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毛母質瘤
毛母質瘤(pilomatricoma)又名Malherbe鈣化上皮瘤。
【病因】
病因不清,是源自向毛母質細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細胞的一種良性腫瘤。有一些患者在腫瘤發生前曾有外傷史。它與肌強直性營養不良可能有一定關系。
【臨床】
多為單發,生長緩慢,位于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內,邊界清楚,藍紅色結節,突出皮膚表面,有壓痛。腫瘤直徑0.5~3.0cm,為堅硬結節,可發生在頭、上肢、頸部等處,放射線檢查有鈣化現象。女性發病率高,好發于年輕人,但51~70歲也是本病高發年齡,老年人毛母質瘤與兒童期腫瘤基本相似。
【病理】
瘤細胞聚集成不規則島狀,埋于成纖維細胞間質中,瘤細胞主要有嗜堿性細胞(基底細胞樣細胞)和影子細胞,兩者之間可有過渡的透明細胞,在影子細胞內或間質內有鈣鹽沉著。偶見瘤體內有黑素、小的皮脂腺和透明顆粒存在,有時可見異型性改變。(圖2-6-1~圖2-6-3)

圖2-6-1 病變呈分葉狀,主要由周邊基底樣細胞及中央區影子細胞構成,伴有鈣化

圖2-6-2 病變內異物性多核巨細胞反應(異物性肉芽腫)

圖2-6-3 病變內可見影子細胞、透明細胞及基底細胞樣細胞三種瘤細胞成分(由左至右)
【治療】
早期手術切除預后好,很少復發。若有異型性改變,在手術完全切除后,要進行密切隨訪,少數可惡變為毛母質癌。具體病例見圖2-6-4。

圖2-6-4 毛母質瘤病例
A.上臂皮下腫物,淡藍紅色,質硬、有壓痛;B.手術見腫瘤位皮下及筋膜淺層,外有包膜,界限清楚;

圖2-6-4(續) 毛母質瘤病例
C.腫瘤完整剝出;D.腫瘤外觀;E.腫瘤剖面,見內有散在的白色鈣化顆粒狀物。
(楊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