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買手概述
時裝買手(Fashion Buyer)在國內屬于“年輕的”職業。買手一詞最早在國內出現大概是20世紀90年代中早期。盡管買手作為職業在國內已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至今國內服裝企業對“買手”一詞的理解依然千差萬別,甚至許多行業內人士并不清楚買手是干什么的。
其實買手最主要的工作目標就是為各類型的服裝零售店鋪或者經銷渠道組合并采購適當數量與金額的商品。時裝買手的核心工作內容全部是圍繞“商品”進行的。這樣簡單的一句概括,實際包含了以下三點要素:
(1)合適的商品,指產品設計符合目標消費者衣著品位、穿著習慣及當地季節氣候;商品價格符合目標銷售地消費群的購買能力。
(2)商品組合則是指最能夠提升并促進銷售的商品配搭。比如低、中、高價格的組合,上下裝、內外搭配裝的組合,時尚款與基本款的組合等。
(3)適當數量與金額則是指所采購的商品數量與金額可以滿足銷售需求,但也不至于影響企業現金流的周轉并給企業帶來沉重的庫存負擔。
為了達到這一工作目標,時裝買手需要完成以下工作內容:
(1)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時尚潮流并選擇出符合本地市場的新一年度或者季度的流行趨勢。
(2)與供貨商談判并控制進貨成本及貨品質量。
(3)提供商品計劃,為設計部門提供新一季度設計方向與商品需求表。
(4)與銷售部及財務部共同制訂銷售預算并根據銷售預算制訂貨品采購預算。
(5)制訂零售價格及促銷折扣,從而控制好毛利率及庫存。
(6)了解競爭者動態以提升本品牌商品競爭力。
(7)跟蹤銷售數據并作數據分析。
(8)為新一季度采購商品樣品。
(9)參加訂貨會并訂貨。
為了完成以上工作內容,買手需要具備以下的基本素質:
(1)既需要擁有對時尚的高度熱情,又能夠客觀冷靜地分析市場需求。
(2)商業環境千變萬化,專業買手既要講究嚴謹的工作原則,又要能夠不斷適應市場的頻繁變化,并且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
(3)既需要對時尚的感性認知,也需要有良好的數字分析能力。
(4)買手通常出差比較頻繁,所以需要有很好的體力及適應各地生活的能力。
(5)買手涉及的相關部門很多,包括設計部、生產部、銷售部、財務部等部門,又要經常同外部的供應商打交道,所以需要具備很好的協調、溝通與談判能力。
買手最終是為零售終端服務的。要很好地了解時裝買手的工作,就必須先了解其所處的“工作環境”,即“零售市場環境”。本章將介紹零售業態的主要形式及中西方零售市場的主要區別,以及時裝買手在企業組織架構中的地位、工作流程、與關聯部門之間的溝通,及在我國的職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