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戰傷救治實用手冊
- 張連陽 蔣建新主編
- 2047字
- 2022-04-24 12:00:40
三、高原戰傷后送基本程序
(一)后送計劃
由于高原環境與戰傷的特點,傷員后送需要預先進行周密的計劃,擬定后送保障方案,以提高后送效能,更好地完成衛勤保障任務。傷員后送計劃或方案應考慮如下主要因素。
1.作戰任務
(1)軍事指揮員作戰決心或想定。
(2)參戰人員及配置。
(3)作戰時間及主要作戰方向等。
2.保障任務
(1)后勤首長的保障意圖,上級衛勤機關指示等。
(2)預計的衛生減員。
(3)救治資源配置及救治范圍。
(4)各級傷員后送任務及要求。
3.敵情因素
(1)敵方對地面后送路線與設施的可能威脅。
(2)敵方對空運后送路線與設施的可能威脅。
4.地理氣候
(1)傷員后送路線及道路情況。
(2)后送距離。
(3)氣候及其變化情況。
5.后送資源
(1)醫療后送力量及其配置。
(2)后送工具及其配置,可獲得的支援性運力,包括返空運力的可利用性。
(3)后送方式,特別是戰術后送方式及適應證。
(4)戰術、戰役傷員留治能力及床位情況。
(5)特殊物資(如氧、保溫復溫或加溫裝置等)需求及保障。
(6)后送組織指揮與通信聯絡。
(二)組織實施
高原醫療后送需要訓練有素、裝備優良、能提供快速的現場醫療急救的衛勤人員組成的后送團隊完成。高原后送團隊應具有對高原戰爭復雜環境中危險因素的評估與風險平衡能力,并具備相應事件響應所需的陸地或空中醫療后送能力。由麻醉師、重癥監護室護士和其他醫療支持人員組成的重癥監護空中支持小組負責轉運需要呼吸支持的嚴重傷員。穩定的通信能力是醫療后送高效完成任務的基礎,在實施時有助于了解現場和傷員情況,派出合適的后送團隊,攜帶合適的救治和轉運裝備,并明確最合適的后送方案,如目標醫療機構等。
1.后送準備
(1)勘察地形,確定后送路線,必要或可能時應留有備用路線;后送路線應及時告知后送力量。
(2)明確傷員集中點、換乘點;后送距離長時可設中轉站;確定直升機起降場,并做好準備;必要時在戰役后方設立衛生飛機或衛生列車依靠地。
(3)合理配置運力,前接運力可部分預先配置于主要作戰方向部隊。
(4)建立通信聯絡,考慮高原地形與后送距離影響,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
(5)準備途中救護所需的器材與物品,特別是高原特殊所需物資。
2.傷員搜尋與集中
作戰部隊搜尋到傷員,經過必要的急救處理后利用擔架等搬運工具將傷員安置于預先確定的傷員集中點,并做好后送準備。
3.后送申請
按預先確定的通信要求及程序提出后送申請,明確傷員數量、類型、傷情、位置、所需運輸方式及運力、特殊人員或物資要求等。
4.掌握適應證,做好傷員后送分類和準備
(1)地面后送時,區分后送優先順序。
1)緊急后送,即需立即后送以挽救生命,保存肢體或視力及預防嚴重并發癥者。
2)優先后送,即需盡快接受救治,以防止傷情惡化和發生嚴重并發癥者。
3)常規后送,即需后送,但預計傷情不會顯著惡化者。
(2)空運后送時,應掌握好適應證和禁忌證。
1)適應證,主要是嚴重戰傷,需短時間內實施緊急手術等處置以挽救生命、保存肢體和視力者,如下列情況:
■ 生命體征不穩定,休克傾向。
■ 多發傷。
■ 頭部損傷伴意識喪失或意識狀態進行性惡化。
■ 胸部傷伴進行性呼吸困難。
■ 可疑心臟損傷,或心臟壓塞伴血流動力學改變。
■ 腹部傷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腹腔內臟器損傷。
■ 神經損傷需緊急處置。
■ 中、重度燒傷(體表燒傷面積>20%,Ⅱ度或Ⅲ度燒傷;吸入性損傷;顱面部等重要部位燒傷;燒傷合并創傷)。
■ 肢體離斷或不全離斷。
■ 脊柱骨折/脫位合并完全或不全癱瘓。
■ 骨盆骨折合并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 血管損傷造成肢體缺血。
■ 高原腦水腫,高原肺水腫,急性高原反應(重度)。
■ 熱射病。
■ 急性中毒伴意識障礙或血流動力學異常或器官功能受損。
■ 其他需緊急空運的。
2)禁忌證
■ 絕對禁忌證:主要是終末期傷員和具有攻擊性、難以控制的精神病傷員。
■ 相對禁忌證:主要是經及時處理仍可空運者。
◆ 心搏呼吸驟停。
◆ 急性重度貧血(血紅蛋白31~60g/L)伴低氧血癥。
◆ 動脈氣體栓塞。
◆ 嚴重顱頜面部損傷(疑似顱骨骨折或面部骨折致出血累及上呼吸道)。
◆ 顱內積氣。
◆ 頑固性心律失常。
◆ 氣胸或血氣胸。
◆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急性肺水腫。
◆ 氣性壞疽。
(3)后送前準備:主要包括以傷員進行醫學評估、補充醫療處置、穩定傷情,檢查攜行的藥品器具、擔架、被服,填寫和補充醫療后送文書等。
5.運輸
(1)傷員后送采取前接與后轉相結合的形式,以前接為主。
(2)傷員通常逐級后送,條件允許或救治需要時,應越級后送。
(3)以地面后送為主,條件允許及必要時,盡可能空運后送。
(4)大批傷員時,可利用返空運力運輸,特別是輕傷員轉運。
(5)一線傷員搬運時可適當增加擔架員,縮短擔架員行進的距離,必要時可采用接力的形式將傷員轉運至集中點。
(6)公路后送距離較長時,可增加換乘點或中轉站,縮短后送距離。
(7)空運后送時應周密安排,減少飛機等待傷員的時間。
(8)遇有敵情影響且必要時,可派出武裝力量護送。
(9)戰役區重傷員可用衛生飛機后送,輕、中度傷員可用衛生列車轉運。
6.交接
主要包括按順序卸載、裝載傷員,并交接傷員數量、傷情、醫療物品及文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