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級加速:SOP
什么是SOP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中文翻譯:標準作業程序。聽著有點晦澀,簡單來說就是“流程化+標準化”。
1.流程化
所謂流程化,就是把實現某個結果的過程給固定下來,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像清單一樣地列出來。
然后,每次都按這個固定的流程來執行操作,不得跳步、改步、少步,必須嚴格執行,像計算機程序一樣。
有了這個流程,過程就不會出錯,每一次,你都會很清楚當下該干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不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效率就會變得很高,想要的結果也會像時鐘一樣如約而至。
你可能會覺得,沒那么復雜,做個奶茶而已,多做幾次,熟練了也就記住了,可如果是更復雜的任務呢,或者你正處在壓力之中呢?
比如,醫生要做一次生死攸關的手術,環節煩瑣且責任重大,這時候就很容易出錯,甚至造成嚴重的事故,比如紗布留在了病人的體內等。
把“無序”變成“有序”,把“正確的經驗”固定成“步驟”,你就能讓“成功可復制”,大幅提升做事的效率。
因此,你在學習、改變、探索的過程中,需要把每一步都記錄下來,一旦發現某一次效果特別好,就要把這次“成功的經驗”固定成步驟,讓它成為你下一次的“工作流程”,這個過程就叫作“流程化”。
2.標準化
除了把步驟固定下來,你還得把每一步的標準固定下來。
比如很多中國廚師,在傳授做菜方法時經常會說:“鹽少許,加一點辣,再燉一會兒,看到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你聽完一頭霧水,問:“少許是多少?一會兒是多久?怎樣才算兩面金黃?”
你會得到一個無懈可擊的回答:“憑感覺!這是手藝,練久了你就能掌握了,無他,手熟爾!”
厲害,大師,請受徒兒一拜!
結果,明明是同門師兄,100個徒弟眼中卻有100個不同的師傅,你能嘗到什么味道全憑運氣……
那什么是標準化?
就是每一步都有明確的、可量化的標準。
比如麥當勞,全球擁有3萬多家門店,橫跨六大洲,119個國家和地區,但是每家店的“巨無霸漢堡包”味道幾乎都一模一樣,為什么?
那是因為,麥當勞全世界每個門店制作“巨無霸漢堡包”的步驟、標準,甚至是食材的選擇,都是一模一樣的。比如對牛肉餅的要求:成分必須是83%的牛肩肉和17%的五花肉,脂肪含量必須在16%~19%之間,肉餅的直徑是95.8毫米、厚度為5.65毫米、重量是47.32克……
你看,僅僅對食材的要求就那么精準。然后,像烹飪時的爐溫、時間、佐料用量,都需要精確到多少攝氏度、多少秒、多少克……
這樣,即使一個完全不懂烹飪,從來沒做過漢堡包的普通人,如果嚴格按照這個SOP來操作,也能做出個一模一樣的漢堡包,時間、火候、味道都能做到剛剛好,這就是標準化的力量。
流程化+標準化=SOP
有了SOP,你就能從依賴經驗、手藝和碰運氣,變成依賴規則和流程。將你的工作SOP化后,結果將變得可控,過程將變得井然有序,效率自然就高多了。
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將可以被復制,變成團隊的能力,變成組織的能力,變成機器的生產力,整個團隊乃至整個社會的效率都會因此大幅提升。
SOP是提升效率中最重要的一個臺階,如果這個臺階跨不上的話,后面的臺階可能就跟你沒什么關系了。
你可能會問,有些工作沒辦法完全SOP怎么辦?
比如繪畫、寫歌、寫小說、制作手工藝品等,這些都沒辦法完全標準化。
確實。藝術作品的價值就來自它的獨一無二、它的與眾不同、它的個性張揚,它需要的不是每次都一樣,而是每次都不一樣。但這樣做的代價,就是犧牲了效率,如果你硬要把它們完全SOP化,反而會大幅降低它們的價值。
所以,SOP也有它的適用范圍,當你面對的是這類工作的時候,就需要在“價值”和“效率”之間做一次取舍,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千萬別貪心,魚和熊掌在此很難兼得。
當然,隨著AI技術的持續發展,未來也許能突破這個瓶頸,同時兼顧效率與獨特性,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這就是第2級加速:SOP。
它的本質就是把無序的關鍵要素變成有序的、可量化的標準動作(見圖3-2),然后以此為流程,每次都嚴格按步驟執行,提高效率。
往小了說,這是某項任務的SOP;往大了說,這也可以是你實現某個目標的詳細計劃。

圖 3-2
開啟第2級加速
小錘認識到這點后,趕緊梳理了一份制作珍珠奶茶的SOP(見圖3-3)。

圖3-3 制作珍珠奶茶的SOP
根據這份SOP,小錘終于把一杯珍珠奶茶的制作時間減少到50分鐘,制作的過程井井有條且品質穩定,贊!
可這個速度還是很慢啊,接下來該如何進一步提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