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何成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
- (加)安東尼·詹
- 2455字
- 2022-04-26 16:03:53
1953年,航天工業方興未艾,火箭化學公司(Rocket Chemical Company,下文簡稱“WD-40公司”)剛成立不久,工業化學家諾曼·拉森(Norman Larsen)和他的兩個同事承擔了一項任務:為航天火箭的外殼找到防水材料。為盡可能找到完美的材料,他們進行了多次實驗,終于在第40次實驗時確定了解決方案。隔水劑40(WD-40產品)由此問世,如今這種產品很有名氣。
WD-40產品在過去和當下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最早被用于阿特拉斯號航天火箭,之后,它被廣泛用于日常消費領域。售賣WD-40產品的推銷員拉著行李箱走在大街小巷上,四處售賣WD-40產品,藍黃色金屬罐已成為其標志性包裝。如今,WD-40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品牌。WD-40公司年銷售額超過3.5億美元,市值超過15億美元。人們往往著眼于WD-40公司迅速成功的耀眼光芒,卻忽視了其最獨特的一面:WD-40公司奉行員工優先哲學。
WD-40公司員工平均服務年限是美國平均水平的3倍。WD-40公司97%的員工表示,他們非常樂意告訴別人自己在WD-40公司工作。1至于公司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首席執行官加里·里奇(Garry Ridge)對我解釋道:“WD-40公司的成功與員工有關,與學習有關,與我們的文化和制度有關。”2顯然,WD-40公司的成功不僅體現了其超強的組織能力,還從更深層面反映出員工起到的重要作用。
加里·里奇在WD-40公司服務了30年,擔任首席執行官長達20年。在他的領導之下,WD-40公司倡導并奉行員工優先哲學,因為他認為公司最重要、最寶貴的資產就是員工,他們能創造的價值遠勝一切。里奇和管理學大師肯·布蘭佳(1)在兩人合著的《幫助員工成長》(Helping People Win at Work)一書中,把員工優先哲學描述為:“不要只是給員工打分,而要幫助員工得到高分。”WD-40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做正確的事:幫助員工成功。
WD-40公司推行的導師制度并非可有可無,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機制。公司員工對管理者的滿意度高得驚人,滿意率持續保持在96%左右。里奇表示:“‘團隊領導者’或導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團隊成員獲得成功,僅此而已。”這種理念知易行難,卻正是WD-40公司能成為企業模范、其員工能成為職場品質模范的原因。
我們經常在生活和工作中聽到“職場品質”這個詞。然而,每當我們說某人具備好的職場品質時,我們表達的真正含義究竟是什么?我們能察覺他人身上以及我們自己所擁有的職場品質,然而,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又很難準確而全面地描述它。因為,我們并不真正理解何為職場品質。
“善”(good)和“美德”(goodness)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很常見,但其原本的含義模糊不清。已故智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把這類詞稱為“手提箱詞匯”(suitcase words):被人們濫用、含義被過度引申并因此失去了實際意義的詞語或詞組,甚至連專業的定義也無法準確呈現這類詞的含義。比如,《韋氏在線詞典》把“善”定義為“有價值的、正確的、值得稱贊的事物”。3這一定義并沒有錯,但只是一種基本的理解,我們必須更具體、更清晰地表達“善”的含義,才能真正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行善。
要為美德尋找一個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定義并踐行美德,我們就得承認美德是一項重大課題,世界上偉大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和領導者已為之上下求索了數千年。我們知道,亞里士多德曾為更好地理解人類特質與本性孜孜以求;20世紀的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和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欲望和成長的階段論;大多數宗教信奉友善原則;等等。我們應該努力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這近乎成為人類的一種普遍追求。人們似乎籠統地認為,在工作中行善和具備美德的人,就是具備好的職場品質的人。
在商業領域,職場品質、好企業家和好員工的含義是什么呢?如何在商業領域踐行職場品質,并理解由此帶來的長遠價值呢?首先,我們需要直面職場品質的含義在商業領域中的模糊性。職場品質有兩種意思。在雇用員工和管理團隊時,我們通常把“職場品質”看成“才能”的同義詞。然而,職場品質遠不止與一個人的才能有關,而是事關人性、價值觀以及與性情和其他無形特質有關的品格。因此,我們需要區分關乎才能的職場品質和關乎價值觀的職場品質,我們還要明白后者更重要。
WD-40公司之所以成為優秀雇主,正是因為它不僅看重員工才能,還致力于建設培養好員工的企業文化,而這是公司最大的競爭優勢。雖然才能很重要,但WD-40公司員工的才能肯定不會遠高于其競爭對手的員工。管理層把WD-40公司打造成了一家讓員工真心滿意的企業,員工能在做本職工作和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找到工作的意義。所以,WD-40公司才能年年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盡管像WD-40公司這樣的成功企業有很多,但很多人認為商業社會不可能有職場品質、好企業家和好員工這類“軟概念”的容身之地。畢竟,商業就是只與金錢有關,難道不是嗎?這些人相信,打造一家優秀的企業僅僅意味著取得優異的經營成果。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市場競爭曠日持久、信息獲取愈發便利、新興技術突飛猛進,這導致企業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同時也讓員工成了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好員工能在企業的每一個環節創造價值。最優秀的企業不僅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且能給員工、社區和行業帶來廣泛而積極的變化。當好員工卓越的價值觀和品格積極影響他人時,他們也跟最優秀的企業一樣,為商業社會創造了持久的價值和前進的動力。即便你只關心利潤和回報最大化,職場品質和好員工也有助于你實現該目標。
本書試圖發掘商業社會背后的軟實力。通過重新定義職場品質和好員工,我們能夠正確評價自己和身邊的人,改變商業面貌,甚至改變整個社會與世界。我曾經在各種規模的公司工作,也曾為不同水平的公司提供咨詢服務,我還創辦了幾家企業,并投資了大約50個項目,我逐漸相信,追求職場品質并培養一批好員工,是唯一真正重要的商業決策。為什么我們會敬佩某些領導者或者某些普通人呢?答案很清楚:他們總是將他人放在第一位,總是理解并踐行符合職場品質的價值觀。好的企業家總是致力于幫助身邊的人成長,就像致力于讓自己成長一樣。他們感受到一種為他人服務的使命,想要鼓舞和幫助他人成為最好、最完滿的自己。管理學大師湯姆·彼得斯說,能夠這么做的領導者和普通人,“不是在創造追隨者”,而是“在創造更多的領導者”。4我越來越認同他的話,并堅信好員工及其價值觀才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至少今日世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