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體面[1]
普通家庭消費得起研究生教育,這是時代富裕的表現之一。研究生教育總體來說比較昂貴,金錢付出不少,時間成本更大。幾年之后,有人相較于本科生,收入沒有更高,機會沒有更多,失望和怨恨就難免了。
普通家庭,與更富裕的家庭相比較,匱乏感強烈一些,迫切希望孩子通過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帶領家庭往上走。極端的例子就是所謂的“鳳凰男”,飛出村子的那個會讀書的孩子,他進城以后就不只屬于他自己,而是要肩負為全家人、全村人提升檔次的使命。而沒人承擔得起這個使命,最后大家都非常不愉快,這是理想與現實完全不可調和的結果。
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處境比鳳凰男好一些,但是如果他們的認知出了問題,脫離了現實,最后的不愉快,也是一樣。研究生畢業后,就有一份“輕松又體面”的工作,就是最典型的認知錯誤。在這種錯誤的指導下,財力、智力明顯不足的人,拼命搞了個研究生文憑,結果可能連工作都沒有。然后他們又認為,有個博士文憑應該可以“輕松又體面”,考上公務員應該可以“輕松又體面”,在讀書、考試的路上走到黑。每次考試成功,“輕松又體面”都沒有出現,于是他們就覺得有個針對自己的陰謀。寒門啊,階層啊,不公不義啊,這些字眼就特別能夠打動他。
你追求世上不存在的東西,怎么可能實現?
如何過上體面的生活?兩個條件:一、不缺錢;二、品格與才能受人尊重。這兩個條件都需要艱苦修煉才能得到。有文憑不是充分條件(有文憑就必然有體面),甚至連必要條件(有文憑或許有體面)都不是。
在知識社會,上大學是得到知識的重要途徑,輕視大學自然是無知。而在大學教育充分供給的社會,文憑不難得到,有時間磨,總會有大學給你一紙證書。你若有錢有勢,學歷可以做得非常漂亮,太把學歷當回事,也過于天真。
普通家庭最容易犯的策略性錯誤,就是以為他們之上的階層,是不勞而獲的——“輕松又體面”。自己也奔著不勞而獲去,還沒出發,氣質已經猥瑣,離體面又更遠一些。就像普通人以為皇帝很舒服,為所欲為,想殺誰就殺誰。碰上幾個想青史留名的憤青諫臣,皇帝做什么、對不對,他都罵一通;不砍他,自己難受,砍他,正合他意。而皇帝的兒子們,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殺得你死我活。這些可怕的事情,在普通家庭里,還少一些吧。
普通家庭辛苦,其中的聰明人可以悟得出,每一個階層,都有其辛苦。人性是相通的,任何好東西背后,都是激烈的競爭。體面是好東西里的好東西,怎么可能一紙證書就給了你?人往上走,有更高的學歷,更大的力量,并不是為了躺倒休息,而是換一批水準更高的競爭者,不可能輕松。
辛苦而體面,這種人生是有的。去追求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