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宋時期漢籍東傳日本論述稿(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 陳翀
- 658字
- 2022-04-14 15:13:24
第一章
《文選》與《白氏文集》
——對東亞古代漢籍流變史的一個考察
對東亞漢學史研究稍有涉獵的學者都知道,《文選》與《白氏文集》是促使古代東亞漢文化圈形成、各國文化水準提高的兩部最為重要的文學典籍。特別是日本的平安時期,在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大學寮之中,這兩部書籍甚至先后被賦予了與儒家經典同等的地位。比如《文選》,《延喜式》卷二十“大學寮”條規定:“凡應講說者,《禮記》《左傳》各限七百七十日;《周禮》《儀禮》《毛詩》《律》各四百八十日;《周易》三百一十日;《尚書》《論語》《令》各二百日;《孝經》六十日;《三史》(按:指《史記》《漢書》《后漢書》)、《文選》各準大經。”(1)而七十卷足本《白氏文集》,在被入唐僧人慧萼抄寫帶入平安朝之后,很快便成為當時大學寮進士科考以及官僚考核的必讀書目,超越了儒家先典的至尊地位,成為平安王朝文學璀璨花開之最重要的催化劑。(2)
然而,筆者在細考日本中世以前的文獻史料時,發現當時的文人貴族對這兩部經典的接受與學習的態度并非始終不變,在不同的時期還是有一定的變化:總的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白氏文集》的地位也逐漸提高。雖然《文選》的經典地位沒有被撼動,但慢慢地演化成一部大型“字(辭)書”,削弱了其對詩文創作之范本的實際指導意義。可以說,這是一個過去中日古典學界基本上沒有注意到的新現象。
基于此,筆者想結合日本現藏的一些《文選》及《白氏文集》的相關史料以及保留了隋唐舊貌的舊鈔文本,試圖對以上所述現象產生的前因后果與時代背景做一些探討。同時,也對現今文學史上的一些觀點進行討論,以求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