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稚氣小孩到科學巨人:愛因斯坦
- 松鷹
- 1494字
- 2022-04-18 11:04:42
上帝在哪里
阿爾伯特不僅數學知識超過了同班同學,他的物理知識也突破了課本的界限,而且他常常提些奇怪的問題,讓老師難以對付。
有一次上物理課,老師正在講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全班的同學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黑板,只有阿爾伯特望著窗外出神。
窗外有棵高大的銀杏樹,微風輕輕掀動著樹葉,在陽光下像無數片小鏡子閃閃發光。透過樹葉,可以望見一片深邃的藍天,遠處的藍天上飛過幾只鴿子。
“阿爾伯特,不要開小差!”老師用教鞭敲著黑板,呵斥道。
阿爾伯特轉過臉,默默地望著黑板。
“你不聽講,究竟在想些什么?”老師責問他。
阿爾伯特很認真地回答說:“我在想,如果我以光速飛向宇宙,我會怎么樣?”
他的話使得全班哄堂大笑。
老師氣得把鼻夾眼鏡摘了下來,往桌上一扔:“你會怎么樣?你會摔得粉身碎骨。”
講臺下又是一陣哄笑。
阿爾伯特卻沒有笑,臉上現出若有所思的樣子。阿爾伯特心想:是啊,世界充滿著奧秘,人們還無法認識它。如何去打開那神秘的宇宙之門,也許正是我未來的使命……
又一個安息日來了。這是阿爾伯特最愉快的時刻,因為每次塔爾玖來,都會給他帶來一些新鮮有趣的話題。塔爾玖比阿爾伯特大11歲,一貧如洗,他唯一的財富,就是頭腦里豐富的知識。他曾笑著對阿爾伯特說:“知識的金鍋誰也偷不走。”阿爾伯特很喜歡他。
“小伙子,聽雅各布叔叔說,你被老師批評了?”
“是的,老師下課后警告我,不準當著同學的面再提怪問題。”
“有意思,一定是你讓老師下不了臺了,究竟是什么怪問題呀?”
“我不是故意的。”阿爾伯特講起課堂上的事。
塔爾玖聽完后,說道:“這個問題很有想象力呀……對了,你讀過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嗎?”
“沒有。”
“那就請海爾曼先生給你買一套吧!書中不僅有光學知識,還有其他豐富的內容。”
阿爾伯特得到父親的支持,高高興興地買回了《自然科學通俗讀本》。
這套科普書印得很精致,共有六卷,實際是一部自然科學的百科全書。內容包括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等各門學科,從地球的誕生、天體的運行,到地下的礦藏、人類的起源應有盡有,書中還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讓人愛不釋手。
阿爾伯特聚精會神地讀完《自然科學通俗讀本》,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他的面前。
“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的真面目啊!”他感到驚奇極了。
可是上帝在哪里呢?阿爾伯特困惑了。
《圣經》里說:上帝第一天創造了天和地,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創造了人……但是這本輝煌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里,除了地球的真實面目和大自然遵循的規律外,竟然找不到半點兒上帝的影子!這位中學生的宗教信念動搖了。
沒有多久,阿爾伯特又讀到一本畢希納的《力和物質》,也是塔爾玖推薦的。這是一本和《自然科學通俗讀本》同樣出色的科普讀物,在當時影響很大。書的作者是一個無神論者。
這兩本書,給愛因斯坦打下了牢固的科學根基,并對愛因斯坦世界觀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讀完《力和物質》后,阿爾伯特完全明白了,《圣經》里的故事有很多原來是傳說的。這個發現使他大為震驚。這件事在他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從此以后,他不再相信宗教權威了。
此時,在阿爾伯特的心目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上帝”——那就是神秘的自然和宇宙的規律。他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世界,它遠離人類而獨立存在,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謎。對這個世界的憧憬和沉思,鼓舞著許多他所尊敬和欽佩的古今人物,不惜獻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熱忱,去探尋它的真諦。這是一樁莊嚴而神圣的事業,也是一種崇高的幸福。人在對真理的追求中,可以從世俗的欲望和追逐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獲得內心的自由和安寧。
這條通向真理的攀登之路,并不像通往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樣舒坦和誘人,但是阿爾伯特毅然選定了它,并且終生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