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合理應用手冊
- 張美祥 陳文平主編
- 1892字
- 2022-04-22 16:31:36
第二節(jié) 系統(tǒng)性硬化病
一、系統(tǒng)性硬化病的概述、分類與臨床表現
(一)概述與分類
系統(tǒng)性硬化病(SSc)是一種原因不明、多系統(tǒng)受累的結締組織病,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其特點是小血管的自身免疫反應、功能和結構異常,表現為皮膚和內臟的間質和血管纖維化。SSc的特點是皮膚變硬和增厚,以及部分患者臟器受累[4]。
SSc女性多見,多數發(fā)病年齡在30~50歲。根據患者皮膚受累的情況,將SSc分為5種亞型[4]:
(1)局限性皮膚型SSc:
皮膚增厚限于肘(膝)的遠端,但可累及面部、頸部。
(2)CREST綜合征:
局限性皮膚型SSc的一個亞型,表現為鈣質沉著、雷諾現象、食管功能障礙、指端硬化和毛細血管擴張。
(3)彌漫性皮膚型SSc:
除面部、肢體遠端外,皮膚增厚還累及肢體近端和軀干。
(4)無皮膚硬化的SSc:
無皮膚增厚的表現,但有雷諾現象、SSc特征性的內臟表現和血清學異常。
(5)重疊綜合征:
彌漫性或局限性皮膚型SSc與其他診斷明確的結締組織病同時出現,包括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或類風濕關節(jié)炎。
(二)臨床表現
SSc最多見的初期表現是雷諾現象和隱襲性肢端和面部腫脹,并有手指皮膚逐漸增厚。大多數患者首發(fā)癥狀為雷諾現象,雷諾現象可先于系統(tǒng)性硬化病的其他癥狀(手指腫脹、關節(jié)炎、內臟受累)1~2年或與其他癥狀同時發(fā)生。多關節(jié)病同樣也是突出的早期癥狀。胃腸道功能紊亂或呼吸系統(tǒng)癥狀等,偶爾也是本病的首發(fā)表現。患者起病前可有不規(guī)則發(fā)熱、胃納減退、體質量下降等。當累及到皮膚、骨關節(jié)、消化系統(tǒng)(口腔、食管、小腸、大腸、肝、胰腺)、肺部、心臟、腎臟、神經系統(tǒng)、甲狀腺等,可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二、系統(tǒng)性硬化病的診斷要點與治療原則
(一)診斷要點[4]
198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提出的SSc分類標準,該標準包括以下條件:
主要條件:
近端皮膚硬化,表現為手指及掌指(跖趾)關節(jié)近端皮膚增厚、緊繃、腫脹。這種改變可累及整個肢體、面部、頸部和軀干(胸、腹部)。
次要條件:
指硬化,上述皮膚改變僅限手指。
指尖凹陷性瘢痕或指墊消失:
由于缺血,指尖凹陷性瘢痕或指墊消失。
雙肺基底部纖維化:
在立位胸部X線片上,可見條狀或結節(jié)狀致密影。以雙肺底為著,也可呈彌漫斑點或蜂窩狀肺,但應除外原發(fā)性肺病所引起的這種改變。
判定:
具備主要條件或2條及2條以上次要條件者,可診斷為SSc。雷諾現象、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或關節(jié)痛、食管蠕動異常、皮膚活檢示膠原纖維腫脹和纖維化以及血清有抗核抗體、抗Scl-70抗體和抗著絲點抗體陽性均有助于診斷。
歐洲硬皮病臨床試驗和研究協作組(EUSTAR)提出了“早期硬皮病”的概念和診斷標準,即如果存在雷諾現象、手指腫脹、抗核抗體陽性,應高度懷疑早期硬皮病的可能,應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果存在下列2項中的任何1項,就可以確診為早期硬皮病:甲床毛細血管鏡檢查異常,或硬皮病特異性抗體,如抗著絲點抗體陽性或抗Scl-70抗體陽性。
(二)治療原則
SSc的治療措施包括抗炎及免疫調節(jié)治療、針對血管病變的治療及抗纖維化治療3個方面。
早期治療的目的在于阻止新的皮膚和臟器受累,而晚期的目的在于改善已有的癥狀。治療包括戒煙、注意手足保暖和避免精神刺激。指端血管病變(雷諾現象和指端潰瘍)及肺動脈高壓可以使用血管擴張劑以及抗凝血治療。硬皮病腎危象可通過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控制高血壓來改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加環(huán)磷酰胺被推薦用于治療SSc的間質性肺病。質子泵抑制劑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食管潰瘍和食管狹窄有效。促動力藥物用于改善功能性消化道動力失調。
三、治療系統(tǒng)性硬化病的常用藥物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本癥效果不顯著。通常對于皮膚病變的早期(水腫期)、關節(jié)痛、肌肉病變、漿膜炎及間質性肺病的炎癥期有一定療效。劑量為潑尼松30~40mg/d,連用數周,漸減至維持量5~10mg/d[4]。
對于早期患者,皮膚處于腫脹期,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改善和阻止皮膚硬化的進展,潑尼松劑量不超過0.5mg/(kg·d),療程2~4周開始減量,不宜長期應用。有重要臟器受損如肺間質病變、腎臟受累、肝臟受累者可酌情使用潑尼松0.5~1mg/(kg·d)。
SSc是最易出現肺間質病變的自身免疫病,此時應使用中到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潑尼松0.5~1mg/(kg·d)以及同時使用環(huán)磷酰胺治療。療程4~6周后減量,每1~2周減總量的5%~10%,至<10mg/d后,可據病情需要長期維持治療或停用。
激素與SSc腎危象風險增加相關,使用激素的患者,應密切監(jiān)測血壓和腎功能[4]。
除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外,《系統(tǒng)性硬化病診斷及治療指南(2011年)》[5]中推薦的其他治療藥物有:①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②血管病變治療藥物如硝苯地平、伊洛前列素、西地那非、ACEI;③抗纖維化藥物如青霉胺,但也未被證實對纖維化有肯定的療效;④對癥治療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N-乙酰半胱氨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