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合理應用手冊
- 張美祥 陳文平主編
- 2442字
- 2022-04-22 16:31:33
第五節 亞急性甲狀腺炎
一、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概述與臨床表現
(一)概述
亞急性甲狀腺炎又稱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假)巨細胞甲狀腺炎、DeQuervain甲狀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報告。本病臨床常見,一般認為和病毒感染有關,通常于流感或普通感冒后1~2周發病,起病較急,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甲狀腺腫痛及甲狀腺功能異常。該病為自限性疾病,病程1~3個月,少數患者可遷延至1~2年,患者甲狀腺功能一般均能恢復正常,少數發生永久性甲減。
本病病因未明,多見于HLA-B35陽性的女性,且與病毒感染密切相關。病理特點為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的不同程度破壞,受累濾泡有淋巴細胞與多形核白細胞浸潤,肉芽組織隨后出現輕重不一的纖維化,其本質為非特異性炎癥過程。最后,病變逐漸恢復,濾泡細胞再生,一般均能恢復為正常結構。由于濾泡破壞甲狀腺激素釋放入血,使血中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狀腺素受到抑制水平下降,臨床上產生甲亢樣表現;同時由于濾泡破壞、促甲狀腺素降低,甲狀腺攝碘率降低。
(二)臨床表現
1.上呼吸道感染前驅癥狀
肌肉疼痛、疲勞、咽痛及輕、中度發熱,少數患者高熱達40℃,發熱在發病3~4天達高峰,1周左右消退。
2.甲狀腺區癥狀
甲狀腺區域疼痛,為本病的特征,常放射到耳、咽喉、下頜角、枕骨等處。可先累及一葉,然后擴大或轉移到另一葉。甲狀腺腫大常為彌漫性、不對稱性甲狀腺腫,一葉為著,病情緩解后可完全消退,也可遺留輕度甲狀腺腫及較小結節。
3.甲狀腺功能異常表現
先出現甲亢樣癥狀,心悸、多汗、體重減輕、不安等。1~2個月后出現甲減癥狀,畏冷、疲乏、水腫等。
4.實驗室和特殊檢查
(1)甲狀腺激素的測定:
急性發作期FT3、FT4升高,TSH降低,呈現一過性甲亢的激素譜。緩解期甲狀腺激素濃度往往降低,而TSH升高。恢復期TSH、FT3、FT4一般均在正常水平。
(2)血沉:
急性發作期血沉明顯增快,往往大于50mm/h。緩解期漸漸恢復至正常水平。
(3)甲狀腺攝碘率測定:
甲狀腺攝碘率急性期明顯降低,緩解期逐步恢復,恢復期早期升高、后逐漸恢復正常。
(4)甲狀腺核素掃描:
核素掃描時見甲狀腺不顯影或呈冷結節,隨著病情的緩解,結節消失,甲狀腺圖像恢復正常。
(5)甲狀腺穿刺病理細胞學檢查:
顯示典型的受累濾泡淋巴細胞與多形核白細胞浸潤,膠質逐漸減少或消失,并有多核巨細胞出現與肉芽組織形成。
(三)臨床分期
1.急性發作期
患者可有發熱、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甲狀腺局部有明顯的壓痛,常有放射性疼痛、質硬、可有結節,但局部無紅腫;同時有心悸、出汗、神經過敏等甲亢表現。患者血沉明顯增快,血清TSH降低,T3、T4升高,與甲狀腺攝碘率下降呈分離現象。
2.緩解期
臨床表現為炎癥消退,甲狀腺局部腫痛減輕,部分患者出現甲減。此時,T3、T4降低,TSH升高,甲狀腺攝碘率逐漸恢復正常。
3.恢復期
臨床癥狀消失,甲狀腺腫痛基本緩解,甲狀腺攝碘率回升,TSH、T3、T4多在正常范圍,血沉無異常或僅輕度增快。
二、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斷要點與治療原則
(一)診斷要點
1.病史特點
常有發病前1~2周病毒感染史。
2.臨床癥狀
發熱、甲狀腺區疼痛;心悸、多汗、疲乏等甲狀腺毒癥癥狀。
3.臨床體征
甲狀腺多不同程度增大,觸痛明顯;可有心率增快、體重下降等甲亢樣表現。
4.實驗室檢查
有典型甲狀腺功能演變過程,先有急性發作期FT3、FT4升高,TSH降低,呈現一過性甲亢的激素譜。緩解期甲狀腺激素濃度往往降低,而THS升高。恢復期TSH、FT3、FT4一般均在正常水平,低甲狀腺攝碘率與高甲狀腺素血癥共存的分離現象,血沉增快,甲狀腺穿刺活檢有巨細胞存在。
(二)鑒別診斷
1.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
有的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表現為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和甲狀腺腫痛,應與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相鑒別。后者甲狀腺腫痛常伴有紅腫,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多,甲狀腺激素測定正常,血沉增快不明顯,甲狀腺穿刺可抽出膿液。
2.橋本甲狀腺炎
橋本甲狀腺炎的血清甲狀腺自身抗體明顯增加,血沉正常或輕度升高,而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血清甲狀腺素自身抗體陽性少見,即便陽性亦多為低滴度,必要時可作甲狀腺穿刺細胞學檢查,此時可見大量多核巨細胞,還可用潑尼松實驗治療,顯效者為亞急性甲狀腺炎。
3.格雷夫斯病
格雷夫斯病無明顯頸部疼痛癥狀,甲狀腺攝碘率增高,且高峰前移,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陽性,而血沉正常。
4.甲狀腺瘤
甲狀腺瘤內突然出血也可出現甲狀腺部位疼痛,但常迅速減輕,甲狀腺功能正常,甲狀腺攝碘率不降低,血沉不增快。
(三)治療原則
治療包括兩方面,針對局部癥狀抗炎治療和針對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治療。
1.局部癥狀抗炎治療
(1)非甾體抗炎藥:輕癥病例可選用阿司匹林片每次0.5~1.0g,口服,每天2~3次;吲哚美辛片每次0.5~1g,口服,每天2~3次;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等均可應用,療程一般2周左右。
(2)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2.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治療
早期甲狀腺毒癥時,可加用受體拮抗劑。如普萘洛爾片,每次10~30mg,口服,每天3次;阿替洛爾每次25~50mg,口服,每天3次;美托洛爾每次25~50mg,口服,每天3次。不能采用抗甲亢藥、放射碘或手術治療。后期當出現一過性甲減時,如癥狀明顯,可適當使用甲狀腺素制劑替代治療,左甲狀腺素片,口服,每天0.1~0.15mg,癥狀好轉逐漸減量停用,永久性甲減需長期服用。
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合理應用
中重度亞急性甲狀腺炎須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潑尼松20~40mg/d,分2~3次服用,癥狀可迅速控制,如體溫下降,疼痛消失,甲狀腺結節也很快縮小或消失。癥狀控制后持續1~2周可逐漸減量,如每周減量5mg,療程1~2個月。停藥后如有復發,仍需足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再次治療效果亦佳。臨床上不可頻繁改變激素劑量或長期使用,以防藥物依賴。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連續使用,所用劑量以使患者不出現不良反應為宜,直至其甲狀腺攝碘率恢復正常,可避免病情復發[14]。
如患者為絕經后婦女或老年人,須防治骨質疏松,可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必要時加用雙膦酸鹽抗骨質疏松治療;對有消化道疾病史者可加用質子泵抑制劑,觀察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早期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劑量較大時,適當補鉀,防止低鉀發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升高血糖,降糖方案應作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