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中日書籍交流史(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 王勇
- 444字
- 2022-04-15 18:56:38
第三章
從布帛到黃金
筆者曾分析過日本奈良時代遣唐使入唐后頻繁的求書活動(1)。這些求書活動不僅僅是入唐僧俗求學的必然之舉,而且也應是遣唐使所肩負的官方使命之一。
遣唐使入唐后獲得書籍的途徑有多種多樣,如大唐朝廷的下賜,又如唐人的饋贈,當然還應該存在等價購書的情況(2)。
日本學術界流行這樣一種說法:遣唐使攜帶大量砂金用于使節團各項開支及交通費用,給唐人造成了日本盛產黃金的印象,這一印象又通過唐人傳給伊斯蘭商人,從而促成9世紀的黃金之國“外克瓦克(al-Wāqwāq)”傳說的流行(3)。
中日兩國文獻中確實多次記載到,9世紀以來遣唐使、入唐僧從日本朝廷獲得砂金并在中國實際使用。不過,眾所周知,日本從8世紀中期才開始開采黃金,因此在此之前的百余年間以及那之后的半世紀之中,遣唐使以何物充當購書資金,這一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
筆者在追蹤古代東亞書籍傳播軌跡時,多次遇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國際貨幣問題,尤其是銅錢與黃金尚未跨國通行的8世紀,究竟何種貨幣形態成為當時文化交流與貨物流通的潤滑油?本章試圖對此問題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