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C3腎小球病

C3腎小球病(C3 glomerulopathy,C3G)是近年來新定義的一組以補體C3沉積為特征的腎小球疾病。C3G病變腎小球形態表現多種多樣,根據電鏡下電子致密物的沉積部位及特點,將C3G分為致密物沉積病(dense deposit disease,DDD)和C3腎小球腎炎(C3 glomerulonephritis,C3GN)。該病發病機制與補體旁路途徑及末端通路的異常調節有關。

一、致密物沉積病

【定義】

致密物沉積病是以腎小球基底膜致密層內出現均質的、緞帶狀高電子致密物沉積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慢性腎小球疾病。

【臨床特征】

1.流行病學

(1)發病率:

罕見,存在種族、地域差異,國外報道發病率占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1.6%~3.3%,在我國僅占0.04%~0.2%。

(2)發病年齡:

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少數病例超過60歲,中位年齡14歲。

(3)性別:

男女無明顯差別。

2.癥狀

主要表現為腎病綜合征、蛋白尿、血尿、持續性低補體血癥等,最終進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和腎衰竭。少數伴有腎外表現,包括視網膜黃斑變性、脂質代謝障礙及脈絡膜疣等。

3.實驗室檢查

血清補體C3降低,C4正常。

4.治療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以降壓、降脂等對癥治療,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抑制劑、細胞免疫抑制、血漿置換、依庫珠單抗等。腎移植遠期療效并不樂觀,移植后復發率高達84.6%。

5.預后

預后欠佳,確診后36%~50%的DDD患者在10年內最終進展為終末期腎(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發病年齡、血肌酐水平及是否出現新月體均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

【病理變化】

1.大體特征

無特殊。

2.鏡下特征

(1)組織學特征:

腎小球病理表現呈多樣性。膜增殖型最常見,占90%。系膜增生型、輕微病變型、局灶節段壞死型、毛細血管內增生型、結節硬化型及新月體性腎炎型等相對少見,占10%。主要表現毛細血管袢彌漫性增厚,系膜區不同程度擴大,PASM-Masson染色基底膜嗜銀性減弱,呈粉紅色或灰褐色,并見具有折光性的嗜復紅蛋白沿基底膜線性沉積,嗜復紅蛋白沉積明顯者基底膜呈“夾心餅干”樣改變、假雙軌形成(圖2-4-10A~F)。腎小球基底膜、包曼囊壁和部分腎小管基底膜PAS染色強陽性(圖2-4-10G、H)。新月體性腎炎型病例,細胞性新月體最常見,纖維細胞性或纖維性新月體少見,除了新月體外,常伴有膜增殖或腎小球硬化(圖2-4-10I、J)。

圖2-4-10 致密物沉積病

A.PASM-Masson×20膜增殖型致密物沉積病,腎小球呈分葉狀,基底膜嗜銀性減弱,嗜復紅蛋白線性沉積;B.PASM-Masson×20膜增殖型致密物沉積病,基底膜嗜銀性減弱,基底膜及系膜旁區嗜復紅蛋白線性沉積;C.PASM-Masson×20系膜增生型致密物沉積病,系膜區重度擴大,節段雙軌,基底膜及包曼囊壁增厚,嗜復紅蛋白線性沉積(↑);D.PASM-Masson×40系膜增生型致密物沉積病,系膜區重度擴大并見多量嗜復紅蛋白沉積,基底膜增厚,嗜銀性減弱呈灰褐色,部分基底膜內嗜復紅蛋白沉積形成假雙軌;E.PASM-Masson×40輕微病變型致密物沉積病,基底膜增厚,嗜銀性減弱,嗜復紅蛋白沉積;F.PASM-Masson×20基底膜增厚,部分基底膜內嗜復紅蛋白沉積形成“夾心餅干”樣改變;G.PAS×40系膜區和基底膜PAS染色強陽性;H.PAS×20新月體性腎炎型致密物沉積病,系膜區、基底膜、包曼囊壁和部分腎小管基底膜等多處PAS染色強陽性;I.PASM-Masson×40新月體性腎炎型致密物沉積病,細胞性新月體,基底膜增厚,嗜銀性減弱;J.PASM-Masson×20新月體性腎炎型致密物沉積病,細胞性新月體,腎小球分葉狀,膜增殖伴節段硬化

(2)免疫病理:

補體C3沿毛細血管袢和系膜旁區呈不間斷或間斷線性沉積(圖2-4-11A、B),部分病例系膜區和毛細血管袢IgM弱陽性(圖2-4-11C),其他免疫球蛋白基本陰性。

圖2-4-11 致密物沉積病

A.IHC En Vision×20 C3d沿毛細血管袢、系膜旁區及包曼囊壁線性沉積;B.IHC En Vision×40 C3沿毛細血管袢線性沉積;C.IHC En Vision×20系膜區IgM節段弱陽性

3.超微結構特征

DDD具有特征性超微結構改變,因此電鏡觀察是確診DDD的主要診斷依據。主要表現為毛細血管基底膜彌漫性增厚,基底膜致密層內大量均質、連續的緞帶狀高電子致密物沉積(圖2-4-12A)。有時致密物吸收呈“蟲噬狀”改變(圖2-4-12B),有時致密物沉積不連續或有間斷,而致密物之間基底膜相對正常(圖2-4-12C)。系膜區普遍擴大,系膜區及系膜旁區電子致密物呈結節狀、環狀沉積,尤以系膜旁區明顯(圖2-4-12D)。致密物也可沉積于包曼囊壁和腎小管基底膜(圖2-4-12E),更甚者穿透基底膜腎間質(圖2-4-12F)。腎小管上皮細胞胞質內常見脂滴、蛋白滴等變性。間質可有不同程度纖維化及數量不等的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泡沫細胞浸潤。

【鑒別診斷】

1.C3腎小球腎炎

同樣是以補體C3沉積為特征,但電鏡下電子致密物主要沉積在毛細血管袢內皮下、系膜區,偶見上皮側,少數情況也可沉積在基底膜內,但致密物的分布、形態及電子密度與DDD的“高電子密度緞帶狀”特征不同。

2.感染后腎小球腎炎

臨床病程呈自限性,病初出現鏈球菌感染,血補體C3降低,8~12周補體C3多恢復正常。光鏡及電鏡下典型病理表現為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出現上皮側“駝峰”樣沉積物,免疫病理除C3沉積外,多伴有免疫球蛋白沉積。但少數病例C3恢復慢,病程多遷延反復或逐漸進展,并發現補體旁路途徑活化異常的相關證據,此種不符合自限性病程的病例應高度懷疑C3G可能。

3.其他腎小球腎炎DDD

組織學形態表現多種多樣,光鏡有時難以與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病鑒別,但DDD具有特異性免疫病理和特征性超微結構改變,電鏡觀察是確診DDD的主要診斷依據。

圖2-4-12 致密物沉積病

A.TEM×6.3K系膜插入(白箭頭)基底膜內高電子致密物緞帶狀沉積(雙白箭頭);B.TEM×10.0K致密物部分吸收呈“蟲噬狀”改變(白箭頭);C.TEM×5.0K基底膜內致密物不連續,其間基底膜基本正常,毛細血管腔中性粒細胞浸潤;D.TEM×6.3K系膜區、系膜旁區結節狀、環狀沉積(白箭頭);E.TEM×10.0K腎小管基底膜內電子致密物沉積(白箭頭);F.TEM×6.3K腎間質致密物沉積(白箭頭)

二、C3腎小球腎炎

【定義】

C3腎小球腎炎是除DDD外的C3腎小球病,電鏡下電子致密物沉積在腎小球毛細血管袢內皮下和/或系膜區、上皮側,甚至基膜內(非DDD樣表現為不似DDD特征性嗜鋨性緞帶狀致密物)。C3GN組織學亞型包括家族性Ⅲ型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embranous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補體H因子相關蛋白5(CFHR5)腎病及單純補體C3沉積的Ⅰ型MPGN,其腎小球光鏡、電鏡表現及發病機制各有特點。

【臨床特征】

1.流行病學

(1)發病率:

罕見,發病率不到百萬分之一,存在家族遺傳性、種族、地域差異。

(2)發病年齡:

發病年齡(中位年齡21歲)高于DDD(中位年齡14歲);與DDD不同,C3GN在兒童中少發。

(3)性別:

男女無明顯差別。

2.癥狀

常以腎病綜合征及急性腎炎綜合征起病,部分患者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和ASO增高。主要表現為蛋白尿、血尿、伴或不伴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

3.實驗室檢查

大多數患者血清補體C3降低,但程度不及DDD,C4正常。

4.治療

治療原則同DDD。

5.預后

預后相對好于DDD,50%患者持續腎功能正常,但有15%患者在10年內進展為ESRD。其預后與是否出現新月體、腎小球腎功能正常硬化和腎間質纖維化有關。

【病理變化】

1.大體特征

無特殊。

2.鏡下特征

(1)組織學特征:

腎小球病理表現呈多樣性。主要形態學表現有膜增殖型,包括家族性Ⅲ型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和單純補體C3沉積的Ⅰ型MPGN兩個亞型;此外還可表現有系膜增生型、毛細血管內增生型等。補體H因子相關蛋白5(CFHR5)腎病與CFHR5基因突變有關。C3GN出現小動脈硬化、腎小球硬化及間質纖維化比DDD更常見(圖2-4-13)。

圖2-4-13 C3腎小球腎炎

A.PASM-Masson×20系膜增生型C3腎小球腎炎,重度系膜增生,節段雙軌,基底膜嗜銀性正常,不會出現DDD特征性嗜銀性減弱;B.PASM-Masson×20系膜增生型C3腎小球腎炎,輕至中度系膜增生;C.PASM-Masson×40 CFHR5腎病,系膜輕度增生;D.PASMMasson×40 CFHR5腎病,同一病例,部分腎小球輕微病變;E.PAS×40 CFHR5腎病,同一病例,系膜區和基底膜PAS染色陽性

(2)免疫病理:

毛細血管袢和系膜區補體C3呈線性或顆粒狀沉積,其他免疫球蛋白陰性(圖2-4-14)。

圖2-4-14 C3腎小球腎炎

A.IHC En Vision×20 C3主要沉積在系膜區,部分毛細血管袢少量沉積;B.IHC En Vision×20 C3d沿毛細血管袢和系膜區不連續或顆粒狀沉積;C.IHC En Vision×20 CFHR5腎病,系膜區C3d沉積;D.IHC En Vision×20 CFHR5腎病,系膜區C4d沉積

3.超微結構特征

電子致密物沉積的部位、形狀及電子密度無特異表現,可以沉積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下、系膜區、上皮側,甚至基底膜內,但基底膜內沉積物不出現DDD特征性的嗜鋨性高電子密度“緞帶狀”外觀。

【鑒別診斷】

C3GN診斷標準

光鏡及電鏡表現無特殊性,免疫病理以補體C3沉積為主(C3陽性強度較其他免疫球蛋白強度≥++),且排除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及其他腎小球病。需要與致密物沉積病、感染后腎小球腎炎、各種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腎炎鑒別(參照DD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阿瓦提县| 临高县| 彭水| 高雄县| 鹤壁市| 育儿| 金昌市| 恩平市| 湄潭县| 龙川县| 四平市| 淮阳县| 读书| 贵溪市| 宁明县| 天柱县| 瓦房店市| 苏尼特右旗| 南宁市| 左权县| 右玉县| 旬阳县| 济宁市| 龙江县| 壶关县| 惠水县| 南宁市| 蕲春县| 阳东县| 上杭县| 奈曼旗| 确山县| 轮台县| 新蔡县| 乐山市| 亳州市| 隆德县| 竹溪县| 丽江市|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