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自我和解系列(套裝共3冊)
- (美)基拉·阿薩特里安等
- 5058字
- 2022-04-14 09:15:29
第1章 你我不一定知道的“親密”
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親密,健康關系之本,安全感、滿足感之溫床,卻鮮有人真正理解其內涵。事實上,就算把親密視為愛情、親情、友情和交情等所有穩定關系的基礎也不為過。
然而,我們的社會秉持的信念之一就是人際關系極為復雜。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所有關系都玄妙深奧,而不僅僅是浪漫的愛情如此。觀看一部電影,翻開一本小說,你會看到它們在告訴我們:所有的關系都在崩潰的邊緣搖搖欲墜,即使是最美好的愛情也不例外。它們讓我們相信:步入婚姻殿堂表示已經被困圍城了;同事升職,意味著關系變味;小小的錯誤舉動,讓最好的朋友變成最大的敵人。
對于上述見解,我們毫無異議地全盤接收,但細細想來,豈不怪哉?為什么所有人際交往都會慘淡收場?難道人際關系注定充滿迷惑?
“我愛他,但他根本不懂我。”
“我當然想和她結婚,但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媽媽是我最好的朋友,但她從來沒說過我什么好話。”
一路走來,每個人都會和諸如此類的內心沖突做斗爭。我愛他,卻全然不同意他的選擇?家人不接納我,那么家庭還是最重要的嗎?我關心我的合作伙伴,卻不信任他?所有的疑問指向同一個問題:關系可以簡簡單單、明明白白嗎?是的,它可以。如果從恰到好處的親密關系入手,答案就是肯定的。
親密原則很簡單:徑直走向對方,體驗他/她的內心世界。當兩個人靠近彼此的內心世界,親密感就會油然而生。
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包括他/她的想法、感受、信仰、喜好、節奏、夢想、故事和經歷。關系親密的兩個人,會了解對方的信仰、節奏,溝通和親近起來更簡單、更容易。感同身受、心心相印,彼此的心在一點點靠近,內心世界觸手可及。
內心世界越靠近,兩人的關系越親密。親密越多,距離越近,孤獨感就越少。換句話說,親密,是舒緩寂寞孤獨的解藥,更是治愈疏遠悲傷的良方。它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隨之而來的悲傷煙消云散。
長期的親密關系需要定期的了解和關愛
親密聽起來很神奇,但并沒有魔法。我們之所以能慢慢走近對方的內心世界,是因為我們付出了特定的努力:了解彼此,關愛彼此。
值得注意的是,我說的了解和關愛是動詞的性質,與靜態的“我了解你”和“我關心你”完全不同。了解和關愛是一次又一次的行動。僅僅憑借漫漫人生中的某個片段,不足以了解一個人。也不要奢望10年后,你還會和他感覺親密。長期的親密關系需要定期的了解和關愛。
了解是一種從對方角度思量的行為,一種用對方的話重述其體驗的能力。很好地理解對方,親歷對方的所見所聞,體會對方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孕育出親密的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親密的認知會讓你僅僅坐在對方身邊,就能清楚他在想什么。
事實上,這種了解的實質和我們通常所說的了解有很大差別。當我們和某人頻繁接觸和互動時,就會認為了解對方,進而產生“他是個怎樣的人”的想法。例如,霍華德耳軟心活,阿什莉總是遲到,珍妮喜歡發脾氣,盧克人很好。
這些所謂的“了解”其實是錯誤的,并不能產生親密。因為關于杰米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沒有客觀全面的答案。我們有的只是對杰米的完全主觀的個人感受。當你從自己的角度談論別人時,只是把他當成你生活中的一個角色、一個玩家。這種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一切以我為中心的了解,不能孕育出親密。
比如說阿什莉,“一個總是遲到的人”。你可以認為自己了解她,因為你知道她總是遲到。但你并沒有真正了解她,除非你能從她的角度感受她遲到的體驗。從阿什莉的角度看,她之所以常常遲到,是因為她總想拼命多做一點事情,比如,在出門前把衣服洗好,或者寫完一封郵件。也就是說,你講的是“一個總是遲到的人”的故事,而阿什莉講的是“我想多做一點事”的故事。
從對方的角度思量,可以有效創造親密關系。因為你一旦能夠從對方的角度體會她的感受,她就會相信,即使向你透露她的信仰、故事和喜好,你也不會曲解她的內心世界。誤會或曲解(阿什莉總是遲到,霍華德耳根子軟)是拉遠人與人之間距離的主要因素。真誠地感受和了解,則會讓彼此的心更貼近、更親密。真正地在乎、關愛對方,也能帶來親密、緩解孤獨。
關愛,意味著照顧彼此的感受,告訴對方“你的幸福,真的對我很重要”,這也是創造親密關系的強大工具。從健康、安全到滿足感、快樂感,這些都是幸福。關愛對方的全部,才能創造親密關系的情感因素。真誠地看著對方的眼睛,你就能知道他/她在想什么。
從情感共鳴開始,感受關愛的感覺,這是理解關愛的第一步。體驗關愛的感覺?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當熟識的朋友遇到困難,大多數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同情他,從他的角度思量,這就是情感共鳴。情感共鳴是幫助你創造親密關系的好辦法。如果你沒那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也不用擔心,本書將為你提供幾個提高情感反應能力的好方法。
關愛不僅僅指情感共鳴,更意味著理解他人健康、快樂的重要性和幸福的珍貴。這種對重要性的感知,是你進入關愛的第二個階段,那就是:展現你對他人的關愛。
很多所謂展現關愛的辦法都是錯誤的。比如,過于頻繁的關愛可能不利于人際關系的進步,也不能創造親密關系。回想你的經歷,你可能會發現,想找到那些發自內心關愛他人的瞬間,猶如大海撈針。為什么會這樣?讓我來告訴你原因吧。
我們常常被教導,展現關愛就是為他人擔憂、急他人之所急。但實際上,這不能真正制造親密感,因為你的擔憂可能會讓對方想努力證明萬事大吉、一切順利,以便使你安心。我們也會通過提供建議、直接解決問題來展現關愛,但這對創造親密關系沒有任何幫助,因為這會讓你不自覺地擁有某種優越感,站在更高處指導別人,而這很可能讓對方埋怨或怨恨你。
真正的親密,需要你站在全新的視角來展現關愛,積極主動地關注他人的健康與幸福,并告訴她你所看到的一切。請關注對方的行為,讓她知道你在關注她,而不是用擔憂、建議來“展示”你的關注,這才是一種明智的、貼心的、溫暖的關注。
展現關愛真的簡單極了。正因為它的簡單,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恰當的方法來展現它。比如,對你幾乎天天都能見到的同事展現關愛吧!停在她的辦公桌前,看著她的眼睛,輕聲問一句:“嗨,南希!我發現你今天格外安靜。你還好嗎?”
輕松、簡單、有趣的關注,加上邀請式的分享交流,在任何環境下都恰到好處。盡管關愛是一種情感體驗,但它并不涉及隱私,更不會顯得過分熟絡。關愛只是用心關注,輕松交流而已。你完全可以在關愛他人的同時,繼續保持你的職業精神,認真工作。
這種關愛方式,絕對是制造親密的強大工具。因為它讓對方明白,你渴望進入他的內心世界,發自內心地關愛他。無論是伴侶、親朋、姐妹、同事、同學,關注他們生活的點滴,展現你對他們的關愛吧!用不同形式的關愛,加上真誠用心的了解,就能創造出不可動搖的親密關系!
了解與關愛,二者可以獨立運用,但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創造真正的親密。沒有了解的關愛不能捕獲真心。缺乏關愛的了解,容易導致被忽視,即使你們志趣相投。換言之,對方了解你,但你卻感受不到他對你的重視。
沒有了解的關愛,就像是打擾和輕視。“我知道我爸很愛我,但他完全不懂我的生活。”沒有關愛的了解,更讓人心疼、受傷:“我的閨蜜雖然了解我生活的一切,但怎么沒發現我正苦不堪言呢?”
了解與關愛強強聯合,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親密,這種親密可以讓彼此直抵對方的內心最深處,愿意主動呵護彼此那顆最真的心。那么,如何才能改善人際關系、創造親密關系?我們還能做得更多嗎?
我們為什么需要親密關系?
凝聚了解和關愛的人際關系,絕對益處多多。憑直覺我們都知道,親密除了能緩解孤獨,還能助你過上幸福生活。曾記否,我們通過寫詩、作畫、歌唱,表達著我們對親密、愛情、交流的渴望。它們都是經久不衰的討論主題。
藝術作品通過多種形式,展現獲得親密的快樂,失去親密的痛苦。同時,科學界也證明了親密的益處。依戀理論提出者、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對親密的好處做出了特別好的解釋。約翰概括了親密關系的重要性,并指出:“與他人真正的親密行為是人類存在的最高價值,對人們的幸福和社會良性運作發揮最大作用的就是親密關系,沒有什么比它更重要!”
“幸福”與“社會良性運作”并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它們很簡單,就是生命中那些能讓我們感覺很好、激勵我們表現更好的事情。它們的好處很實用。試想一下,每天自然醒和被鬧鐘吵醒的感覺,是不是很不一樣?快樂幸福和悲傷失落的感覺,是不是很不一樣?有能力勝任工作和無能氣餒的感覺,是不是很不一樣?所有這一切都與親密有關。
無數科學研究和學術文獻表明,親密的人際關系能讓我們的心理素質更好、身體更健康、生命更長壽。真誠的了解與關心帶來的個人滿足感,加上親密關系帶來的各種好處,構成健康、長壽人生的美妙密碼。
究竟是什么構筑了親密關系和更好的身心狀況之間的橋梁?答案可能來自格蘭特研究。這項研究始于哈佛大學,被稱為史上最曠日持久、最具奠基作用的幾項社會科學研究之一。1938年,精神病學家喬治·瓦利恩特和他的醫學研究團隊主導并發布了“什么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的研究課題。研究者以1939—1944年的哈佛大學二年級男生為對象,持續追蹤了他們未來75年人生的各個方面。
格蘭特研究團隊選擇這樣一批實驗參與者,是因為他們“擁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并且極可能運用他們的潛能,成長為一個出色的成年人”。然而,這些孩子并非全部都開始或持續擁有想象中的幸福生活。他們中有些人沉溺于酒精,一些人承受著兒時經歷的心理創傷。但那些工作、生活雙豐收的成功者,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高度重視親密關系。正如喬治·瓦利恩特所言:“是親密關系的強大能量,預示了這些人在人生各個方面都幸福、圓滿。”
如果我們將“幸福一生”分類,其中很重要的一類便是“心理健康”。顯而易見,親密關系對改善心理健康有著極大幫助。親密,讓你不再被緊張情緒困擾,讓你不再為“沒人關心我”而失落,讓你不再為失敗或挫敗煩心,讓你不再為“沒人了解我”而生氣。突然間,好像每個人都對你友善,自我感覺簡直好極了!
親密,除了能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從物理學和生物學方面來看,還能緩解孤獨感。孤獨,就像對免疫系統征稅,通過慢性壓力來剝奪我們的免疫力。俄亥俄州州立大學行為醫學研究中心的學科帶頭人莉薩·雅雷馬克的研究稱:“我們通過持續的物理學和生物學研究發現,越孤獨的人越容易產生各種身體炎癥。而那些善于交際的人更易得到積極、正面的結果。”
不必詫異,在很多方面,孤獨和壓力對身體的影響都極為相似。孤獨,也能讓你“壓力山大”。你思索“當我需要幫助,該打電話給誰”時,壓力就產生了。因此,積極創造親密關系可以得到和紓解壓力一樣的效果,也會帶來解脫感,讓你真正相信他人是值得信賴和托付的。
親密關系使人們幸福感增加、緊張感減少,這就是長壽的秘訣。2010年,美國心理學專家朱麗安娜·霍倫斯和蒂莫西·史密斯發現并證實:“社會關系對個人死亡率的影響,幾乎與抽煙、酗酒等傳統因素的影響程度一樣,甚至遠超缺乏鍛煉、肥胖等因素。”可見,人際關系的好壞,已經成為能否開啟長壽大門的最關鍵鑰匙。
你可能有一份好工作,小有成就,過得還不錯,但孤獨感還是一次次襲來。也許,你已經漸漸學會無視被人誤解、被人忽略的感覺,并讓生活、身體和心靈都變得更美好了。幸運的是,從本書中,你將會學到更多方法,未來的你再也不需要面對這些孤獨感,再也不需要無視被人誤解、被人忽視的感覺!
提問時間:自我反思
〇 請你想一想,是否有那么一瞬間,你認為她真正捕獲了你的心。你是如何面對她的?她是怎樣讓你體會到你的內心感覺的?
〇 在這個世界上,你最關心、最在乎的人是誰?
〇 你認為他了解你的關心和在乎嗎?
〇 什么事讓你感覺其他人離你的生活越來越遠?
挑戰自我:學習實踐
請拿出一張紙,分別寫出符合下列情況的人,并檢查他們是否符合“親密”的標準。
〇 你認識的人
〇 了解你的人
〇 你關愛的人
〇 關愛你的人
親密貼士
親密,就是徑直走向對方,體驗他/她的內心世界。親密,能穩固一切人際關系,愛情、親情、友情和交情皆是如此。親密越多,距離越近,孤獨感就越少。換句話說,親密,是舒緩寂寞孤獨的解藥,是治愈疏遠悲傷的良方。它拉近彼此距離,讓悲傷煙消云散。
了解和關愛是產生親密的兩大重要方式。了解,是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關愛,是感知和展現對方的健康、快樂對你來說是多么重要和珍貴。了解與關愛強強聯合創造出親密,一種渴望了解別人最深的自我和保持自我的感覺。
親密的人際關系能帶來三個神奇功效:心理素質更好、身體更健康、生命更長壽。真誠的了解與關愛帶來的個人滿足感,加上親密關系帶來的各種好處,構成了你健康、長壽人生的美妙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