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程莘農傳
- 中國工程院組織編寫
- 1021字
- 2022-04-22 15:40:51
五、熟讀經書,苦習書法
按照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學習經驗和自己幼年的學習經歷,程序生決定從詩書下手,從小給孩子灌輸儒家經典;從書法入手,自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中國古代私塾教育中,四書五經是必讀書目。按照程氏家規,程氏后人必須自幼開始接受嚴格的啟蒙教育。為了好好貫徹家風,也為了保證孩子的學習質量,博學多才的程序生親自擔任兒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認為兒子小小年紀正是混沌初開的時候,更是容易教養的年華,所以絕不可荒廢了這個為人生立方向、打基礎的好時期。
和大多數孩童一樣,程莘農的啟蒙之路也是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開始的。在教育兒子方面,程序生憑借對孩子性格的了解,教育方法得當,收效甚好,勝過私塾老師。他深知,這個年紀的孩子活躍隨性,容易對感興趣的事情上心,不喜歡的事物便不易牢記。于是,在初學之時,他沒有像其他的私塾老師一樣,讓程莘農死記硬背,而是融會貫通,把《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里面的典故翻譯成生動鮮活的小故事,一個一個耐心講給小莘農聽。這樣,那些深奧難懂、寓意深遠的文字就深深地刻在了小莘農的腦中,這些經典的閱讀增長了他的見識,培養了他的文學素養,提高了他的品行修養。
得益于家庭的熏陶和父親的言傳身教,年幼的程莘農對儒家經典興致盎然,理解得也很快、很獨到,說起來頭頭是道。這些長足的進步使他成為儒家學說的忠實信徒,并且,長期學習練就的深厚儒學功底,也為程莘農以后成為一名儒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程序生除了重視對兒子四書五經等國學的教授外,還嚴厲要求年僅六歲的程莘農懸臂端肘,刻苦練習書法。中華漢字結構嚴謹,布局合理,能否寫一手好字是檢驗中國古代文人的關鍵。然而,知之非難,行之不易,尤其是對一個年僅六歲的兒童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先從練字的姿勢說起,練習懸臂端肘一姿,就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初提筆之時,小莘農還滿是新鮮感,也不覺得累。但時間一長,胳膊自然就招架不住了,但他依然咬牙堅持練習。
就這樣,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程莘農的字逐漸變得像模像樣。再后來,他的顏體字寫得十分漂亮,受到鄉鄰們的一致稱贊,程家出了個“小書法家”的傳聞在當地不脛而走。打這以后,每逢年節,上門求寫對聯的人絡繹不絕。程序生也樂于送順水人情,一一滿足鄉鄰們的要求,有時甚至自己拿出紅紙,寫好對聯,送給那些買不起紙張的貧窮鄉親。
良好的詩書教育為程莘農日后的醫學之路、科研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程莘農正按照父親的設計一步一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