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醫療投資爆紅的真相

2020年,是醫療投資市場的熱情被徹底點燃的一年,在掀起資本熱潮的同時,國內醫療行業也正面臨著全球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挑戰。

醫療投資正當時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關注醫療投資賽道,國內醫療企業融資事件層出不窮,關于醫療行業的融資話題也屢見不鮮。

當下醫療投資可謂正當時,這和國內投資門檻日益提高的趨勢、醫療健康領域內生因素變化和宏觀人口結構性改變有關。

在國內投資熱點變遷上,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了解整體的行業投資脈絡。1998—2001年是門戶網站,2004—2008年是電子商務和社交,2011—2013年是智能手機和移動社交,2014—2016年是直播、文娛和金融科技,2016—2018年是短視頻、消費升級、AI、大數據和云服務,2018—2019年是AIoT和社交電商,2019年至今是生物醫藥和半導體。

從整體趨勢上看,創業的門檻越來越高、對創業者的專業化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這如同到果園摘蘋果,顯而易見的、容易摘到的蘋果肯定會在第一時間被搶奪,相對應地,隱藏較深、難以觸及的蘋果,往往較少有人注意。

因此,可以看到早期投資機構會一窩蜂似的關注互聯網等熱點領域,較少涉獵半導體、醫療健康等領域。但當互聯網領域的蘋果被摘完,資本的目光只能被倒逼去關注醫療健康等門檻更高的領域。

表現在數據上便是融資總額的大幅度增加和融資交易數量的減少。據數據統計,在2020年,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總額達到創下歷史新高的1626.5億元,同比增長58%;但融資交易僅767起,同比下滑6%。

即便投資市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短期資金收緊,但在2020年下半年涌入醫療健康領域的資金出現超強反彈,470起融資事件籌集資金超過1000億元,使2020年全年融資總額飆升至歷史首位。

同時,醫療健康領域持續的人才紅利、政府政策紅利也進一步助推了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融資活動。

在人才供給端,生物醫藥領域創始人往往需要博士學歷的背景和至少10~20年的工作經驗,這是一個長周期的培養過程。

從1999年大學擴招至今,正好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這批學生如今年至四十,正處于工作的黃金時段,因此在生物醫藥領域將會迎來一波又一波創業項目。

同時,我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學歷人才,加之人力成本較低,人才成為中國醫藥研發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政策紅利上,國內政策大方向轉向鼓勵醫藥創新,放寬了醫藥企業上市時的盈利能力要求,推出了科創板板塊,為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項目提供了相應的退出機制,穩定了投資機構的信心。

根據生輝的數據,2018年醫療健康領域IPO企業僅為20家,2019年和2020年這一數字分別變成了38家和63家,為投資機構的退出提供了渠道保障。

宏觀人口結構性轉變則為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在宏觀人口結構上,國內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很多慢性疾病、腫瘤、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

14億的人口基數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使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需求日益迫切。

數據顯示,2015年醫療服務支出為3.25萬億元,2020年預計達到7.75萬億元,保持18%的復合增長;目前,中國醫療占GDP比例遠低于發達國家,伴隨著GDP的增長,中國醫療服務支出將會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醫療企業將會享受市場紅利。

投資潛力賽道分析

醫療健康領域投資市場本身屬于巨大的市場,于投資人而言選擇哪一條賽道不盡相同。舉例來說,目前階段,英諾主要關注醫療器械、合成生物等潛力賽道。

在醫療器械賽道中,從增速上看,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增速保持在3%~5%,而中國醫療器械增速高達15%~20%,遠超世界同期水平,因此國內醫療器械市場依然處于藍海階段,消費潛力一直在釋放。

從供給上看,我國所需醫療器械中的高端產品依然被國外廠商把持,市場占比達75%,全球排名前20的公司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有著消費的需求和越來越多的人才創業,相信在IVD、心腦血管、影像、骨科、眼科等領域必定會有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公司誕生。

與此同時,在政策的風向下,政府對于醫療器械行業的關注也日益提升。結合目前的政策,英諾判斷未來醫療器械市場將會迎來四大趨勢:

第一,帶量采購蔓延至器械市場,低價將是未來方向,這本身也是還原醫療器械為人服務的本質。

第二,藥監部門對于醫療器械上市后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強,醫療器械屬于植入物,會長期存在于人的身體中,因此,政府監管力度會逐漸加強。

第三,國家鼓勵國產化設備應用,重點關注國產化占比較弱的應用領域。

第四,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結合臨床病患痛點,探尋應用場景。因為醫療器械的實際應用人是病人,需要醫生去主導推進,決策權在醫生手中,因此不能僅僅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時刻關注臨床醫生的看法。

手術機器人賽道同樣值得關注。醫療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生驅動力是關注人對健康和美好醫療品質的追求。所謂美好醫療品質,其表現方式之一便是手術方式的進步。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并沒有微創手術,手術基本上都需要大開腹,也就是今天的大手術。但是隨著微創技術的產生,只需要在人體開小洞,通過腹腔鏡完成手術即可。

手術機器人的發展也遵循著這樣的邏輯。具體而言,手術機器人可以細分為單孔手術機器人、便攜小型手術機器人和納米機器人。

單孔手術機器人可以減少手術創傷和術中出血量,減少病人的住院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簡化術前準備流程;不會產生術中各機械臂的碰撞干涉,手術安全性更高。便攜小型手術機器人對于疑難、空間小的手術有著獨特優勢,可以在未來應用于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納米機器人可以用于治療動脈硬化、疏通血管、清除動脈內脂肪沉積、精確殺死癌細胞、去除寄生蟲、治療痛風、腎臟排石和清理傷口。

目前,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2018年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36億美元,2021年預計達到207億美元。我國的智能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19年已達到43.2億元,其中,康復機器人、手術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和醫療服務機器人占比分別為47%、17%、23%和13%,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百億元。

勿以市場小而不投

在對具體項目的判斷上,英諾很注重發掘具有平臺化潛質的公司。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眾多,但極易觸碰天花板,多數細分市場規模在幾十億元,因此平臺化發展將成為主流。

近幾年,器械商的關鍵詞是“軟硬結合”,器械商要通過平臺化的形式來提供服務,滿足用戶的軟性需求,如臨床培訓、科研會是未來器械商發展的重點方向。目前GE、飛利浦、西門子等行業巨頭都在走平臺化的方向。例如,GE醫療的Edison平臺可以實現與現有AI合作伙伴相關產品的無縫整合。

放眼到國內,醫療器械并購案例大幅增加,從同類產品并購、產業鏈并購到平臺化收購,行業整合大潮已經到來,可以預見,新的龍頭企業將在未來不斷產生。同時,投資人在市場選擇上,勿以市場小而不投,勿以市場大而投資??词袌霾荒苤豢串斚碌那闆r,要著眼于未來,因為市場可以通過技術的進步、產品性能的提升而改變。

某些領域在當下看只有10億元的市場規模,但如果能夠預測和估計未來患病人群的趨勢,在技術進步的背景下,市場達到50億元的門檻并非毫無可能,50億元的市場規模足夠支撐2~3家上市公司。

如中國人工晶狀體市場。在早年間這片市場太過細分,一直沒有被投資人重視,2019年,中國人工晶狀體市場規模為26億元左右,當時預測到2025年市場規模也才能達到46億元。

但如果想在這個階段進軍該市場,早已失去了先手的機會。行業的領軍企業愛博諾德成立于2010年,2019年收入1.95億元,其中,人工晶狀體收入占比為91.84%、角膜塑形鏡占比為3.65%,目前企業市值已經達到220億元。

同時,如果在當下看來某些細分領域市場容量大,也并不一定適合投資。因為大的市場往往競爭激烈,投資人難以有很好的退出路徑,因此越火熱的賽道投入時越要小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民县| 楚雄市| 舟山市| 镇雄县| 饶平县| 固阳县| 岢岚县| 禄丰县| 连云港市| 曲阜市| 清涧县| 高唐县| 安阳市| 宣威市| 内黄县| 金湖县| 凉城县| 浪卡子县| 江永县| 陆丰市| 安吉县| 花莲县| 和硕县| 永善县| 晴隆县| 内黄县| 新闻| 同心县| 小金县| 来凤县| 余姚市| 岗巴县| 全南县| 阿坝县| 积石山| 东阳市| 蕲春县| 贺兰县| 达拉特旗|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