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依法履行行政檢查職責

——浦鐵(青島)鋼材加工有限公司訴青島市環境保護局環保行政處罰案

(一)基本案情

2014年10月15日,山東省青島市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市環保局)執法人員至浦鐵(青島)鋼材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鐵公司)現場檢查,被該公司保安以未經公司負責人同意為由拒之門外。執法人員當場制作了現場檢查筆錄并向浦鐵公司送達了環境違法行為協助調查告知書,要求其協助調查。其后,市環保局作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并在收到浦鐵公司提交的《關于積極配合環保部門監督檢查的整改措施》后,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認定該公司違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決定罰款1萬元。浦鐵公司不服訴至法院,請求撤銷上述處罰決定。

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條規定,拒絕環保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環保主管部門有權責令其改正,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原告浦鐵公司保安以必須經過公司負責人同意為由,阻礙被告市環保局執法人員第一時間進廠檢查,構成拒絕執法人員檢查,違反了上述規定,應受到處罰。但鑒于原告事后積極整改,并提交整改措施,符合輕微標準,被告對其處以1萬元罰款并無不當,遂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本案是有關維護環保機關依法履職的典型案例。調查權是行政機關實施管理的一項基礎性權力。對環保機關而言,只有切實履行法定調查職能,才可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環境污染問題。許多環保類法律法規規定了環保機關的此項職權,同時明確了被調查對象的協助義務。如《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環保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第七十條規定了具體罰則。本案中,市環保局依法履行法定的執法檢查職責,具有強制性。浦鐵公司作為鋼材加工企業應當誠懇接受、配合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查,不能拒絕或以公司內部管理規定為由對抗。市環保局結合浦鐵公司隨后遞交報告、積極整改等情形,對該公司從輕處理,過罰相當,效果良好。

(二)案例分析

1.關于現場檢查

現場檢查權是行政機關進行日常監管活動,實現行政目的的一項具有基礎性和普遍性的權力。現場檢查在環境執法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對其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實施監督檢查的一項重要手段。《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環保類法律對環境現場檢查制度作出了明確規定。《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及其委托的環境監察機構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權對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者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實施現場檢查的部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為被檢查者保守商業秘密。《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有義務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在檢查中獲取的商業秘密。環境違法問題通常都會在現場有所表現,通過現場檢查,執法部門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環境保護問題,消除污染事故隱患,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督促排污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依照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規定,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防治污染,促使排污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加強管理,提高排污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法制觀念,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同時,現場檢查也是查明違法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收集相關證據,進而作出相應行政處罰的有效措施。

本案主要涉及對水污染源的現場檢查。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規定,水污染防治現場檢查具有以下特點:(1)現場檢查的主體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2)和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對其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檢查,無權對其管轄范圍外的排污單位進行檢查。(3)現場檢查具有強制性。被檢查者必須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為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現場檢查提供便利條件,不得以各種理由推諉、阻擾、拒絕檢查。(4)現場檢查具有隨機性和即時性。各級環保部門應根據本地區的污染源特點和環境特點,保證必要的現場檢查頻次。對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擾民嚴重的餐飲、娛樂服務等污染源及群眾來信來訪舉報的污染源及時進行隨機檢查。同時,由于水污染源檢查的特殊性,稍有耽擱,被檢查單位就可能采取措施,造成檢查結果不同,掩蓋違法排放問題,因此,環境保護檢查具有即時性,執法人員應當立刻進入現場進行檢查。(5)現場檢查的內容以及程序應有法律依據,不得隨意進行。2011年2月,環境保護部發布的《工業污染源現場檢查技術規范》,適用于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工業污染源現場檢查工作。環境保護現場檢查應當符合有關的技術規范和程序要求。

根據《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工業污染源現場檢查技術規范》等相關規定,水污染源現場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對水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狀態、歷史運行情況、處理能力及處理水量、廢水的分質管理、處理效果、污泥處理、處置的檢查。(2)對污水排放口的位置、數量,以及監測采樣點、測流段的檢查。(3)對排水量的復核。(4)對排放水質是否達到國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的檢查。(5)對排水分流的檢查。(6)對事故廢水應急處置設施的檢查。(7)對廢水的重復利用的檢查。

本案中雙方爭議較大的是,企業是否存在拒絕環保部門執法檢查的行為。企業認為,執法人員要求進廠檢查時,廠方管理人員都已下班,保安按照廠里制度第一時間聯系相關負責人,并沒有拒絕執法人員進廠檢查。青島市環保局認為,保安以通知負責人為由,拒絕執法人員在最佳檢查時機進廠檢查,已構成拒絕執法檢查。從具體案情來看,2014年10月15日,青島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到浦鐵(青島)鋼材加工有限公司突擊檢查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執法人員向公司保安說明了來意,出示了執法證件,要求立即進入現場進行檢查。保安以公司有規定需經公司負責人同意為由,拒絕執法人員進入。后保安稱正在與相關負責人電話聯系,耽誤十多分鐘。執法人員認為由于拖延時間較長,已經喪失了最佳的檢查時機,因此并未進入廠區檢查。執法人員在現場向企業送達了環境違法行為協助調查告知書,要求企業相關負責人攜帶相關材料到環保部門協助調查。10月17日,浦鐵公司派工作人員到青島市環保局說明情況,“企業當時并非故意阻撓執法人員進入,而是因為當時工廠工人大多數已經下班,夜間只有少數工人值班,公司要求夜間進廠人員必須由保安通知總務確認同意后才能放行。”青島市環保局并未采納這一說辭,對企業作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責令立即改正違法行為。10月20日,浦鐵公司向環保部門提交《關于積極配合環保部門監督檢查的整改措施》,其中提到“對于沒能第一時間開門放行執法人員進廠檢查,公司已經積極予以改正”。11月11日,青島市環保局作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告知企業擬給予處罰的依據、事項、證據以及相關申辯權利。11月13日,企業向青島市環保局提交申辯意見,主張不存在拒絕監督檢查的違法行為,并已經積極整改,希望撤銷處罰。青島市環保局對申辯意見審核后,認為企業已經構成拒絕檢查的事實。12月2日,青島市環保局向企業送達正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1萬元。企業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最終,法院經審理認為,國家環境保護行政機關依法實施環境保護執法檢查,是法律賦予執法機關的權力和職責,浦鐵公司以公司管理規定為由阻礙、拒絕依法進行的行政執法行為,已構成拒絕執法檢查。

在環境保護執法過程中,進門難問題一直較為突出。環保部門對排污單位進行突然抽查,主要目的就是看污染防治設施運轉情況,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一旦檢查遇阻,短短幾分鐘里,排污單位就可能使環保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生根本改變,例如立即開啟處理污水的環保設備,將污水變淡,執法人員可能就難以發現被執法單位是否存在違法排放的情況。因此,執法人員進行現場檢查,在出示相應執法證件后,被檢查單位應當立刻允許其進入廠區進行檢查,不得以工廠內部規定等理由拖延、阻擾入內。否則,就構成了違法拒絕監督檢查行為。

2.關于行政處罰

《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條規定,拒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的監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本案中,浦鐵(青島)鋼材加工有限公司以公司內部規定為由拒絕執法人員入廠檢查,青島市環境保護局責令其改正,并處1萬元罰款,符合《行政處罰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并無不當。

(曹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红原县| 永州市| 陆河县| 宿迁市| 敦化市| 洛阳市| 内黄县| 永定县| 镇平县| 康乐县| 喀喇| 安义县| 张家川| 婺源县| 许昌市| 金塔县| 汶上县| 泗水县| 府谷县| 永寿县| 樟树市| 武山县| 台南市| 响水县| 门头沟区| 莱西市| 利津县| 镇康县| 宿迁市| 南雄市| 武鸣县| 万山特区| 古交市| 福鼎市| 麻城市| 轮台县| 温州市| 宝清县| 关岭|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