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與生態環境
- 溫宗國等
- 619字
- 2022-05-06 12:17:37
1.1.3 “物聯網+”生態環境的標準化
標準化是指通過對繁復的事物或概念等進行統一化制定、管理,達到規范并獲得效益。當前,“物聯網+”生態環境領域要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標準化建設。通過標準化及相關技術政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
1.完善標準化的系統設計
建立健全物聯網標準體系,發布物聯網標準化建設指南。進一步促進物聯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協調發展,以企業為主體開展標準制定,積極將創新成果納入國際標準,加快建設技術標準試驗驗證環境,完善標準化信息服務。
2.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標準制定
加快制定傳感器、RFID、紅外感應、地理坐標定位等感知技術和設備標準;組織制定無線傳感器網絡、低功耗廣域網、網絡虛擬化和異構網絡融合等網絡技術標準;制定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管理與交換、數據分析與挖掘、服務支撐等信息處理標準;制定物聯網標識與解析、網絡與信息安全、參考模型與評估測試等基礎共性標準。
3.推動行業應用標準研制
大力開展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產業急需應用標準的制定,持續推進工業、農業、公共安全、交通運輸、環保等應用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加強組織協調,建立標準制定、試驗驗證和應用推廣聯合工作機制,加強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動標準化組織聯合制定跨行業標準,鼓勵發展團體標準;支持聯盟和龍頭企業牽頭制定行業應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