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稚氣小孩到科學巨人:愛因斯坦
- 松鷹
- 1326字
- 2022-04-18 11:04:42
茅塞頓開
童年時光,就這樣像夢一般過去了。阿爾伯特10歲那年,進入路提波德中學學習。路提波德中學是慕尼黑一流的學校,只有慕尼黑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或是幸運兒才能進入學校學習。
“咱們的阿爾伯特是中學生啦!”父親高興地說。
“是呀,你瞧他穿上校服多神氣啊!”母親也笑道。
可是,阿爾伯特穿上這藍色制服,渾身不自在。“就像警察一樣!”他在心里嘀咕著。
當時德國的中小學教育非常古板。一來是老師管得太嚴厲,學生都被管教成了機器;二來是德國當時軍國主義甚囂塵上,學校里的氣氛帶有很濃的半軍事化色彩,紀律嚴格而苛刻。對阿爾伯特來說,從小學升入中學,等于是從一座“小軍營”進入了一座“更大一點兒的軍營”。難怪他不喜歡制服。
進入路提波德中學不久,阿爾伯特就向雅各布叔叔訴起苦來。他說:“如果說小學的老師像陸軍上士,那么,中學老師便是一群中尉了。”在課堂上,那些“中尉閣下”裝腔作勢,照本宣科,把拉丁語、希臘語像稻草一樣往學生的腦子里塞。誰要是敢給老師提意見,馬上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每次上課,阿爾伯特都感覺非常難熬。看見阿爾伯特無精打采的模樣,雅各布叔叔拍拍他的肩頭,鼓勵道:“既然你不喜歡嚼那些稻草,那就自己去發掘知識的寶藏吧!”
“是呀,我可以自己學呀!”阿爾伯特心頭豁然開朗。他的學習興趣,很快擴大到課堂以外。尤其對數學和物理,他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
在一個新學年的開始,一天,雅各布叔叔在紙上畫了一個直角三角形,拿給阿爾伯特看。“阿爾伯特,你學過這個定理嗎?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之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是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定理,很有名,在中國叫作勾股定理,你能證明嗎?”雅各布叔叔神秘地朝他笑笑。
“我?”12歲的阿爾伯特又驚訝又興奮,“我試試看。”阿爾伯特把這個迷人的定理證明出來,花了整整一個星期,他后來采用引垂線的方法,終于成功了。阿爾伯特心中的快樂是難用語言來表達的。他平生第一次體驗到發現真理的樂趣。俗話說:好事成雙。沒幾天,又發生一件事情,深深地打動了少年愛因斯坦的心。
每個星期四安息日,愛因斯坦家都要邀請一位貧寒的猶太學生來家里吃午飯,這是他們家多年保留的習俗。這個安息日,家里來了一位波蘭猶太青年,名叫馬克斯·塔爾玖,是慕尼黑大學的醫科學生。塔爾玖生性活潑、機敏,他在餐桌上發現阿爾伯特喜歡數學,而且很愛思考,于是送了一本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給他。阿爾伯特得到這本《幾何原本》,如獲至寶。他把它稱為“神圣的幾何小書”。這是歐幾里德的名著,書中有不少他從未學過的重要定理。阿爾伯特立刻被吸引住了。
一連好幾天,阿爾伯特捧著小冊子讀得如癡如醉,讀完之后驚嘆不已。用愛因斯坦多年以后的話來說,他當時簡直像經歷了一次“奇跡”。書中的定理,有的從直觀上看不出來,但卻可以非常明確地把它證明出來,邏輯嚴密無誤,思路清清楚楚,讓人沒有半點兒懷疑。這種思維的力量,給他留下一種難以形容的印象。他想:世界和人的思維是多么奇妙啊!
從此以后,阿爾伯特被幾何學迷住了。沒有多久,他學完初等數學,開始向高等數學領域進軍。當同班同學還在課堂上愁眉苦臉地咀嚼枯燥的“常量稻草”時,阿爾伯特已經興高采烈地學會了解析幾何,并且征服了微積分。
這只奇特的“笨鳥”,終于先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