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心胸外科疾病診療規范
- 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編著
- 1845字
- 2022-04-24 10:35:01
第三節 血胸
【概述】
血液在胸膜腔間隙內積聚稱為血胸(hemothorax),經常與氣胸同時存在。血胸發生后不但因血容量丟失影響循環功能,還可壓迫肺組織,影響呼吸功能。血胸推移縱隔,影響腔靜脈回流。當胸腔內積血發生凝固,則形成凝固性血胸。血液是良好的細菌培養基,容易引起感染性血胸。持續大量出血所致胸膜腔積血稱為進行性血胸。
【病因】
根據血胸發生原因不同,可將血胸分為創傷性血胸和非創傷性血胸。絕大多數血胸由創傷引起,非創傷性血胸少見。創傷性血胸是由穿透性或鈍性胸部創傷引起胸膜腔積血,同時存在氣胸時稱創傷性血氣胸。非創傷性血胸又稱自發性血胸,此類患者無外傷史,但可有咳嗽、運動、負重、腹壓增加、突然變換體位等誘因,大多繼發于某些胸部或全身疾病,極少數患者找不到明確的病因。
【病理生理】
胸膜腔內積血,壓迫周圍肺組織,縱隔向健側偏移,使呼吸循環功能受損。積血在胸膜腔內凝固形成血塊,血塊可機化形成纖維組織,束縛肺和胸廓,限制呼吸運動和影響呼吸功能。細菌可從傷口或肺破裂處進入,引起感染。
【臨床表現】
血胸的臨床表現與出血量、速度和個人體質有關。兒童全身血容量小,代償能力弱,更容易發生失血性休克。患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神志淡漠和末梢血管充盈不良等低血容量休克表現;并有呼吸急促、呼吸音減低等胸腔積液的臨床和胸部X線表現。胸膜腔穿刺可明確診斷。開放性血胸患者可見血液隨呼吸運動自傷口涌出。按胸腔內積血多少分類如下(圖2-3-1):

圖2-3-1 血胸的分類
(1)少量血胸:
X線片可見肋膈角變鈍,液面不超過膈頂。
(2)中量血胸:
X線片見胸腔積液達肺門平面。
(3)大量血胸:
X線片可見胸腔積液超過肺門平面。
【診斷與鑒別診斷】
1.病史
多有胸部創傷史,臨床表現與出血量、速度和個人體質有關,主要有低血容量休克以及呼吸功能受限等表現。
2.體格檢查
患側胸廓飽滿、肋間隙增寬;氣管向健側移位、語音震顫減弱;局部叩診濁音;局部呼吸音減低或消失。
3.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不同程度的RBC、Hb降低,合并感染時WBC升高。
(2)胸片:
積血量<5ml/kg時胸片不易發現;積血量<10ml/kg時,肋膈角變鈍;積血量約20ml/kg時,積液陰影位于肩胛下角平面;積血量超過30ml/kg時積液陰影超過肺門水平,甚至為全胸大片致密陰影和縱隔移位。合并氣胸時可見氣液平面。積血量少時臥位攝片常被遺漏,故應行直立位攝片,并定時(損傷后6小時、24小時)X線胸片隨訪。
(3)超聲檢查:
可看到液平面。
(4)胸腔穿刺:
胸腔穿刺抽出血液可確定診斷。
4.鑒別診斷
(1)橫膈破裂:
胸部創傷后橫膈破裂,胃疝入胸腔,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等癥狀,X線胸片顯示胸腔下部液氣平面,可誤診為創傷性血氣胸,仔細閱片可見到胃腸道輪廓影,下胸部有時可聽到胃腸蠕動音,放置胃管注入造影劑可協助鑒別。
(2)陳舊性胸腔積液:
病史不詳的陳舊性胸腔積液患者,發生胸部外傷后的胸片顯示胸部積液陰影,可誤診為外傷性血胸,胸腔穿刺抽得黃色液體或陳舊性血性液體可以區別。
(3)創傷性乳糜胸:
創傷性血胸大多發生于創傷后早期,少數遲發性血胸可發生于傷后5~18天。創傷性乳糜胸常發生于創傷后約2周,與遲發性血胸可以相混淆,但前者引流量與飲食關系密切,乳糜激發試驗可以協助鑒別。胸腔穿刺采集標本的性質和乳糜試驗可以鑒別。
(4)膿胸:
胸腔內積血可以引起低中度體溫增高及血白細胞增多,須與血胸繼發感染形成的膿胸相鑒別。
【治療原則與方案】
1.血胸的治療原則
①止血、補血、補液,防治休克;②排出積血,促進肺復張;③當有感染征象時給予抗菌藥物。
(1)非進行性血胸:
胸腔穿刺或胸腔閉式引流。
(2)進行性血胸:
抗休克+盡早開胸探查。
(3)凝固性血胸:
盡早手術(清除血塊,并剝除胸膜表面血凝塊機化而形成的纖維板)。
(4)感染性血胸:
按膿胸處理,胸腔閉式引流+足量抗菌藥+營養支持。引流不佳者應盡早手術清除感染性積血,并剝離膿性纖維板。
2.注意事項
無論任何類型的血胸均不適合單純用止血藥物進行止血治療,或者說單純用止血藥物對防止血胸的出血是無效的,否則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
【預后】
血胸治療及時,預后良好。
【小結】
血胸臨床表現與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個人體質有關。癥狀較輕、胸膜腔出血較少無需特殊治療,可自行吸收。胸膜腔出血較多時主要表現為低血容量綜合征以及呼吸功能受限,應盡早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閉式引流,甚至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施誠仁,金先慶,李仲智.小兒外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張善通,陳張根,賈兵.小兒胸心外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