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 陳國壙
- 3881字
- 2022-05-10 20:28:53
1.3 不加盟,如何搞定產品
1.3.1 搞定產品,開店才有支點
新開一家餐飲店或小吃店的老板基本都會有下面這位老板的困惑。
老陳,你好。我計劃開一家腸粉店,也賣皮蛋瘦肉粥。之前在廣州待了幾年,我覺得廣州腸粉、皮蛋瘦肉粥,還有炒河粉等小吃味道好,接受度也高。
我現在想在安徽合肥開一家腸粉店。考慮過自己學習自己做,但覺得自己做可能會比較辛苦,同時考慮到后期擴張,天天窩在店里也不是辦法;也考慮過請師傅來做,現在比較糾結。請給點建議。
對于這類問題,我的建議是堅定的:一定要自己學做產品,學會技術,早期親力親為做產品,雖然辛苦點,而且還可能失敗,但即使失敗了,也比請師傅做產品強100倍。
我認為這個建議對這位老板來說起碼價值十萬,還可以節省至少一年的試錯時間。我第一家店就是做老板提到的這類產品,自己不會,請了師傅做。產品自己把控不了,店就不算是自己的。雖然那個店做不下去的原因有很多,但自己不會做產品是一個根本性原因。
老板提到了擴張的問題,這是杞人憂天。我建議新手開第一家店,就先不要考慮擴張的問題,更不要因為想著后面要擴張,而不做一些必須做的工作。新手開店典型的想法就是總想著后面擴張,所以第一家店要高大上,開在最好的地段,第一家店自己就要脫手,美其名曰“方便管理”,總之,第一家店什么東西都想要一步到位。
事實上,第一家店通常都是以失敗告終的,我們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后面如何擴張,而是如何不失敗,或者不敗得那么慘。
如果上面這位老板是先學產品再開店,最壞的結果是,開店失敗了,起碼自己懂得怎么做產品了;事事親力親為,老板的能力成長也會很快,后面東山再起的概率很大。
開一家店的產品獲得有三種常見的方式:老板自己學習做產品,請師傅做產品,加盟一個品牌獲得產品。
第一種方式最慢,最磨人,最辛苦,但開店以后最長久,成功率最高。
第二種方式分兩種情況:老板會和老板不會。老板會的,啥都懂,這是很好的搭配,師傅管得動,管得有效果,如果會管理的話,店很容易賺錢而且有規模化擴張的可能;如果老板不會,那就糟糕了:你生意差的時候,師傅嫌你不會開店,瞧不起你;你生意好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累,而且覺得整個店好是因為他能干,要你加工資,否則他就走人,動不動就威脅你。
第三種加盟方式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開店方式。加盟的好處是什么都是現成的,一個店很快就可以開起來;壞處是老板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小:產品就這樣了,好壞都得接受;進貨成本就這么高了,你也只能按計劃進貨,該交的費用必須交;想做做活動、搞搞推廣也可能有限制,有老板就因為生意不好,想做活動提高業績,結果被重罰款兩次,老板欲哭無淚。
1.3.2 學技術,到培訓學校學習如何
經常有完全不懂產品的開店小白咨詢,開店前應不應該到培訓學校學習,這不可一概而論。我認為,如果一個人有時間,可以這么做:
● 找個靠譜的學校或工作室系統學習一段時間,這期間主要補齊基礎知識,但是學習到的產品都是沒競爭力的,用來開店參與市場競爭肯定是不行的。好的產品還需要自己打磨。
● 找個做得好的店實操一段時間,前廳后廚的崗位都做一做。這期間可以學習一個店是怎么運轉的,了解產品制作、人員配備、運營流程、顧客接待……
● 確定自己的方向,看看以后做什么細分產品。比如西點是一個很大的品類,下面有很多細分品類,研究打磨好一個產品就夠了,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 聽喜馬拉雅開店筆記的音頻或關注開店筆記的公眾號,學習開店背后更深層次的邏輯。但這些學習也只是學到一些皮毛,更深層次的東西要靠自己在實踐中領悟。
這樣下來,一兩年的時間是需要的,因為這是系統的學習,而且開店前還要到同類店里實操,還需要打磨產品。雖然略顯保守,但這是最穩健的一種方法。
有沒有時間更短的?時間短就需要老板更加努力刻苦,而且學習的渠道也要更好,比如有靠譜的前輩給你傳授多年的經驗,愿意真心帶你,可以幫你少走些彎路。
1.3.3 小個體如何與大品牌競爭
有些老板會很擔心一個問題,自己是小個體,啥也沒有,如果不加盟,怎么和大品牌競爭呢?
無論是做什么生意,做哪種產品,都可能遭遇大品牌。遇到大品牌競爭,往往是巨大的挑戰。大品牌有錢,有制度,有人才,有品牌號召力,有實力拿到最好的位置。可以說,他們占據了各種優勢。
但是,無論是在歐美發達國家,還是在我們國家,大品牌總是不能把小個體趕盡殺絕。小個體雖然生存艱難,但也有活得很好的,而且有很多品牌還能快速長大,變成大品牌。
有一種論調說,“如果你開店還在關注產品的話,那鐵定做不好,你看看哪個大品牌的產品是很好的;一個品類里,產品最好的往往就是那些天天盯著產品的小店。”這種言論,我是不敢茍同的。
這種言論的迷惑性很強,導致很多老板真的信了。我來說說真相。
首先,大品牌的產品也許并不是最好的,比如漢堡,可能某個小店的漢堡就比麥當勞、肯德基的更好吃,但是大品牌的產品出品卻是最穩定的。開過店的老板都知道,產品品質的穩定要經歷一個痛苦的磨人過程。即使自己做產品,也不一定能完全保證味道一模一樣。可以這么說,靠人幾乎是不可能讓產品穩定的。解決方法是標準化生產,原材料確定,生產工藝確定,機器設備確定,操作方法確定。即便如此,依然會因為供應商原材料的不穩定導致產品不穩定。大品牌就是解決了產品穩定性問題,比如麥當勞、肯德基,在全中國吃的味道都一樣。
因為標準化,就可能因此犧牲一部分味道,這其實是產品評價的一個再平衡過程,因為顧客在乎的不僅僅是味道,也在乎穩定的品質,你去一家店也許是因為味道好,但也會因為某家店味道一直很穩定而特意去他家。所以,大品牌不是產品不好,而只是味道不拔尖,產品綜合競爭力還是很強的。
而且,我們學習一個大品牌,不應該看他現在的發展和策略,而是應該把視角放在他們成長的早期,學習他們在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是如何解決一個個難題,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我們小個體正是因為沒有大品牌的各種優勢,我們的產品才應該力爭做到最好,起碼比大品牌好,才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
新手開店,參與市場競爭,總要有自己能把握得住的東西,產品就是最大的抓手,這是我這些年開店的最重要的心得。開一家店,要關注的事情太多,裝修、價格、宣傳、服務、營銷,等等,哪個不重要?但是最核心的東西還是產品。小店老板,只要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個人認為,個體老板還有一個比大品牌強的地方就是服務。這個服務不是指服務員多,口號喊得多響,衛生弄得多好,而是指服務有溫度。
可以從兩個方面看這個事情:
第一是老板和顧客有更緊密的聯系,要有除了交易之外的聯系。這也是我一直建議大家要運營好店鋪的微信號的原因,你在顧客的微信好友里,隨時可以聯系上,他們可以看到老板的朋友圈動態,時間長了,就會把你當朋友。
第二是要和顧客一起經歷一些事情。如讓顧客參與新品的嘗試、選擇品牌形象標志、給包裝的升級提建議……這些我們都做過,顧客的參與度很高。還有一點,生意要做出人情味,尤其是小店生意。老板要看到顧客看到的,感受顧客感受到的,擔心顧客擔心的,向顧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3.4 我為何不怕和大品牌競爭
我有一家店,店齡已經快5年了,當時看上那個位置的原因之一就是競爭壓力小,同品類的店不超過3家。但是,這些年競爭環境惡化,同行增加了至少20家。有小品牌,也有大品牌。當然,結果是死了一批又一批,我的店卻還活著。
我的店旁邊不遠處,大約50米的地方就有一家知名品牌。一開始,我的店員非常緊張,擔心營業額下降,他們的獎金就可能拿不到了。我告訴他們別擔心一些不該他們擔心的事情,而是把本職工作做好,把顧客服務好,把產品做得更好,其他事情交給我處理。
現在那家品牌店還開著,而我的生意這些年并沒有因為對手來了就下降了,反而逐年上升。說實在的,開店多年,現在對于附近是不是有競爭對手來,我真不會太放在心上。雖然聽起來有點輕敵,實際上不是。我說說當時對于這家店的判斷:
● 我們雖然是屬于同一個品類,但是主打產品不一樣,有競爭,但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商圈這么大,生意大家一起做。
● 它是知名品牌,產品味道雖然很穩定,也屬于比較好的水平,但是我對自己的產品更有信心,甚至覺得比他們好,而且有顧客常年的口碑。
● 價格方面,我可以做得更低,因為運營模式不一樣,我的成本比他們低很多。他們店里五個人,我店里只有三個人,而且他的房租是我的三倍。雖然我們的定價差不多,但是一旦打價格戰,我有降價空間。
● 這種投資大品牌的老板都是大老板,一般不會在店里,對店里的掌控肯定不如我。而且因為是加盟店,會有很多規矩限制,所以相比之下,我的經營方式會更加靈活,新產品不斷,活動不斷,跟顧客的互動不斷。
● 我自信我們跟顧客的關系更好,更懂顧客,因為我的店是基于微信運營的,店里的顧客大多也是微信好友,店員會經常和顧客互動。而大品牌的老板是不屑于做微信運營的,他們更不會去回答顧客的疑問,而且即使他們想做也沒有合適的渠道,要做起來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他們自信品牌會給他們帶來流量。
這家店開業期間,對我們是有些沖擊的,我們的營業額下滑了大約百分之二三十。不過,很快又恢復了正常。有幾次我去看他們的情況,生意也還行。這種感覺也挺好,你做你的生意,我做我的生意,大家相安無事最好。
對手的店位置是沒有問題的,比我的好。他們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成本問題,原材料和其他物料都是總部供貨,肯定貴。而價格也是由總部控制,那剩給老板的毛利就很少了。當然,你可以說這是薄利多銷的策略,但這需要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段來支撐這個策略,對于一個店來說,房租成本上去了,可能的結果就是人氣很旺,但凈利潤少。
總之,大品牌有大品牌的苦,小個體有小個體的好,小個體不怕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