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術:聯想Q10系統
思維的框架力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決策、溝通和行動。曾任麥肯錫戰略顧問的勝間和代在其著作中闡述了思維框架力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提高對未來的預測能力。可以比較準確地推測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例如項目執行中可能需要的資源。
□ 具備風險管理能力。由于可以比較準確地判斷,因而可以有時間做準備用來應對風險。
□ 及時應對突發事件。對偶發事件,例如產品質量波動,可以進行迅速且準確地判斷,從而可以快速進行處理。
□ 自由時間較多。自由時間比較多,可以做更多重要的事情或休息。
□ 減少無用功。減少工作中的無用功,例如返工,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目前,常用的思維的框架力包括五種能力,如圖2-2所示。
圖2-2 思維的五種框架力
對于個體工作者而言,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應掌握這五種框架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每種框架力的學習必須經過摸索、模仿、復用、表達、記錄和優化六個成長階段。
下面我們以聯想的Q10系統為例,來闡述這五種思維的框架力的應用。
Q10是一套業務思考方法,它同時關注如何提升問題解決的“效率”和“效果”兩方面。它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思考技術,通過10個問題引導人們在業務上進行正確思考。
(1)聯想Q10系統的邏輯思考過程
我們首先了解聯想Q10系統的展開過程,也就是利用10個問題進行思考的流程,以及了解10個問題之間的邏輯順序,如圖2-3所示。
(2)聯想Q10系統的五種思考力
聯想Q10系統的思考過程背后有著關鍵內核的支撐,即5種思考力的支撐,系統思考力、邏輯思考力、創新思考力、行動思考力和學習思考力,如圖2-4所示。
在此,我們對這五種思考力進行簡要說明,以便于進一步學習聯想Q10系統直至學會應用。
圖2-3 聯想Q10系統的邏輯思考過程
圖2-4 聯想Q10背后的五種思考力
①系統思考力(Q1~Q4):用于界定問題,要求具備系統思考能力。其執行要點是要改變對待不同問題時相互分立的思維習慣,要轉變為關注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即要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
②邏輯思考力(Q5~Q6):用于識別原因,要求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即能通過結構化的分析方法找到問題的內在原因或驅動因素間的因果關系,這種邏輯思考能力也包括邏輯推理和歸納的能力。
③創新思考力(Q7~Q8):用于制定解決方案,要求具備創新思考能力。即是否可以突破思維定式,是否能夠想出比過去經驗更好的解決方案。
④行動思考力(Q9):用于制定實施計劃,要求具備行動思考能力。主要是指如何能將解決方案合理地拆解成可執行的任務。做到明確任務執行的時間計劃,任務間的時序關系,以及任務的責任人。
⑤學習思考力(Q10):用于事后經驗總結,要求具備學習思考能力。企業中,最有效的職業教育是通過在一次次實踐活動中,將行動、反思與分享整合在一起的學習。
(3)聯想Q10系統的應用
接下來,我們闡述聯想Q10系統的應用。
①界定問題(Q1~Q4)——構建系統思考力。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我有一小時來拯救世界,我愿意用59分鐘來界定問題,用1分鐘來尋找解決方案。”這句話表明了找準問題的重要性,正如人們常說的“找準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系統思考力的構建,首先要學會界定問題。聯想將界定問題定義為明確期望,即明確現實和期望的差距,如圖2-5所示。
圖2-5 聯想問題界定說明
圖2-5中很明顯地顯示了問題來源于現狀與期望的差距或變化,同時也指出了這種差距和變化也意味著機會。
聯想系統思考力的打造是通過Q1~Q4來完成的,這個過程是一個由發散到聚焦的過程,即問題的描述過程由“發散性描述”逐步轉向“收斂性描述”。以一家通信設備商的交付狀況為例進行說明,如圖2-6所示。
圖2-6 通信設備商的交付狀況
通常,問題會以發散性方式提出,通過對模糊性表述進行補充或將其具體化以后使其轉變為收斂性問題描述。問題描述過程如圖2-7所示。
圖2-7 問題描述過程
問題只有轉變為收斂性問題才能夠刺激思考和尋找原因并得出針對性的答案。
②識別驅動(Q5~Q6)——打造邏輯思考力。
聯想邏輯思考力的打造是通過Q5和Q6兩個環節實現的。我們來回顧一下:Q5是指影響目標實現的業務關鍵環節(驅動)是什么?一般以數據為基礎,嚴謹的結構化和以假設為導向進行分析。Q6是指影響關鍵環節(驅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般通過因果分析、優先級排序、按解決的難易程度和重要性進行。
實質上,Q5和Q6是從橫向和縱向結構上進行邏輯架構和分析,以梳理出全部的問題和根本原因。
下面,將銀行單據填寫錯誤分析作為示例學習邏輯思考力,如圖2-8所示。
圖2-8 銀行單據錯誤分析的邏輯結構
圖2-8中展現了銀行單據填寫錯誤的表現形式(問題)以及對發生原因的分析。需要關注的是,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注意考慮的關鍵路徑,以確保找到發生錯誤的主要問題,以及造成該問題的根本原因。結構化邏輯分析路徑圖,如圖2-9所示。
圖2-9中以界定問題為橫向路徑(Q5),識別問題原因為縱向路徑Q(6),并將MECE法、80/20法和5WHY法作為分析原則,從廣度上搜尋主要問題,從深度上探究根本原因。
圖2-9 結構化邏輯分析路徑圖
一橫一縱,使問題全面展現,而沒有遺漏,并且能夠準確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使改進卓有成效。
Q5的展開(橫向、廣度)邏輯對整個問題的邏輯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聯想將其分為三種形式,按順序、按構成和按要素展開。Q5的展開邏輯形式如圖2-10所示。
圖2-10 Q5的展開邏輯形式
根據聯想Q5的展開邏輯形式,就很容易總結出示例中銀行單據填寫錯誤率高的關鍵問題和主要原因。
填錯服務單據,占錯誤單據的65%;主要是由于服務介紹方式不易理解和服務介紹內容不全面引起的。
單據內容填寫錯誤,占錯誤單據的35%;主要是由于客戶填寫時未注意到貼有填寫規范造成的。
至此,一個完整的邏輯思考過程就完成了。
③制定方案——融入創新思考力(Q7和Q8)。
這個過程包括Q7和Q8。Q7,用于尋找和制定最佳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考慮哪些環節需要修改或重新設計,能否創新等問題,并且需要明確選擇解決方案的基本原則;Q8,明確方案的實施風險和規避策略是什么,重點考慮組織、資源、能力是否匹配,以及考慮副作用、環境變化等相關因素。
聯想指出制定方案有三個要素,即創新性、標本兼治和選擇原則,其中創新性是核心。
□ 創新性。突破現有的思維定式,而不是總用昨天的方法解決今天的問題。
□ 標本兼治。方案要標本兼治,兼顧短期和長期。
□ 選擇原則。制定并明確最佳方案的選擇原則。
另外,按Q8所展開的那樣,在制定方案時需要考慮風險因素,即明確選擇此方案將面臨的風險以及風險預防措施是什么,如圖2-11所示。
圖2-11 Q8的展開
④實施計劃——鍛造行動思考力(Q9)。
Q9,用于分解出具體的實施計劃以及明確實施計劃中的關鍵監控點,行動思考力主要解決結構化的工作分解、時間計劃以及實施過程控制等事項。實施計劃進程與工具說明如圖2-12所示。
圖2-12 實施計劃進程與工具說明
其中,前三項內容將以書面形式直觀地展現出來,即項目實施計劃和監控點/里程碑。項目進度計劃如表2-1所示。
表2-1 項目進度計劃
為了保證項目的進度和項目質量,還需要明確項目的控制計劃,即設置控制點/里程碑進行管理。項目控制圖如圖2-13所示。
本項目控制圖,以甘特圖為基礎,在計劃進度上將控制點/里程碑展現出來,便于項目管理者和員工監控。
圖2-13 項目控制圖
⑤事后回顧——打造學習力(Q10)。
本過程通過對終結項目的學習(ARR),發現不足和優點,進而在接下來的項目管理中獲得改善。
AAR(即AfterActionReview,行動后學習機制)又稱行動后反思(AAR)或事后回顧,是目前知識管理實踐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工具之一。
AAR實施步驟如圖2-14所示。
圖2-14 AAR實施步驟
AAR是一個簡單、有效的學習過程,它是一個結合了技術和人的因素的快速報告的方法或工具。它能夠讓團隊從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中得到經驗教訓,以便改進未來的表現。此外,它還為團隊提供反思一個項目、活動、事件或任務的機會,以便下次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