羅伯特大聲嚷道,“我去找那幫人,我倒要看看他們……”
沒等小羅伯特把話說完,他姐姐便制止了他。只見他氣鼓鼓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一臉的憤怒。
“不許這樣,羅伯特,”瑪麗·格蘭特說道,“千萬別這樣!這些仁慈熱心的大人們已經為我們盡力了,我們應該好好謝謝他們,要永遠記住他們的恩德。我們走吧。”
“瑪麗!”海倫夫人叫住了她。
“小姐,您這是要到哪里去?”格里那凡爵士問道。
“我要去跪求女王,”瑪麗·格蘭特回答道,“我想看看女王陛下是否對我們這兩個為父求救的孩子也一樣無動于衷。”
格里那凡爵士搖了搖頭,他這并不是懷疑女王陛下的仁慈,而是他認為瑪麗·格蘭特根本就見不到女王。因為請求女王恩典的人很難走近御座前的石階,王宮大門上同輪船的舵盤上一樣,都明明白白地寫著:
請勿與舵手交談。
海倫夫人明白丈夫的意思。她知道瑪麗·格蘭特求見女王的愿望是無法實現的。當她意識到這兩個孤苦伶仃的孩子又要過上絕望的生活的時候,她的腦海里突然閃現出一個偉大而慷慨的念頭。
“瑪麗·格蘭特,”她大聲說道,“你們先等一等,我的孩子,聽我說。”
少女本打算拉起她弟弟走的,立刻停了下來。
這時,海倫夫人眼含熱淚,聲音堅定,神情激動地走到她丈夫的身旁。
“愛德華,”她對丈夫說道,“格蘭特船長把信寫好,放進漂流瓶里,扔進海里,他是把自己交付給了上帝。是上帝把他的信轉交給我們的。很顯然,上帝這是要我們負責去搭救那幾個落難的人呀!”
“您到底想說什么,海倫?”格里那凡爵士問她。
眾人全都靜默著。
“我的意思是,”海倫夫人繼續說道,“新婚夫婦如果做了善行義舉,肯定會非常幸福的。親愛的愛德華,您為了讓我幸福快樂,曾制訂了一個遠游的計劃,可是,天底下的事,有哪一件事能夠比去援救一些被其國家遺棄的不幸之人更加讓人幸福快樂,更加有價值呢?”
“我的海倫!”格里那凡爵士歡呼道。
“啊!您總算明白我的意思了,愛德華!‘鄧肯號’是一條堅固結實而又輕快的好船,它能抗得住南半球大洋上的狂風巨浪!如果需要的話,它能夠做環球航行。我們就乘船出發吧,愛德華!我們去尋找格蘭特船長!”
格里那凡爵士聽了年輕夫人的這番話,不禁激動得張開雙臂,把她緊緊地摟抱在自己的懷里。瑪麗和羅伯特見狀,也抓住了海倫夫人的雙手,狂吻不止。仆人們見到這動人的一幕,無不激動萬分,興奮不已,不由自主地從心底里發出了歡呼:“萬歲!萬歲!萬歲!呂斯夫人萬歲!格里那凡爵士和呂斯夫人萬歲!”
注釋:
[1]低地,位于蘇格蘭中部。
[2]盎格魯-撒克遜人,居住在英格蘭島而掌控著全英實際權力的民族。
[3]波特蘭,英國的一個島嶼城市,全城滿是峻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