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三節 重癥急性胰腺炎

一、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一病一品”護理框架

二、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一病一品”護理方案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病變起源于胰腺,通過胰酶的激活及激發的炎癥介質反應而累及全身器官及系統,是常見急腹癥之一。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備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和生物學變化,伴有持續的器官功能衰竭(持續48h以上、不能自行恢復的呼吸系統、心血管或腎臟功能衰竭,可累及一個或多個臟器)。SAP占AP5%~10%,病情復雜,存在病死率高(20%~30%)、并發癥多、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高昂等問題。

(一)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入院時

【熱心接】
1.入院介紹

詳見第一章第一節相關內容。

2.一般評估

詳見第一章第一節相關內容。

3.專科評估

營養評估及護理措施,詳見第一章第五節相關內容。

4.癥狀護理

腹痛、腹脹。

護理措施:

(1)胃腸減壓:妥善固定,做好標識,防止脫落、扭曲、受壓,保持引流通暢。引流袋應低于床頭,避免引流液反流,并準確記錄引流量。

(2)生大黃水:生大黃30g搗碎為粗顆粒加入溫開水100ml,浸泡30~45min,囑病人少量多次服用;不能經口進食者,可經鼻胃腸管注入,量以不引起病人不適為宜,注入后夾管2h,觀察腹痛、腹脹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3)可囑病人取舒適體位,如半臥位或側臥位以減輕腹痛、腹脹引起的不適。

(二)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中

【耐心講】
1.發病原因

(1)膽道疾病:

能夠引起AP的膽道疾病有膽管炎癥、結石、寄生蟲、水腫、痙攣等,這些原因阻塞胰管均會導致AP的發生。

(2)高脂血癥:

高脂血癥性AP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我國10年間由8.1%上升至18.2%,目前已超過酒精而成為僅次于膽道疾病的第二大病因。

(3)酗酒和暴飲暴食:

輕度飲酒一般不會引起AP,只有嚴重酗酒史時方可診斷為酒精性AP。酒精性AP在西方國家是第二大病因(占AP的25%~35%)。暴飲暴食可引起胰腺分泌過度旺盛,Oddi括約肌痙攣,加之劇烈嘔吐導致十二指腸內壓力驟增,而致十二指腸液反流。

(4)吸煙:

吸煙能顯著增加高脂血癥胰腺炎的復發率,長期吸煙會影響生存時間。

(5)其他病因:

如藥物、病毒感染原、腫瘤以及代謝原因(如高鈣血癥)等均可引起AP。此外,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后、腹部手術后等醫源性因素誘發的AP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2.臨床表現

(1)腹痛:

是本病的主要表現,多數為突然發作,常在飽餐或飲酒后發作。疼痛多劇烈,可呈持續鈍痛、鉆痛、刀割痛或絞痛,常位于上腹中部,也有偏左或偏右者,如以左側為顯著,進食后可加劇,彎腰或起坐身體向前傾則可減輕,年老體弱者有時可無腹痛或極輕微。

(2)惡心嘔吐:

起病時有惡心嘔吐,有時較頻繁,嘔吐劇烈者可吐出膽汁。

(3)發熱:

重癥胰腺炎病人常出現高熱,多數持續不退,特別在有胰腺或腹腔繼發感染時,常呈現出弛張熱。

(4)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

重癥病人有明顯脫水與代謝性堿中毒,并可因低鈣血癥而引起手足搐搦,血鉀及鎂均可降低。

(5)休克:

常見于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病人可突然出現煩躁不安,皮膚呈大理石樣斑狀青紫,四肢濕冷,脈搏快細,血壓下降。急性水腫型胰腺炎的體征輕微,絕大多數的病人可有上腹壓痛和輕度腹壁緊張。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常出現腸麻痹、明顯腹脹、腸鳴音減低等。

(6)體征:

重癥急性胰腺炎伴有臟器功能障礙,或出現壞死、膿腫或假性囊腫等局部并發癥,或兩者兼有。常見腹部體征有上腹部明顯的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等。可以有腹部包塊,偶見腰肋部皮下瘀斑征(Grey-Turber征)和臍周皮下瘀斑征(Cullen征)。

3.治療

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須禁食、補液、糾正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抑制胰腺分泌、抑酸、抑制胰酶活性、抗感染、改善微循環以及營養支持等治療。酌情胃腸減壓,中藥生大黃輔助治療。對出現循環障礙者予以一定晶、膠體比例的液體復蘇,注意臟器功能的維護。

(1)液體復蘇的重要性:

液體復蘇是AP早期治療的基石,有效的液體復蘇可以維持病人血流動力學,改善胰腺微循環。早期液體復蘇對于改善組織氧合和微循環灌注具有關鍵作用,不僅有助于保護胰腺灌注,而且可以增加腎臟和心臟的灌注。研究表明,相較于后期液體復蘇,早期液體復蘇可降低胰腺壞死率、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發生率和病死率。液體復蘇的特點是液體量大、種類多,加之病人的病情復雜,因此,補液的程序和速度要個體化,指南強調進行液體復蘇時要注意以下方面:早期補液、晶/膠體補液、快速補液和反復評估補液。在補液順序上,應首先擴容,恢復有效循環血容量,繼而適當糾正電解質紊亂。在補液種類上,應先鹽后糖,先晶體后膠體,維持正常體液滲透壓,見尿補鉀,后期注意營養支持。在補液速度上,應先快后慢,注意監測調整。

(2)血糖監測的必要性:

SAP早期處于高度應激狀態,分解代謝遠大于合成代謝,同時產生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糖耐量明顯下降。血糖升高是急性胰腺炎危險的重要信號。血糖升高越明顯,提示胰腺炎越嚴重。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胰島素,胰島素的用量宜個體化,根據病人血糖水平及動態血糖及尿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用量,一般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急性反應期及感染期時,由于胰島素拮抗而使外源性胰島素所需劑量較大;當病情平穩、感染控制后,胰島功能逐漸恢復,胰島素敏感性提高,可逐步減少外源性胰島素劑量。根據血糖值來調節胰島素的泵入量,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由于胰島素加入腸外營養制劑中時容易產生附壁現象,導致輸注腸外營養時病人血糖波動大,所以胰島素應與腸外營養分開輸注。

(3)抑制胰腺分泌:

抑制胰腺分泌是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的重要環節。禁食及胃腸減壓是減少胰液分泌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減少食物和胃酸刺激胰液分泌,并減輕嘔吐、腹脹和腸道衰竭。蛋白酶抑制劑(烏司他丁、醋酸奧曲肽)能夠廣泛抑制與AP發展有關酶的釋放和活性,改善胰腺微循環,減少AP并發癥,主張早期足量應用。

(4)防治感染:

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一般無細菌感染,但大多數會繼發感染,其繼發感染的時間一般在病程的第二周以后。雖然前期臨床研究證實,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不能顯著降低AP病死率,不能減少胰腺外感染。但近期的薈萃分析提出早期使用抗生素可以減少伴有胰腺壞死AP病人的病死率及胰腺感染的發生率,因此SAP病人合理使用抗生素,但應避免抗生素使用時間過長導致的腸道菌群失調。

(5)營養支持:

營養支持是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病人多處于高分解狀態,需要進行長期營養支持治療。營養支持雖不能改變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病程,但可以減少并發癥。重癥急性胰腺炎急性反應期后,與腸外營養相比腸內營養在抗感染、維持腸黏膜免疫屏障、費用低等方面具有優越性,因此提倡使用腸內營養支持。

(6)臟器功能的維持與替代:

由于SAP病人合并器官功能衰竭(organ failure,OF),因此,在入院的2~7d內需要對發生衰竭的器官予以支持。肺臟、心血管和腎臟功能是SAP病人最易受累的器官,也是治療的重點。

(7)外科干預的治療原則:

外科干預的時機和方式始終是AP臨床診治的熱點,也是外科醫師待解決的問題。多學科聯合和微創化是目前AP病人外科治療的新亮點。

4.專科護理

(1)神志的監測:

應隨時觀察病人神志的變化,區分病人的煩躁是由于對疾病的恐懼帶來的不安,還是由于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的意識障礙,如反應遲鈍、精神萎靡、嗜睡、躁動不安及譫妄等。后者經積極的補液后上述癥狀多可消失。

(2)生命體征的監測:

由于病人液體治療量大、種類多,加之病人病情變化快,因此病人入院后應給予心電監護。

1)動態觀察病人心率、心律的變化及其變化趨勢,同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皮膚黏膜濕度、外周靜脈充盈度、皮膚彈性、肺部啰音等。如病人出現心悸、氣促、咯泡沫痰、雙肺滿布濕啰音、心率快等表現,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補液過快,需立即通知醫師,遵醫囑進行相應處理。

2)SAP發病早期多出現呼吸增快,30次/min以上或降至8次/min以下,均表示病情危重,常規持續低流量給氧,如出現呼吸困難、頻率>35次/min或血氧飽和度下降至90%以下,加大氧流量無效,要高度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需立即通知醫師,并查血氣分析。

(3)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監測:

液體復蘇時大量補充液體、禁食及高血糖時胰島素使用,因而需要注意保持機體電解質平衡和代謝平衡,急性期應每日查電解質。每日液體K+、Na+,應補足日需量、損失量和繼失量。血鈣降低的嚴重程度可反映AP的嚴重程度。

(4)血糖的監測:

血糖升高是急性胰腺炎危險的重要信號,提示胰腺炎嚴重性,遵醫囑嚴格檢測血糖變化,血糖控制在5~11mmol/L為宜。胰島素加入腸外營養制劑中容易產生附壁現象,所以胰島素應與腸外營養分開輸注。

(5)重要臟器功能的監測

1)肺功能監測:AP早期大量炎癥因子釋放導致急性肺損傷,而大量晶體輸入可能導致肺水腫。應觀察病人有無咳嗽、胸悶、輕度呼吸淺速、急促、面色蒼白、發紺、嚴重呼吸困難、咳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兩肺滿布濕啰音,及時發現補液速度過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腫并做好急救護理。

2)腎功能監測:尿量是反映循環狀態和腎灌注的有效指標,因此要準確記錄每小時尿量,連續動態觀察尿量的變化,進行尿比重和滲透壓的監測,為補液計劃提供參考依據。SAP病人發病初期應保持尿量>30~40ml/h,每日尿量不少于500ml,最好>1 500ml。

3)心臟功能監測:觀察病人有無心率增快、呼吸困難等心衰表現。SAP時血清心肌酶明顯增高,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顯,其中心肌肌鈣蛋白I的診斷特異性最高。

4)腸道功能的監測:觀察病人腹部體征和腸鳴音改變,同時觀察排便情況。因腸黏膜屏障的穩定對于減少全身并發癥有重要作用,可及早給予促腸道動力藥物,包括生大黃、乳果糖等。病情允許情況下,盡早恢復飲食或實施腸內營養對預防腸道衰竭具有重要意義。

5.飲食指導

(1)禁食是急性胰腺炎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可以減少胰液分泌,有利于炎癥消退。

(2)急性胰腺炎發作后,病人腹痛減輕或消失、腸道動力恢復時可以考慮開放飲食,開始可進食少量水,若無不適,可進食流質飲食,注意少食多餐,如米湯等。之后可逐漸過渡到低脂飲食。

6.心理護理

由于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情緒緊張,護士應向病人詳細解釋液體復蘇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病人接受并配合治療,以穩定情緒,避免精神緊張,保持安靜。

【細心觀】

1.詢問病人腹痛的性質、程度及是否緩解,并注意觀察患病人面部表情;詢問病人腹脹是否緩解,是否排氣排便,若排便則觀察便的顏色、性質和量。

2.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血壓有無降低,心率變化情況等,注意病人有無心衰、血容量不足等表現。

3.靜脈通路對保證液體入量至關重要,平時要做好管路的維護。觀察導管固定情況,穿刺點有無紅腫、滲血滲液,標識是否正確,管路各連接處是否緊密。

【誠心幫】

1.急性期協助病人做好生活護理,將病人常用物品放在病人近處;將床擋拉起,以防墜床;幫助病人床上翻身,以防壓力性損傷。緩解期,根據Orem自理理論,鼓勵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導病人逐步恢復自理能力,最終使病人自理能力恢復至最好狀態回歸社會。

2.告知病人記錄出入量的重要性,并協助病人準確記錄出入量。

(三)胰腺炎病人出院時

【溫馨送】

病人出院前一天由護士向其講解如何辦理出院手續;針對病人病情及恢復情況進行出院指導;告知病人出院后飲食注意事項。

(四)重癥胰腺炎病人出院后

【愛心訪】

建立急性胰腺炎病人隨訪本,由專人負責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隨訪。病人知曉咨詢電話,經常保持與病人的溝通。

1.隨訪形式

電話隨訪。

2.隨訪時間

出院后一周。

3.隨訪內容

(1)飲食情況: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纖維素、保證營養,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

(2)服藥情況:

病人是否遵醫囑按時服藥。了解服藥后的效果和出現的副作用。

(3)腹痛、腹脹的情況:

出院后再次出現腹痛、腹脹應及時就診。

三、急性胰腺炎病人“一病一品”專科護理品牌

(一)專科護理品牌:液體復蘇的集束化護理

1.意義

集束化護理是將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相互關聯的干預措施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護理方案。方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干預措施共同實施比單獨執行更能改善病人的結局。在實施液體復蘇集束化護理過程中,提高執行力和依從性,促進病人結局向積極方向轉變。集束化護理方案是應用臨床最佳的證據、最優的流程、使病人獲得最優的結局,從而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照護。

2.方法

(1)補液時機:

早期補液。SAP一經診斷應立即進行液體復蘇,其液體治療的“窗口期”是入院后最初的12~24h。入院后最初12h是液體復蘇的最佳時期,建議第一個24h輸注的液體總量占發病72h輸液總量的33.3%。因此,病人入院后應立即建立中心靜脈通路,保證液體復蘇的及時性。

(2)補液總量:

輸液總量=當日的生理需要量+已喪失液量+繼續丟失的液量。

1)當日的生理需要量:不能進食的危重病人,每天仍有體液的丟失和熱量的消耗,為維持生理需要補充水分:成年男性按30~40ml/(kg·d)供給,即2 000~2 500ml/d;補充鹽分:按NaCl 4~5g/d,相當于生理鹽水 500ml(415g),KCl 3~4g,相當于 10%KCl 30~40ml,葡萄糖按2~3g/(kg·d),平均 150g/d。

2)已喪失液量:根據脫水程度和血鈉值來計算補液量。

3)繼續丟失的液量:就是胃腸減壓丟液量,體內第三間隙的轉入量,發熱和出汗等異常情況丟失量。

(3)補液種類:

晶/膠體補液。輸液種類包括膠體、平衡液或生理鹽水。最佳的液體組合可按晶體液/膠體液=3:1的比例給予。后期應增加膠體比例,達到晶體液/膠體液=1:(1~2),避免補充過多晶體液加重組織水腫、肺水腫、腹腔高壓和腸道功能障礙。補充液體時,按“先快后慢、先鹽后糖、先晶體后膠體、晶膠搭配”原則。乳酸林格液復蘇效果優于生理鹽水;膠體首選人血白蛋白或血漿。由于乳酸林格液含有鈣離子,因此禁用于高鈣血癥性胰腺炎。

(4)快速補液:

在24h內輸入5~6L甚至更多的液體,以及大量的電解質,若輸入速度過快則將造成肺水腫。可先將24h總量的1/2于第1個8h內補充,其余1/2在后16h內輸注。對第1個8h的量,可在起初2~3h補充其1/2量,其余1/2在后5~6h內輸注。對于大量輸液,又要減少輸液帶來的并發癥,應隨時監測和記錄脈搏、血壓、每小時尿量、尿比重、血細胞比容、電解質、BUN、肌酐和血氣分析等。

(5)效果評價:

微循環狀態顯著改善(是檢驗體液復蘇效果的重要標志),神志清楚,對答切題,情緒安靜,無口渴表現,血流動力學穩定,血壓恢復或接近患病前水平,心律正常,心跳有力,搏動有力,呼吸平穩,無缺氧癥,四肢溫暖,面色紅潤,甲床指壓痕充盈時間<5s,尿量充裕,尿量>30ml/h作為液體復蘇的總量達標的標準。在此期間應密切觀察,若病人病情發生變化,立即通知醫師,并配合搶救。

(二)專科護理品牌:靜脈通路的選擇及護理

1.意義

急性胰腺炎病人尤其是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均需快速補液,病人入院后應立即開通中心靜脈通路,及時給予補液擴容抗休克治療。近年來,在AP病人中采用了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方法。PICC相對簡單、安全、方便、操作容易、病人痛苦小,可直接由護士操作,既可作為早期快速補液的通路,又因其留置時間長,靜脈炎的發生率較低,還可作為AP病人整個病程的輸液通路。

2.方法

(1)留置期間,不影響穿刺側手臂的正常活動,手臂可以做一般運動:如彎曲、伸展,注意避免帶管的手臂過度用力、提重物、拄拐,注意衣服袖口不宜過緊。

(2)睡眠時,注意不要長時間壓迫穿刺側血管;更衣時,注意不要將導管脫出。穿衣時,先穿患側衣袖,脫衣時,先脫健側衣袖,后脫患側衣袖;肘部關節避免劇烈運動;注意衣服袖口不宜過緊。

(3)適當進行穿刺側手臂活動。如可通過握拳活動增加血液循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4)穿刺部位應適當保持清潔干燥。透明貼膜應在置入導管后24h更換1次,以后每周更換,當貼膜污染(或可能污染)、潮濕、脫落、卷邊或影響導管使用時應及時請護士給予更換。

(5)穿刺點及導管適當保護后,可以沐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鮮膜在置管側肢體纏繞2~3圈,上下邊緣用膠布貼緊,外面再覆以干毛巾,淋浴后檢查貼膜有無進水,如有問題及時到醫院更換。

(6)置管一側手臂避免測血壓。

(7)如果置管期間臥床時出現劇烈的咳嗽,要坐起咳嗽,避免由于胸腔壓力加大,導致導管漂移。

(8)輸液期間如感到置管側肢體腫脹、疼痛應及時告知護士。

(9)沖管及封管輸注藥物前要先抽回血,確定導管在靜脈內再進行輸液;給藥前后宜用生理鹽水脈沖式沖洗導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無回血,應進一步確定導管的通暢性,不應強行沖洗導管;輸液完畢應用導管容積加延長管容積2倍的生理鹽水或肝素鹽水(0~10U/ml)正壓封管;沖管和封管都應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PICC治療間歇至少每周維護1次。

(10)敷料的更換應每日觀察穿刺點及周圍皮膚的完整性;無菌透明敷料應至少每7d更換一次,若穿刺部位發生滲液、滲血時應及時更換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發生污染、松動等完整性受損時應立即更換;觀察穿刺點有無發紅、分泌物等炎性表現,若有應及時通知醫師并記錄。

(11)通常出現下列情況需聯系醫院:穿刺點有滲液;穿刺點滲血,按壓無效;穿刺部位出現局部發紅、發熱、腫脹、疼痛、有分泌物;置管側肩部酸痛,并出現上肢腫脹;導管外移或脫出。

(懷鑫馨 張海晶 高 媛 谷洪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米林县| 醴陵市| 宿迁市| 富宁县| 上栗县| 富平县| 邳州市| 临桂县| 屏东市| 唐海县| 井冈山市| 彝良县| 鄂伦春自治旗| 黄骅市| 东阳市| 武川县| 澎湖县| 海原县| 洛扎县| 兰州市| 巫溪县| 连平县| 丰顺县| 岳阳市| 安远县| 乌拉特前旗| 渝中区| 防城港市| 攀枝花市| 磴口县| 洪雅县| 清原| 舞阳县| 林口县| 札达县| 辽中县| 大厂| 临颍县| 容城县|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